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1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虫同属一类动物,有关它们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B . 它们的体表都有刺细胞 C . 它们的形态、结构都基本相同 D . 它们都是辐射对称
  • 2. 下列关于扁形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寄生 B . 它们与腔肠动物一样都有口无肛门 C . 身体呈两侧对称,只有左、右之分 D . 扁形动物都不能自由运动
  • 3. 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下列哪项不是蛔虫适于寄生的特征(  )
    A . 蛔虫的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 B . 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生殖器官 C . 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 D . 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 4. 河蚌、扇贝、文蛤、蜗牛等是我们常见的软体动物,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都有外套膜    ②体表都有贝壳         ③运动器官是足       ④都用鳃呼吸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5. 对于蚯蚓和蝗虫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都有骨骼,蚯蚓是内骨骼、蝗虫是外骨骼 B . 同属于一类动物 C . 身体都分节 D . 身体的对称方式相同
  • 6. 蜘蛛、虾都不是昆虫,但是却和蝉、瓢虫属于同一类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
    A . 都用气管呼吸 B . 都能用足运动 C . 都适应陆地生活 D . 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
  • 7.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征是( )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能在水中呼吸         ③体表覆盖鳞片④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8.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它们的生殖需要在水中进行 B . 由于环境的污染,两栖动物的种类正在减少 C . 有些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 D . 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生活
  • 9. 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
    A . 体表有角质的鳞片 B . 用肺呼吸 C . 生殖方式为卵生 D . 体内受精
  • 10. 关于鸟的呼吸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鸟的肺和气囊都能气体交换 B . 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C . 鸟呼吸一次可以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D . 鸟的呼吸旺盛,散热也多
  • 11. 对于恒温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温恒定不变的动物 B . 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C . 鲸鱼、企鹅、熊和海龟都是恒温动物 D . 恒温动物的种类比变温动物多
  • 12. 下列对于哺乳动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殖发育为胎生哺乳 B . 大多数体表被毛 C . 它们后代的成活率最高 D . 都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 13. 下列属于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 动物都比植物多出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 . 动物都能自由运动 C . 获取食物都离不开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 D . 必须吃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 14.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雁南飞和鹦鹉学舌都是学习行为 B . 心跳和呼吸都是先天性行为 C . 先天性行为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D . 学习行为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 15. 下列哪项不是对社会行为的正确描述(  )
    A . 群体生活的动物往往有一定的组织 B . 群体内的成员间都有不同的等级 C . 群体内的成员间分工明确 D . 群体合作更有利于生存
  • 16. 下列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 猴子发现豹时发出叫声,其它猴子立刻逃跑 B . 小狗见到猫儿摇起了尾巴 C . 臭鼬遇到攻击放出臭气 D . 鹿听到狼的叫声后迅速奔跑
  • 17. 生态平衡是下列哪种状态(  )
    A . 是各种生物的比例不变的平衡 B . 是指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变化不大的状态 C . 是各种生物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D . 生态平衡就是指没有人为干涉的状态
  • 18. 有关哺乳动物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运动系统结构完好就能完成运动 B . 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是动力 C .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D . 一个动作的完成需要两组肌群的配合
  • 19. 水螅遇到猎物和捕食时主要依靠(  )
    A . 触手的缠绕 B . 口的吞噬 C . 消化腔的消化 D . 刺细胞
  • 20. 人或者动物若是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会患哪种病(  )
    A . 埃及血吸虫病 B . 绦虫病 C . 日本血吸虫病 D . 华枝睾吸虫病
  • 21. 区分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标志性的结构是(  )
    A . 头部 B . 环节 C . 环带 D .
  • 22. 下列特征中,哪项是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在进化上高等之处(  )
    A . 出现能自由运动的个体 B . 具有口和肛门 C . 体表有角质层 D . 大多数寄生
  • 23. 下列各种动物名称里都有“鱼”字,其中都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章鱼   ②带鱼   ③鲸鱼   ④鱿鱼 ⑤乌鱼   ⑥娃娃鱼   ⑦鲍鱼

    A . ①④⑦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④⑥⑦ D . ②④⑤⑦
  • 24. 下列保护动物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不仅要限制渔网的网目尺寸,还要禁止渔民捕捞野生鱼 B . 要彻底消灭老鼠、蟑螂、苍蝇等害虫,保证环境良好 C . 要合理保护和开发野生动物资源 D . 人们应该加强保护珍稀动物,允许捕猎其他动物
  • 25. 下列对于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学习行为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学习行为一旦建立就不会消失 B . 哺乳动物、鸟和爬行动物的生殖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C . 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D . 无脊椎动物占已知动物种类的95%,它们比脊椎动物更加适应自然环境
二、综合题
  • 26. 如图是蝗虫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内填结构序号,“___”上书写文字)

    1. (1) 蝗虫的身体分为A、B、C三部分,其中B部分着生有器官[],所以是中心。
    2. (2) 蝗虫体表用于呼吸的结构是[]
    3. (3) 蝗虫的A部负责和摄食。
  • 27. 如图是关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能增加关节灵活性的有[③] 中的滑液和[]
    2. (2) 图中[]的表面覆盖着能减轻震荡、减少摩擦的结构。
    3. (3) 关节周围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
  • 28. 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两图中,是狼的牙齿,你的判断依据是
    2. (2) 图中具有切断食物的功能的牙齿是[]。
    3. (3) 图中[③] 的功能是食物。
  • 29. 如图是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活动,从而完成屈肘的动作。
    2. (2) 3和4两块肌肉都是通过两端乳白色的[]连在不同的骨上。
三、填空题
  • 30. 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你发现它的体表有许多环形的。使它的身体运动灵活,而蚯蚓的运动又是靠肌肉和的配合来完成的。实验中要用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原因是
  • 31. 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鸟的体形呈型,这样的体形对于鸟飞行的意义是;你能摸到鸟最发达的肌肉是;鸟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叫作
  • 32.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探究时应选择(选填“饱腹”或“饥饿”)状态的蚂蚁进行实验,实验中我们发现成群的蚂蚁结成长队奔向食物,这是该家族成员中的负责该项职责,它们之间可以依靠进行通讯。
四、实验探究题
  • 33. 在生物课堂上,小明听老师说许多昆虫都有趋光性,例如飞蛾扑火。他就好奇,想探究家蝇是否具有趋光性。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①他准备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子,他把20只活泼的家蝇放进玻璃箱内密封好。

    ②然后把密封好的玻璃箱用黑色不透光的袋子罩住放在明亮的教室中,静静的放置一段时间。

    ③静置一段时间后,小明把黑色袋子打开口,让光线只进入玻璃箱的一个角落,玻璃箱的其他部分保持黑暗。又静置5分钟后,他把有光线进入的玻璃箱处的家蝇数量记下来。

    ④小明又重复(2)、(3)两个步骤几次,并分别记录好数据。

    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请根据小明的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 (1) 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 (2) 该探究实验有对照实验吗?如果有,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3. (3) 如果选用2只家蝇做实验可以吗?。小明设置了实验步骤④的目的是什么?
五、资料分析题
  • 34. 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凯巴森林是美国最美丽的森林之一,这片森林植物种类丰富,其中大约生活着1000只黑尾鹿;每年秋天,印第安人捕猎黑尾鹿,用于制作食物和衣服;森林中的美洲狮、狼等也靠捕鹿充饥。印第安人与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

    1906年这个森林被列为国家禁猎区,为了保护黑尾鹿,严禁在林区内捕杀黑尾鹿,但允许猎人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美洲狮、狼等。到1925年,这个森林中的大多数肉食动物被杀掉了。没有了天敌,黑尾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森林中鹿的数量一度达到了10万只。人类保护鹿群的目的实现了。可是,这一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鹿群面临着一个新的威胁。森林几乎被鹿吃光,严冬和饥饿给鹿群带来毁灭性的灾难。1925年后,森林中鹿群的数量不再增加,并连续减少;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如今,森林已面目全非,可以说,这片森林中原有的和谐生活已经不复存在。

    1. (1) 资料中黑尾鹿的数量由于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剧增,但是它的数量并没有无限制的增长,这说明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 (2) 资料中的现象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动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作用?。(任意一点)
    3. (3) 从上述资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35. 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某公园的饲养员经常用甜薯喂养成群的猴子,每次饲养员带来的甜薯都会被猴群一抢而光。每次喂食,都有一只雄性健壮的猴子抢吃的最多,但仍有几只小猴子殷勤的给这只健壮的猴子送来它们抢到的甜薯。偶然的一次,饲养员向猴群扔甜薯时,有一个甜薯落入公园的池塘水中,一只没有抢到甜薯的小猴子奔向池塘,它费了好长时间才把水中的甜薯捞上来。后来,饲养员又有几次有意识的向池塘水中扔几个甜薯。又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他给猴子喂甜薯时,有相当多的猴子把甜薯拿到池塘水中擦洗,这些猴子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

    1. (1) 按照行为的获得途径分,猴子把甜薯拿到池塘水中擦洗属于行为,该行为是通过获得的。
    2. (2) 资料中的猴子群体生活,并具有明显的等级制,说明它们还具有行为。
  • 36. 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全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全国人民开心的迎来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十一”大长假。在这收获的金秋时节,小明在爷爷奶奶家欣喜地感受着郊外充满生机的和谐画面:草地上,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菜地里小蜗牛贪婪地啃食着白菜叶;麻雀也唧唧喳喳的啄食着玉米;偶有蝴蝶翩翩飞过来,像是和小明打着招呼。小明快乐地走在田埂上,一低头,发现自己差一点踩到一只大蟾蜍,他正想仔细观察一下它,蟾蜍却害羞似的跳进了草丛。小明看到蟾蜍就猜想附近一定会有池塘,他找寻了好一会儿,真的发现有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在池塘里他竟然真的发现了几条小小的鱼儿在游动。正在小明欣赏着鱼儿的时候,他的爷爷赶着两只白白的山羊走过来。这羊是爷爷专门为小明养的,爷爷说自家养的羊产的奶绿色无污染……

    1. (1) 根据体内有无把资料中的蚯蚓、蜗牛、蝴蝶称作无脊椎动物,而把麻雀、蟾蜍、小鱼和山羊可以称作动物。
    2. (2) 小鱼和蟾蜍的幼体这两种动物的呼吸器官什么?蟾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
    3. (3) 麻雀的飞行器官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