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测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核糖核酸(RNA)病毒。下列物质不属于核糖核酸水解产物的是(   )
    A . 碱基 B . 核糖 C . 脱氧核糖 D . 磷酸
  • 2. 下列几种装置中,能用于制取氨气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B . 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 C . 溶于过量的氢碘酸溶液中: D .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4.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与W属于同一主族且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Y原子的2倍,Z是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r(W)>r(Y)>r(X) B . Z与Y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 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 .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 5. 下列有机物中一氯取代物有3种的是(   )
    A . B . C . D .
  • 6. 合成橡胶的单体是(   )
    A . CH2=CHCH=CH2和CH2=CHCN B . CH2=CH2和CH2=CHCN C . CH2=CHCH=CHCH=CHCN D . CH2=CH2和CH2=CHCH=CHCN
  • 7. 合成氨反应中物质的能量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键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条件下,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B . C . 合成氨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 . 合成氨使用高温的目的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使用高压的目的是增大反应速率
  • 8. 下列有关电化学原理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铁比钢铁更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B . 铁制品表面镀锌时,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 . 电解精炼铜时,电路中每转移2mol电子,阴极质量增加64g D . 如图装置中正极反应式为
  • 9. 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操作I为蒸馏 B . 反应Ⅰ也可加入NaHCO3 C . 操作Ⅱ所得有机层可循环利用 D . 操作Ⅲ所得水层为Na2CO3溶液
  • 10. 下列根据实验事实所得推论正确的是(   )
    A . 苯和溴水不反应,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说明羟基对苯环有影响 B . 甲烷、苯均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而甲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成苯甲酸,说明甲基对苯环的性质有影响 C . 乙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乙醇钠,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说明羟基影响了苯环 D . 苯不能与溴水反应,环己烯能与溴水反应,说明环状结构对碳碳双键的性质有影响
  • 11. 有机物Z可通过如下反应得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X与足量NaOH反应,最多可以消耗2molNaOH B . Y分子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C . Z中所有碳原子一定位于同一平面 D . 可用溶液检验Z中是否存在X
  • 12. 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甲反应时应控制温度为140℃ B . 装置甲中碎瓷片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C . 为除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 , 装置乙中可加入NaOH溶液 D . 装置丙中溶液褪色时有生成
  • 13. 某锂碘电池以固体为电解质传递离子,其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 放电时由a极通过固体电解质传递到b极 C .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D . 放电时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14. 已知常温下、HCN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HC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存在: B . 25℃,将HCN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变小 C . 25℃,浓度均为和NaCN溶液,pH大的是 D . 溶液中滴加0.10mol/LHCN溶液,发生反应:
  • 15. 25℃时,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代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点可表示的饱和溶液 B . c点可表示的过饱和溶液,达新平衡时可到达b点 C . d点时溶液中存在(忽略单位) D . 溶液浸泡足量 , 会有部分转化为
  • 16. 向体积均为2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 维持容器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不变,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0 B . T1℃时,0~10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C . T2℃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的平衡转化率与T1℃时相同 D . T2℃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充入少量 , 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二、综合题
  • 17. 工业上以碳酸锰矿为主要原料先制取 , 再以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的pH

    1.5

    3.3

    6.2

    6.5

    8.0

    8.3

    沉淀完全的pH

    3.2

    5.2

    8.2

    9.7

    8.8

    9.8

    1. (1) 酸浸时为加快浸取时的速率,采取的措施除将碳酸锰矿粉碎、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充分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种)
    2. (2) 酸浸后的溶液中含有 , 另含有少量等。写出氧化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3) 除杂时可依次加入

      ①为除去溶液中的铁元素和铝元素,可加入调节溶液的pH。调节pH时需控制pH的范围是

      ②加入除去溶液中铝元素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加入 , 可除去。当ZnS、PbS沉淀共存时,溶液中。[已知]

    4. (4) 沉锰后所得的需进行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5. (5) 写出灼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水合肼()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具有强还原性。实验室可通过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水合肼液体。

    1. (1) 已知反应1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目的是制取NaClO,NaClO受热不稳定,受热分解为NaCl和

      ①写出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

      ②为防止生成的NaClO分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2. (2) 由反应1所得溶液与溶液混合可以制取水合肼,装置如图所示。混合时应将一种溶液缓慢滴加到另一溶液中并不断搅拌。烧瓶中的溶液是,理由是

    3. (3) 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4. (4) 分离出水合肼液体的操作方法是
  • 19. 乙烯是有机合成工业重要的原料,由乙烷制取乙烯是常见的方法。已知乙烷热裂解法制取乙烯的反应为   
    1. (1) 一定温度下,在乙烷热裂解制取乙烯时,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惰性气体,保持体系的总压强为100kPa,测得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物质

      体积分数

      5%

      20%

      20%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a,(用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强X体积分数)

    2. (2) 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边反应边分离出生成的。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乙烷,测得不同氢气移出率α[]条件下,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与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α1(填“>”、“<”或“=”) α2

      ②若A点时平衡常数K=0.8,则α1=

    3. (3) 以为原料可以协同制取和CO,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1:   

      反应2:   

      ①已知   

      ②0.1MPa时,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混合气体,反应相同时间,测得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X代表的物质是。750~82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容器中的值的变化情况是

      ③乙烷热裂解时,会产生积碳,以为原料协同制取和CO会减少积碳的产生,原因是

  • 20. H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的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1CHO+  

    1. (1) A中所含的官能团除醚键外还有(填名称)。
    2. (2) A→B的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加成反应,则第二步的反应类型为
    3. (3) C的结构简式为
    4. (4) 试剂X的分子式为 , 写出X的结构简式:
    5. (5) F→G的反应类型是
    6. (6) Y的分子式为 , Y的名称为
    7. (7) A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并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合物共有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