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广汉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

更新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八上·海口期中) “鱼戏莲叶间”是描写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 . 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 . 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 . 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D . 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 2. 取两只活的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乙的胸.腹部全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出头部。其结果是(   ) 
    A . 甲先死 B . 乙先死 C . 同时死 D . 都不会死
  • 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面关于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 . 蛔虫的消化管能直接吸收消化好的食物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B . 蜥蜴的卵外有坚韧的卵壳,卵里有一定的水分,适应陆地生活 C . 家鸽的前肢变为翼,适应空中飞行 D . 家兔有发达的门齿,与其摄食.消化相适应
  • 4. (2018·安徽) 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特点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 . 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C . 体温高而恒定,能保证飞行时所需能量的供应 D . 消化能力强且粪便排出及时,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 5.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一类动物,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关于哺乳动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B . 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C . 不断变化的体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D .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 6. 在人体内,骨骼肌一般是(  ) 
    A . 受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B . 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发生收缩反应 C . 受刺激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D . 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后发生舒张反应
  • 7. (2019八上·潮南期末) 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 . 环境因素 B . 后天“学习”所得 C . 亲代训练 D . 遗传物质
  • 8.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描述了和尚在月光下轻轻推开寺门美妙情景。该和尚在推门的过程中,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A . 收缩→舒张,收缩→舒张 B . 舒张→收缩,收缩→舒张 C . 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D . 舒张→收缩,舒张→收缩
  • 9. 如图所示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0. (2020八上·惠州期中)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
    A . 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B . 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三部分 C . 关节面、关节软骨和关节囊三部分 D . 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三部分
  • 11. 蚁群中的工蚁整天忙忙碌碌搬运食物的行为属于(  ) 
    A . 后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贮食行为 B . 后天性的社群行为和节律行为 C . 先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节律行为 D . 先天性的社群行为和贮食行为
  • 12. 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 . 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 . 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C . 一猫头鹰捕食一只田鼠 D . 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 13.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 大批的青娃在雨后鸣叫求偶 B . 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 C . 大马哈鱼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D . 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
  • 14. (2018八上·易门期中)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 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B .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 .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D . 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 15. 下列动物行为中,由于生物钟起调节作用的是(  ) 
    A . 节律行为 B . 防御行为 C . 攻击行为 D . 取食行为
  •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三种动物来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尝试次数 

     
     

     32 

     
     

     66 

     
     

     7 

     

     分析数据可知,这三种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A . 乙、甲、丙 B . 甲、丙、乙 C . 丙、甲、乙 D . 甲、乙、丙
  • 17. 在一个有玉米、蝗虫、鸟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鸟捕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项的曲线图来表示?(  ) 
    A . B . C . D .
  • 18. 下列哪项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 .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 .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 . 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 . 以上都是
  • 19. (2019八上·始兴月考) 绝大多数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ABC都对
  • 20. 在农业生产中,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 
    A . 取食行为 B . 学习行为 C . 迁徙行为 D . 昆虫之间的通讯
二、非选择题
  • 21. 如图为关节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回题。 

     

    1. (1) ①和④合称为。脱臼是指关节头从[]滑脱出来。 
    2. (2) 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内有少量滑液和[]表面光滑,从而减少骨与骨间的摩擦。
    3. (3) 关节能牢固是因为[]把相邻两骨联系起来,其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起加固作用。 
  • 22. 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个较大的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②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 

     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培养皿,在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摆放到玻璃槽内。 

     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得最多。 

     分析实验并回答: 

    1. (1) 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2. (2) 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3. (3) 实验中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4. (4) 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蚂蚁妇喜欢吃白糖,该实验的变量是。 
    5. (5) 当蚂蚁发现可口的食物后会招来其它同类,蚂蚁的通讯是依靠。 
  • 23. 分析下列实验探究,回答有关动物的行为相关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 (1) 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应属于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 
    2. (2) 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属于行为,这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而逐渐形成的。 
    3. (3) 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4. (4) 大野蜂同蜜蜂一样,当春天百花争艳时,大野蜂也会在花间忙碌,大野蜂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大野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大野蜂具有社会行为。 
  • 24.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强度会影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1. (1) 运动的形成是骨骼肌受到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 
    2. (2) 为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机体骨骼肌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大鼠进行实验。 

       ①如图所示,与组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数量均增加,有利于骨骼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填气体名称)。 

       

       ②另有研究表明,中强度组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由此推测该组骨骼肌细胞的作用强可释放更多的能量供运动所需。 

    3. (3) 根据以上研究,从运动强度的角度对改善骨骼肌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