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新高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

    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

    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调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

    (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材料二

    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

    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

    (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 B . 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 C .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 D . 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 B . 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 C . 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D . 《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    )
      A . 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 B . 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 C . 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 D . 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5. (5) 《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舌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

    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1. (1) 长岭乡牧场关闭的原因,可多方面给脱贫攻坚工作启发,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长岭乡牧场倒闭,主要原因是后期的贷款没有跟上,说明农村要发展,要真正脱贫致富,必须有优惠的政策和贷款扶持。 B . 县委张书记考查后指示各级领导参观,增加了牧场的负担;他对羊肉汤赞不绝口,助长了招待风气。表明上级政府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会使贫困的百姓更贫困。 C . 一批批的领导参观牧场,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揭示频繁的请吃拖垮了百姓生活的现象。 D . 长岭乡建立起了牧场,但是在经营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只盲目上项目,没有可持续发展资源,依然无法解决脱贫攻坚问题。
    2. (2) 下列对小说有关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B .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C . 这篇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如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烘托等,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D . 这篇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不满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从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
    3. (3)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内参》的标题,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4. (4) 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方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则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不浅。其所以然者,皆以争蛮貊不毛之地,乖子育苍生之道也。昔汉元帝纳贾捐之之谋而罢朱崖之郡,宣帝用魏相之策而弃车师之田,岂不欲慕尚虚名,盖惮劳人力也。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 , (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 , 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B .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C .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待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D .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蛮貊,亦作“蛮貉”,古称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亦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B . 国老,甘草的别名,可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文中指国之重臣。 C . 戊申,干支之一,前一位是丁未,后一位是庚戌,文中属于干支纪日。 D . 桃李,文中指贤才,后来以“桃李满天下”喻老师培育的优秀学生多。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狄仁杰认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 B . 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本来答应了,但狄仁杰拦马规谏,她中途返回,并称赞他是正直之臣。 C . 狄仁杰为国举荐人才,他认为荆州长史张柬之是卓越出众的奇才,可以为宰相,太后马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D . 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不准许他因病告老还乡的请求,狄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②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5. (5) 有人如此评价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狄公之贤”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是回忆,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心旷神怡。今日想起,心中充满了无限留恋,为今天的悲伤注入了些许欢乐。 B . 第二句缘情写景,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法与之近似。 C . 第三句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D . 最后一句点题,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感慨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
    2. (2) 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的句子是“”。
    2. (2)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3. (3)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描写天姥山上野兽的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象征。犹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全球40多亿观众领略体育的精彩;2015年7月,凭借包括政治经济影响力高、民众支持度大、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杈被北京获得。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折射的是百年奋斗、百年巨变,映照的是中国从_________________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

    筹办冬奥,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国力的一张综合考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形成做好筹办工作的强大合力。”事非经过不知难。多少次_________________,多少回攻坚克难,才让“冬奥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12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冬奥村如期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札高速全线通车……近7年的拼搏奋斗结出累累硕果。特别是面对_________________的新冠肺炎疫情,冬奥场馆建设做到了节奏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    ),世界又一次看到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_”的大国风范。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积贫积弱        星移斗转        不期而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 . 积贫积弱        披星戴月        突如其来        言必信,行必果 C . 贫病交加        披星戴月        不期而遇        言必信,行必果 D . 贫病交加        星移斗转        突如其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2015年7月,凭借包括政治经济影响力高、民众支持度大、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 B . 2015年7月,凭借包括政治经济影响力大、民众支持度高、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被北京获得 C . 2015年7月,凭借政治经济影响力高、民众支持度大、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被北京获得 D . 2015年7月,凭借政治经济影响力大、民众支持度高、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透过北京冬奥盛会的一扇窗 B . 北京冬盛奥会是一扇窗子 C . 透过北京冬奥盛会这扇窗 D . 北京冬奥盛会透过一扇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乐,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①        , 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婴儿初生,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婴儿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②          , 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要是你精神上不痛快,比如参加离别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③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虽然阳光是明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后面两句。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息时代,一部手机就可联通天下,使我们获得极大的自由;信息时代,一部手机也可将我们牢牢捆绑,使我们丧失许多自由。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发言稿,在“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的主题班会上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