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10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有下列现象:①火药爆炸;②木棍折断;③蜡烛熔化;④燃放礼花;⑤牛奶变酸;⑥塑料受热变软;⑦碘受热升华,⑧加热高锰酸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⑥⑦⑧ C . ①④⑤⑧ D . ②③⑥⑦
  • 2. 有一组物质: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分析把它们放一在组内的理由,然后从以下选项中找出与它们是同一类别的物质(  )

    A . B . 氧化镁 C . D . 石灰水
  • 3. 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其性质不对应的是(   )
    A . 灭火器灭火—CO2与H2O反应 B . 作高能燃料—H2的可燃性 C . 裁玻璃刀— 金刚石硬度大 D . 干电池的电极— 石墨的导电性
  • 4. (2020八上·龙凤期末) 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纯净物 B . 一定不是化合物 C . 一定是单质 D . 一定是混合物
  • 5. (2020九上·台前期中)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 B . 用试管夹夹试管 C . 倾倒液体 D . 加热液体
  • 6. (2021·眉山) 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金属的硬度一般比它们组成合金的硬度更高 B . 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 C . 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 . 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 7. (2021·宜昌) 通过下列三个实验,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不反应、 →不反应,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   )
    A . Y(H)XZ B . Y(H)ZX C . YX(H)Z D . YZ(H)X
  • 8. 在NO,NO2 , N2O,N2O5 , N2O4五种物质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则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 . 1:1:1:1 B . 1:2:3:5:4 C . 1:2:1:4:5 D . 2:4:1:5:4
  • 9. 冶炼钛(Ti)的反应之一为 ,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10.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验证了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B . 丙过程中能观察到铜丝从红色变成了黑色 C . 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一氧化碳 D . 待反应结束冷却后软质塑料瓶会变扁
  • 11. (2019九下·宜宾开学考) 通过化学式“CO2”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②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④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g  ⑤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⑥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⑦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⑧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A . ①②③④⑥⑦ B . ①③⑤⑥⑦ C . ①②③⑥⑦ D . ①②④⑥⑦⑧
  • 12. (2021·潍坊) 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 . 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C . 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 D . 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 13. (2018·河南) 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
    A . 0.2g B . 0.6g C . 0.8g D . 0.9g
  • 14. 准确称取某种铁的氧化物2.88g,用足量的CO进行还原,将生成的CO2全部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4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
    A . Fe3O4 B . Fe2O3 C . FeO D . 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 15. 根据所给名称的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名称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氯气

    化学符号

  •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七种物质:

    ①H2②O2③铝④铁⑤天然气⑥明矾⑦稀醋酸

    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 (1) 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
    2. (2) 可用于净化水质的是
    3. (3) 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
  • 17.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第ⅢA族。

    2. (2)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18. 下列物质是由H、C、O、Ca、Cl、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请分别写出符合下列实验现象的液体及物质的化学式。

    现象

    序号

    ①a处液面降低

    ②b处液面降低

    液体

    物质

  • 19.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 (2)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3. (3)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20. 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填字母)       
      A .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 .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 (2) 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请仿照CO2和石灰水的反应写出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着火点;③与氧气接触(填序号)
    4. (4) 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1.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用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 (1) 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
    2. (2) CO是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但将CO通入水中,鱼却安然无恙。
  • 22.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10种物质是由H、C、O、Ca、Cl、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题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I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

    1. (1) 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Y的化学式为
    2. (2) N和F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化合物A和B的元素种类相同,化合物D和E的元素种类也相同,请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1. (1) 写出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s时O2的含量

      干燥剂

      21%

      10滴水

      15%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 . 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 . 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 . 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 . 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 24. 设计从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固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如下:

    金属X是,写出上述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

  • 25. 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名称:①
    2. (2)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选填序号)和D组合,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 (3)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制CO2可用装置B或装置C,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有
    4. (4)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NH3),可选装置(选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
    5. (5) 将30.9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