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检...

更新时间:2022-08-11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 B . 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C . 新能源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 D . 燃烧热是评价燃料优劣的唯一标准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B . 等量的硫蒸气和固态硫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C . 由C(s,石墨)=C(s,金刚石)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 在101kPa时,1mol氢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
  • 3. (2020高二上·太原期中)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乙烯可由乙烷裂解得到:C2H6(g) C2H4(g)+H2(g),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上述反应的△H等于(    )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2

    348

    612

    436

    A . -124kJ·mol-1 B . +124kJ·mol-1 C . -288kJ·mol-1 D . +288kJ·mol-1
  • 4. 已知:⑴Zn(s)+O2(g)=ZnO(s),△H=﹣348.3 kJ/mol

    ⑵2Ag(s)+O2(g)=Ag2O(s),△H=﹣31.0 kJ/mol

    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

    A . ﹣317.3 kJ/mol B . ﹣379.3 kJ/mol C . ﹣332.8 kJ/mol D . +317.3 kJ/mol
  • 5. 已知    , 则的焓变为(   )
    A . +46.2kJ/mol B . -46.2kJ/mol C . +92.4kJ/mol D . -92.4kJ/mol
  • 6.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 甲烷的燃烧热 ,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 在101kPa时,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 则反应的中和热 D . 500℃、30MPa下,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 将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 放热38.6kJ
  • 7.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反应的热效应ΔH1>ΔH2 B . 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已知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有关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 D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硫酸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 8.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 用 0.5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与 0.5 mol·L-1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若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 9. (2019高二上·台州期中)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 . 该反应热△H=+(a﹣b)kJ•mol1 C .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 10.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2高一下·广东期中) 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 B . 1molC(石墨)和1mol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 , 前者放热多 C . C(石墨)+CO2(g)=2CO(g) ΔHH1H2 D . 化学反应的ΔH , 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 12. (2021高二上·柳林期中)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 . 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B . 在101kPa下的燃烧热 ,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 已知的燃烧热 , 则有 D . 已知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g FeS时放出19.12kJ热量,则
  • 13.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

    413

    347

    614

    436

    则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1mol乙烷气体时放出热量123 kJ B . 生成1mol乙烷气体时吸收热量123 kJ C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即可发生该反应
  • 14.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已知正丁烷(g)→异丁烷(g)       △H<0,则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 B . 2H2(g)+O2(g)=2H2O(1) △H=-571.6 kJ·mol-1 , 则H2的燃烧热△H=-571.6 kJ·mol-1 C . 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 , 则△H1>△H2 D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0.5 mol Ba(OH)2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 15. 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其中△H1>△H2(   )
    A . 2H2(g)+O2(g)=2H2O(g)   △H1;2H2(g)+O2(g)=2H2O(l)     △H2 B . S(g)+O2(g)=SO2(g)   △H1;S(s)+O2(g)=SO2(g)   △H2 C . 2SO2(g)+O2(g)=2SO3(g) △H1;2SO3(g)=O2(g)+2SO2(g)   △H2 D . 已知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ΔH<0,C(金刚石,s)+O2(g)=CO2(g) △H1;C(石墨,s)+O2(g)=CO2(g) △H2
  • 16. (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 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 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 17. (2019高二上·浙江期中)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已知P(白磷,s)=P(红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B . 已知2H2(g)+O2(g)=2H2O(g)  △H= -483.6kJ•mol-1 ,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kJ•mol-1 C . 已知2C(s)+2O2(g)=2CO2(g)△H=a kJ•mol-1   2C(s)+O2(g)=2CO(g) △H=b kJ•mol-1 , 则a>b D .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1 , 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57.3kJ的热量
  • 18. 对于敞口容器中的反应: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 B .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图表示 C .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为负极 D .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当有6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11.2L气体(标准状况)
  • 19. 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a可以表示反应的能量变化 B . 图a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C . 图b可以表示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D . 图b表示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二、多选题
  • 20. 下列热化学方程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符合题意)(   )
    A .    (燃烧热) B .    (中和热) C .    (反应热) D .    (反应热)
三、综合题
  • 2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⑨在周期表中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1. (1) 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2) ①分别与②、③、④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填化学式)。
    3. (3) ③、④、⑤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
    4. (4) ②、⑦、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化学式)。
    5. (5) ④⑤两元素形成的淡黄色固体物质的电子式为,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6. (6) 表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2.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1) 1mol的与适量的反应生成 , 放出92.2kJ热量。
    2. (2) 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436

      230

      369

      写出1mol和1mol化合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已知ag乙烯气体充分燃烧时生成1mol和液态水,放出bkJ的热量,则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4) 已知CO(g)和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和726.5kJ/mol。请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23.                
    1. (1) Ⅰ.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该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 (2) 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填“高”或“低”)
    3. (3) 该反应的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释放出来。
    4. (4) 该反应的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5. (5) Ⅱ.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较慢,有时还转化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

      已知: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相同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填“强”或“弱”)。

    6. (6) Ⅲ.已知25℃、101kPa时:

      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4. 某化学小组用50mL0.50mol/LNaOH溶液和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 (1) 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30mLNaOH溶液,配制溶液时至少需称量NaOH固体 g。
    2. (2) 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硬纸板、胶头滴管、量筒。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用品)是
    3. (3) 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NaOH

      1

      25.0℃

      25.0℃

      29.1

      2

      25.0℃

      25.0℃

      29.8

      3

      25.0℃

      25.0℃

      28.9

      4

      25.0℃

      25.0℃

      29.0

    4. (4) 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