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09 浏览次数:2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水污染引起的是(   )
    A . 臭氧空洞 B . 酸雨 C . 土壤板结 D . 赤潮
  • 2. 下列图示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空气液化 B . 自来水净化 C . 检验氢气纯度 D . 探究分子特性
  • 3. (2021九上·临泉期末) 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5)可有效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塞米松属于氧化物 B . 地塞米松由22个碳原子、2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 地塞米松由4种元素组成 D . 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5
  • 4. 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说明白磷、红磷均不是可燃物 B . 若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便可观察到红磷燃烧 C . 若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便可观察到白磷燃烧,对比在水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 白磷在常温下不能保存在水里
  • 5. 工业上可以将甲烷和二氧化碳两大温室气体转化为具有工业价值的合成气。用CH4和CO2制取合成气过程中会产生积碳,如下图是抗积碳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D . Ni基双金属在该反应中可重复使用
  • 6.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通过观察区分软水和硬水

    B

    分类法

    根据受热后的变化,可将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C

    归纳法

    氯化钠、硝酸钾溶液都呈中性,归纳出盐溶液都呈中性

    D

    类推法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也可分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A

    分离木炭粉和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B

    检验食盐中是否添加碘酸钾

    加入淀粉溶液

    C

    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

    打开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热蒸发法

    A . A B . B C . C D . D
  • 8. 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B段发生的反应是 B . 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C . 氢气的质量:C点>D点 D . D点表示化学反应刚好停止
二、填空题
  • 9.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习俗,粽叶是包粽子的材料之一、
    1. (1) 箬叶是粽叶的一种,含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填营养素名称)的重要原料。
    2. (2) 个别商贩利用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陈旧粽叶使之变为青绿色,这对人体有害。有关部门提醒市民可将粽叶用水浸泡,将铁钉(Fe)放入浸泡液中,根据铁钉是否变红进行检验,写出该方法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10.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 (1) 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的化学式
    2. (2) 工业上利用水的电解生产氢气和氧气,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产生氢气的试管是(填“1”或“2”)。
    3. (3) 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铁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可以炼出可供浇注的液态生铁,并铸成铁器应用于生产生活。
    1. (1) 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性。
    2. (2) 古人炼铁使用的是传统的熔炉炼铁法,其过程大致分为造炉、选矿、熔炼、煅造。熔炼过程是利用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利用一氧化碳还原磁铁矿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2+、Fe2+、Cu2+、Ag+等离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该工厂废水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①若a=b,则滤液中阳离子的组成情况有种。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 12. 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1. (1) 图中位于第3周期、ⅦA族的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化学式为
    2. (2) 小明同学所画的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图中x=,表中表示的微粒中,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名称是。(写一个即可)

  • 13. 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使原料NaCl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
    2. (2) 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的方法为
    3. (3) 将t2℃时的Na2CO3的饱和溶液及NaCl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或“无法判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综合题
  • 14. 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常用于印染工业和制玻璃、瓷砖的原料,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是一种可以壮叶的化肥。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写出D的俗称
    2. (2) F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3. (3) E物质的类别是(填“酸”、“碱”、“盐”)。
    4. (4) 写出H→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而氢硫酸是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硫化氢气体有毒,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1. (1) 仪器②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并在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4. (4) 用F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从(选填“a”或“b”)端进入,该装置还需连接(选填“G”或“H”)装置以防止硫化氢气体泄漏污染空气。
  • 16. 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灰石的性质,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石灰石的分解进行了探究。
    1. (1) 【实验1】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长宽厚约为1cm×1cm×0.2cm),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火焰上加热2分钟(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B中的现象

      未加热

      无明显现象

      酒精灯加热

      呈浅红色

      酒精喷灯加热

      呈红色

      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2. (2) 【实验2】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3. (3) 【实验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 (4) 【实验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四、计算题
  • 17.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浓度进行测定:取稀硫酸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加17.1%的氢氧化钡溶液,烧杯内溶质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