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01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我们的乡土社会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伦”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限。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西洋社会是一种团体格局,个人从属于团体,但是个人与团体之间界限分明。 B . 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而伦就是从自己向外推与自己有关之人构成的各种圈子的差序。 C . 孔子主张推己及人,自己是同心圆的圆心,依照伦常外推到家,再到国,而后到天下。 D . 西方的个人主义涵盖着辩证的两面,个体间的平等和个体与团队间的平等需同时兼顾。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阐释了西洋社会与中国乡土社会格局的不同之处。 B . 文章引用《礼记·祭统》里“十伦”的记载,来证明传统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变的。 C . 文章阐释概念时多用对比,如“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个人主义”“自我主义”。 D . 文章末段重点论述了中西社会在权利观上的差异:前者界限分明,后者模糊不清。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乡土社会,每个人都有多个以自己为中心推出去的圈子,这些圈子不会完全相同。 B . 伦是有差等的次序,这意味着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不但有远近亲疏,还有等次之别。 C . 为人孝悌者,很少会犯上作乱,从这点上看,推行孝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D . “个人主义”追求平等,所以个人与团体的权利义务清晰明确,这一点有合理之处。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空间站正式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你知道稳定清晰的画面和声音是怎样从九天之外传回来的吗?

    为实现天地互联互通、即时通话,中国电科研制的通信测控系统在天地之间打造了一条宽带、高效、稳定的通信传输“天路”,满足“超长待机”需求。测控系统全面覆盖,建立天地通信传输高速天路。在陆上测控站、中继卫星系统中,中国电科从不同维度编织了一条实现100%覆盖的测控通信网。遍布各个测控站点的统一测控系统,与架设在太空36000公里的中继卫星组网运行,在天与地之间打造一条宽带、高效、可靠的通信传输天路,提供天地之间的图像传输。

    中国电科研制的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是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天地信息传输的关键。为适应空间站任务需求,中国电科对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及故障自动处置,缩短了任务准备和故障处理时间。天地链路的互为备份,可保证无论飞船飞行轨道和位置如何变化,都能让地面稳定地接受信号,支撑完成太空授课。

    卫星通信装备是天地话音图像的管理和指挥中心,负责将各测控站点的话音、图像、测控等关键数据发送至中心,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为满足载人空间站和神舟飞船任务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中国电科新建了多套固定站、车载站和便携站,并对卫星通信设备硬件及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卫星通信传输能力大大提升,可满足载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数据传输的要求。

    要想在电视上看到清楚画面,需要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对音视频进行编码压缩。中国电科新研制的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可适应载人空间站多舱、多场景天地图像传输要求,完成低速图像、高清图像及全景图片等各类图像信息的传输,为天地之间联通构建可视化平台。

    同时,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易予生介绍,此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采用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以天地对话等互动形式开展,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送至舱内显示器,从而实现双向视频传输。为了确保授课高可靠、高水平地顺利实施,研制团队对授课过程、天地协同程序进行了多次全流程协同演练。授课过程中地面工作人员实时监视空间站上各设备状态,同时监测天地链路状态,确保参与授课的所有设备工作正常,帮助航天员太空授课更加得心应手。

    太空授课开始后,地面上学生们听讲的画面同步出现在了空间站核心舱内,航天员通过一个大大的液晶屏,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这个大屏幕就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是空间站系统中最具有航天员参与特点的分系统之一,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液晶显示屏,是集图形图像显示、报警驱动、指令发送、天地文本交互、支持用户在轨动态配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分布式数字化远程终端设备,作为人机交互仪表,是航天员的“显示器”,为航天员提供空间站的健康状态信息,持续为空间站运行和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照明系统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其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独特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单是舱内情景照明产品就包括生活照明、维修用头灯、照明控制器等6类30余台产品。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飞行器上应用情景模式可调照明技术,也是全球首次在大型载人航天器内部全范围应用情景照明技术。

    (摘编自“科普中国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宫课堂”通过在轨展示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场景及演示多种科学现象,从而实现了与地面课堂的实时交流。 B . 作为天地信息传输关键的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经升级改造,实现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及故障自动处置,适应了空间站任务需求。 C . 中国电科新研制的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为天地之间联通构建可视化平台,能满足多种技术需求,让人们在电视上看到清楚画面。 D . 空间站核心舱内同步展现学生听讲画面的液晶屏,是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分布式数字化远程终端设备,在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设问,提出“你知道稳定清晰的画面和声音是怎样从九天之外传回来的吗”的问题,引人思考,又便于行文。 B . 多维度架构、100%覆盖的陆上测控通信站与太空中际卫星系统组网运行,保障了天地之间即时通话时的音像传输效果。 C . 研制团队在授课前进行了多次全流程协同演练,主要是为了帮助非专业教师——航天员们适应新角色,提高教学质量。 D . 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具备人机交互功能,情景照明技术能为航天员提供空间站的健康状态信息,为空间站运行保驾护航。
    3. (3) 请你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保障“天宫课堂”顺利开课的关键技术。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选文一:

    幸福的花儿越开越胖

    秦湄毳

    一缕阳光从高高的窗户斜进食堂大厅来,光瀑如一条悬挂的小河,尘埃在这光的河床里,密密匝匝飞腾,一闪,一闪。

    正值春日午后,一堆斑斓的花朵奔跑着,冲进矿上职工食堂。

    打饭的服务员举着汤勺拎着菜铲子愣住了,那些晚了钟点升井的煤矿工人们,正站着、坐着在大嚼特嚼,比力气似的正呼噜呼噜喝着粥,“辽阔”的食堂大厅,不知从哪个角落里传来一声又一声“哼——哼——”异样的声音,吃饭的人,都停了吃喝,空气凝住了,只有顶棚上旋转着的大吊扇在吱吱旋转。所有的眼睛一眨不眨,全都盯在那只肆无忌惮地奔进食堂来的那一团滚动的花朵——一头浑身缠满迎春花的猪!

    看,一颈、一背、一肚、四蹄,甚至小尾巴上,也甩着一串金黄色的迎春花。

    猪——哇——哈哈——所有的人哄堂大笑,有谁还笑喷了,汤和菜洒落得哪儿都是。

    “嗨,又是喂猪那娘们儿作精哩!”

    “娘的,男人死了都不知道心疼!”

    “过的啥日子,还有心这样做。”

    这时,一个满身同样花哨的女人吆喝着,挥着一根柳树枝子,跟孙悟空追赶白骨精似的冲进来:“哟,嗬!爬回圈里去!快!滚!”

    她撵着轰着赶着追着,圆乎乎的两团,分不清哪是猪,哪是花,哪是肉团,哪是花苞。这样两个“花皮球”,一高一低在食堂里热闹非凡地表演,笑的、骂的、吆喝的都有,食堂里的人像是在看戏耍。

    终于,矮的那堆花,叽里咕噜滚着,蹿向食堂门上的门帘子,那团高胖的花花绿绿转回脸,扭头看一眼那些盯着她的眼珠子,大眼珠、小眼珠,双眼皮、单眼皮,眼珠里有冷、有漠、有怜、有悯、有嘲、有讽……她看不见,没感觉,脊背上“五味杂陈”,麻麻的一片,她用柳枝挑着帘子一角,侧歪着花花胖胖的身子挤出去,只一蹭,头上戴的那一圈“花红柳绿”,还摇摇摇,差点儿坠落下来,女人咧一下大嘴巴,抬手去扶住,冲着食堂里哈一下腰,怪异的表情跌满地,她追撵着那只戴满了花朵的猪而去了。

    “哗——”她身后人们又笑翻了天!

    那一缕从高高的窗户斜进食堂大厅来的阳光,在声浪里摇荡,光瀑闪断,悬挂在空中的小河坍泄了,又默默聚集起来,尘埃一飘一飘地飞……

    她是谁呢?唉,就是矿上猪场喂猪那女的呗。

    这个给猪挂花挂草的女人,如今已经退休了,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她为养猪的女人,或者称她是“给猪戴花那女的”“喂猪那娘们儿”,也有街坊邻里的女人会对着孩子说“给猪戴花的那个婶”,还有叫她诨号“猪戴花”或者“香破天”……几十年了,鲜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而她也早就习惯了这乱七八糟的称呼,也习惯了人前人后那些关于她的议论与诉说。她过她的日子,尘埃想飞扬就飞扬。

    她的男人曾是矿上的挖煤工,几十年前出事故死了。那时,她才二十出头,拖着高高低低的三个孩子来到矿上,接受事故科的后事处理。形貌拙笨,男人死了还不知道哭,打量她粗憨的模样,事故科的人议论:“这女人来了能干啥,除非去喂猪。”

    就这样,她拖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转户口来到煤矿,顶替了死去男人的班。矿领导还真的安排她去了矿上的猪场喂猪去。她便格外卖力气地养猪圈里那一栏一栏的猪。冬天的雪、秋天的雨、夏天的蚊蝇,她都耐受,抗得住腥臭,抵得了寒暑,她还咧着大嘴巴嚷,城里比乡下总是舒坦,这活儿再苦再累,也没有乡下农活损耗人!她快乐得像她喂养的猪,吃饱喝好,舒服舒心——不想那死鬼,他都不管俺娘儿几个了,不想他,喂猪、喂孩子、喂自己,过日子。

    春天,春天,来吧,来啊——喂猪的女人喂猪的时候,总是这么打着敲着猪食盆喊,像是一只叫春的猫,她一年有三季都在等待春天,都在盼望春天。

    她叫着“春天”,满圈欢蹦乱跳,“春天”来了。

    猪场周围疯长着成滩成片的草,草堆里生出枝枝串串的花儿,各色的都有。粉的、红的、黄的、蓝的、白的、紫莹莹的、水灵灵的、清嫩嫩的、新鲜鲜的,扯来,串成串,编成花辫,结成花环,给猪们戴脖子上,系尾巴上,扎大耳朵上,她自顾自在春风里笑,对着猪们笑,猪也快乐地冲她乱拱乱哼哼,花、猪、人,都在春里,花花的,香香的,鲜艳着,热闹起来,猪场里的光线,也瞬时芳香起来,明亮起来了。

    (摘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4期)

    选文二:

    我写了她。我也没有意识到我写了她。那个给猪戴花的女人,她存在于我的生活里,如空气一般在。给猪戴花的女人,她就和我生活在一起,在小城,在煤矿,在我日日行走的街道上,在浩浩荡荡的人群里,在川流不息的时间长河中。我不记得它们,可它们已长成我生命里的日月山河。

    她是她,她也是茫茫人海里的很多个“她”;她在这个空间里,她也在那个空间里,她在不同的空间里;她在此时此地,也在彼年彼岸,众生本是一人。

    “请放心吧,那些虚构的名字背后确有其人,但是他们无足轻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祝福这个时代、这个季节,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摘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4期“秦湄毳创作谈”)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的开端,未见其人先写其猪,见其猪犹见其人,在设置悬念中,引领读者展开对人物的探寻。 B . 全文叙事手法灵活多变,综合运用倒叙、补叙、顺叙和平叙等多种方式,使行文错落、变化有致。 C . “她也是茫茫人海里的很多个‘她’”,既可看出“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体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D . 小说叙事艺术精妙,呈现出面向过去的向后看状态,这恰与作家要投注、渗透的情绪和反思相契合。
    2. (2) 选文一的创作具有诗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从意象、语言、构思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3. (3) 选文二说“她在此时此地,也在彼年彼岸”;有评论说,在“她”身上既看到了《祝福》中祥林嫂的影子,又看到了一个获得新生的祥林嫂。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上曰:“何为?”衍曰:“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文皇首肯之。及师金川门,大内火,建文帝逊去,即召用孝孺,不肯屈,逼之。孝孺衰絰号恸阙下,为镇抚伍云等执以献。成祖待以不死,不屈,系之狱,使其徒廖镛、廖铭说之。叱曰:“小子从予几年所矣,犹不知义之是非!”成祖欲草即位诏,皆举孝孺,乃召出狱,斩衰入见,悲恸彻殿陛。文皇谕曰:“我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文皇曰:“伊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文皇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降榻劳曰:“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左右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不可。”孝孺大批数字,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每收一人,辄示孝孺,孝孺不一顾,乃尽杀之,然后出孝孺,磔之聚宝门外。孝孺慷慨就戮,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时年四十六。复诏收其妻郑氏,妻与诸子皆先经死。悉燔削方氏墓,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谪戍绝徼死者不可胜计。孝孺季弟方孝友就戮时,孝孺目之,泪下。孝友口占一诗有云,“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士论壮之,以为不愧孝孺之弟。孝孺又有二女,年俱未 , 被逮过淮,相与连袂投桥水死。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B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C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D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次的意思是驻扎,“次”与《赤壁之战》“引次江北”的“次”字含义相同。 B . 法指法令,“法”与《谏逐客书》“孝公用商鞅之法”的“法”含义相同。 C . 援的意思是拿起,“援”与《送东阳马生序》“援疑质理”的“援”含义不同。 D . 笄指女子成年,“笄”与《红楼梦》“(宝钗)也算得将笄之年”的“笄”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衍预判到武力攻破城池之日,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因此恳请文皇不要杀掉他,以免读书人的种子断绝。 B . 方孝孺被关押在牢狱之中,呵斥前来劝说他的门徒廖镛等人,认为他们跟随自己已久,竟然不知是非大义。 C . 方孝孺誓死不为文皇起草即位诏书,最终被施腰斩之酷刑,死于聚宝门外,他的亲人朋友门生亦惨遭连坐。 D . 文皇残酷暴虐,因为方孝孺的坚决反抗而大肆杀戮,处死近九百人,发配到极远的边塞之地的人不可胜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皇降榻劳曰:“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

      ②孝孺季弟方孝友就戮时,孝孺目之,泪下。

  • 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罗旧驿

    王阳明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剌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注释】①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②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帝所在之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颔联写罗旧驿独特景致:细雨中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刺桐花遮掩着潺潺的溪水。 B . 诗人经过青杨瘴,适逢炊烟轻轻地从天空飘过,给人轻盈而又朦胧缥缈之感。 C . “芳杜洲”化用屈原《九歌·湘君》的典故,推陈出新,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 D . 尾联写诗人来到万里天涯的夜郎,遥想天北。而“天北”与首联“南来”遥相呼应。
    2. (2) 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的作用。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里仁》中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2. (2) 贾谊在《过秦论》中揭示秦始皇用酷刑奴役天下百姓的句子是“”,他在文末一针见血地指出秦亡的真正原因是“”。
    3. (3)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现代社会中,围棋被看作竞技体育的一种,既是竞技,自然追求      。下围棋不注重胜负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与今人相比,古人的观念则      。古代追求“义理围棋”的文人雅士很多,他们在对待围棋的态度上      , 不以胜负萦怀,注重的是从围棋中得到体悟和心性修养。正所谓“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孔子以得道圣人的高度观察门下弟子,认为只有颜回的一举一动全都合乎于道,非常契合自己的心意 , 所以孔子经常以颜回的事例教导其他学生。其实颜回的安贫乐道并不难理解,(    ),与此相比,物质层面的贫困      ?同样,“义理围棋”注重的是通过围棋之变化追求对道的体悟,即便棋输了,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体悟,目的就达到了,悟得之乐甚于胜棋之乐!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极大精神满足与愉悦才是颜回注重的,它是求道过程中不断有所悟得而来的 B . 颜回注重的,是极大精神满足与愉悦,是求道过程中不断有所悟得 C . 颜回注重的,是求道过程中不断有所悟得带来的极大精神满足与愉悦 D . 极大精神满足与愉悦才是颜回注重的,是求道过程中不断有所悟得带来的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A方欲联时,B指池中黑影与A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象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A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B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A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寒塘渡鹤影。B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A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B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A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B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下句竟还未得,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1. (1) 上面文段摘选自《红楼梦》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请问其中AB分别是谁。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A所联诗句之妙。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花魂”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譬如朝露 , 去日苦多。 B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             (习近平)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著作,其间融入了作者很多亲身经历,被狄更斯称为“最宠爱的孩子”。这部作品集人类美好品性于一身,它会教给你在坎坷的岁月努力去做一个好人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豆瓣书评)

    文艺有娱乐的功能,大众有娱乐的本性,但如果文艺产生娱乐化泛滥的趋势,任何国家都会觉得自己的文化“品相不佳”。                              (《文汇报》)

    请整体把握以上材料内容和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以时代青年的角度,谈谈你对文艺价值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干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