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09 浏览次数:4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4.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充分体现“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的冬奥会。
    1. (1) 本届冬奥会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它的外壳是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塑料的主要成分)结合在一起做成的新型材料。这种新型材料避免了传统金属材料冰凉的触感,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

      ①该新型材料属于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天然材料               D.无机材料

      ②传统金属材料冰凉的触感,体现了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③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写一点)。

    2. (2) 本届冬奥会颁奖礼仪服添加了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导热性非常好,电阻率极小,强度比钢铁高200倍。

      ④由石墨烯的性质,推测其可能的用途有

      A.可作散热材料                            B.可作新型充电宝材料

      C.优良的绝缘材料                         D.新型防弹衣材料

      ⑤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石墨烯与金刚石一样,都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 1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电解水

      装置如图,b管内产生的气体是,该实验说明水是由元素组成。

    2.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表示的微观含义为
    3. (3) Ⅱ、生产、生活中的净水

      生活中经常使用活性炭净水,主要利用活性炭的性。

    4. (4) 工业上,将硬水通过如图所示的阳离子交换柱后可变成软水(图中阴离子未画

      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①硬水是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写出镁离子的符号

      ②已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一个镁离子可以交换出个钠离子。

      ③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为

    5. (5) 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请写出一条保护淡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 16.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 (1) 如图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 (2) 某同学按图A、B进行有关铁的性质实验。

      ①图A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细沙的作用为

      ②图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3. (3) 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如图。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酒精灯的作用为

    4. (4) 生活中常在钢铁制品表面“涂层”,目的是防止钢铁制品中的铁与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
三、综合题
  • 17.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从化学的角度研究“鸡蛋壳”。

    【资料】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以外的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 (1) 【实验一】探究鸡蛋壳的成分

      甲同学用镊子取少许鸡蛋壳样品在酒精灯上灼烧,一开始闻到一股烧焦羽毛气味,说明蛋壳内膜有,将充分灼烧后的蛋壳投入蒸馏水中,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0.00g蛋壳样品(已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入B装置,再加入100 g稀盐酸(足量)。待不再产生气泡时,称量B装置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07.36 g (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2. (2) 写出仪器a的名称
    3. (3) 蛋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上述实验测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5. (5) 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一组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以高纯度的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 如表:

    物质

    K2CO3

    KMnO4

    溶解度/g

    111

    6.34

    1. (1) 过滤操作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2. (2) 操作1的具体实验步骤为:加热浓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锰酸钾晶体。滤液B是高锰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从经济角度考虑,操作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 (4) “通 CO2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 则锰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为
    5. (5) 若用稀硫酸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2MnO4+2H2SO4=2KMnO4+MnO2 ↓+2K2SO4+2X,则X的化学式为。但是工业上不采用稀硫酸酸化,请你推测K2SO4的溶解度与相同温度下的K2CO3和KMnO4中的更接近。
  • 19.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两者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

    1. (1) 方案一

      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集气瓶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 (2) 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完备,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操作为
    3. (3) 方案二

      图中N溶液的溶质可能是 (写出一种),由此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依据的现象是

    4. (4) 为确保实验目的达成,该方案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是
    5. (5) 方案三

      【资料】

      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碳酸钠微溶于乙醇。

      将氢氧化钠的乙醇饱和溶液注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轻轻振荡,溶液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同学们向上述集气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现象,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7. (7) 方案四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温度变化说明该反应 (填 “放出”或“吸收”)热量。

    8. (8) 【反思】

      同学们完善实验后总结如下: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的减少,如方案;或检验有新物质生成,如方案;或从变化等角度验证反应的发生;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