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培优练5.2.3社会行为

更新时间:2022-08-03 浏览次数:6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二、单选题
三、综合题
  • 22. (2022八上·潮州期末) 第十四届全运会于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行,吉祥物的设计方案是以陕西秦岭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动吉祥物形象。下图是丽丽对“秦岭四宝”的分类图解,请据图回答:

    1. (1) 丽丽把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分为一类,它们所属的类群具有的生殖发育特点,体表被毛,是现存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2. (2) 朱鹮属于鸟类,前肢变成,胸肌发达,能为飞行提供动力。很多鸟类都有迁徙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鸟类的迁徙属于(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3. (3) 朱鹮主要以小鱼为食,鱼生活在水中,用呼吸,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来游泳。
    4. (4) 金丝猴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明确的,还形成等级,说明金丝猴具有行为。
    5. (5) 全运会中跑步等运动都需要运动系统直接参与,骨骼肌有受到来自的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般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组肌肉相互协调活动的。
    6. (6) “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均为国宝级动物,这些动物在维持的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 23. (2021八上·封开期末)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蜜蜂群体由雌性工蜂、蜂王、雄蜂组成。一个蜂巢中常常有数万只蜜蜂,而蜂王只有一只,工蜂维持整个蜂群上万个个体的生存,它们建筑蜂巢、清扫蜂室、喂养幼蜂、外出采集花蜜、保卫蜂巢等。雄峰唯一任务就是与蜂王交配,蜂王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根据以上回答问题。
    1. (1) 动物界中数量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门动物, 蜜蜂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体内没有 ,但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 对足,对翅。
    2. (2) 在像蜜蜂这样不同个体,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叫做行为,工蜂采蜜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由蜜蜂体内的决定的。
    3. (3) 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从行为目的分类,这是动物的行为。
    4. (4) 在很多诗句中常常同时描写蜜蜂和蝴蝶,其中唐朝文学家刘孝绰《咏素蝶诗》的一句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从行为目的上看,分别描写了行为和行为。
  • 24. (2021八上·揭西期中)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猕猴种群及其生活环境。
    1. (1) 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着群居于森林之中,这表明猕猴具有行为。猴群在集体行动时,有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有其他动物进来,哨兵会发出吼叫声,其他动物立即离开。从动物行为功能看属于 行为。
    2. (2)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内有哺乳类30余种、鸟类14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 19种,植物2000余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3. (3)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动物多样性三个措施中的
    4. (4) 猕猴等野生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保护它们的家园!
四、实验探究题
  • 25. (2021八上·广汉期中) 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个较大的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②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 

     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培养皿,在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摆放到玻璃槽内。 

     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得最多。 

     分析实验并回答: 

    1. (1) 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2. (2) 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3. (3) 实验中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4. (4) 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蚂蚁妇喜欢吃白糖,该实验的变量是。 
    5. (5) 当蚂蚁发现可口的食物后会招来其它同类,蚂蚁的通讯是依靠。 
  • 26. (2021八上·广汉期中) 分析下列实验探究,回答有关动物的行为相关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 (1) 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应属于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 
    2. (2) 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属于行为,这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而逐渐形成的。 
    3. (3) 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4. (4) 大野蜂同蜜蜂一样,当春天百花争艳时,大野蜂也会在花间忙碌,大野蜂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大野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大野蜂具有社会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