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体育扶贫是指国家通过实施特别体育政策,履行“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法律义务,从而保障贫困地区公民享有现实的体育权达到或接近全国同等水平。

    对国家而言,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包括:一是保障义务的法定性。推进贫困地区体育事业、保障贫困人口享有体育权是各级政府的一项职责,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应性。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贫困地区体育的政策投入水平需相应提高,体育政策在国家扶贫政策体系中的分量需进一步加重。三是实施机制的强制性。实现体育扶贫目标,以问责机制为保障,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对贫困地区人口而言,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包括:一是权利行使成本的非排他性。体育扶贫不同于个体受益显著的财产性扶贫,贫困人口可以共同享受政策普惠,基本不存在权利收益排斥。二是权利实现效果的互补性。贫困人口的体育权与健康权、文化权等基本权利相互交叉,享有现实体育权的同时其他权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三是权利主体的参与性。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说到底是个体行为,政府和社会主要提供必要条件,个人须积极参与,别人无法代理。

    (摘编自段鸿斌《体育扶贫:法律意涵、政策机制与实施路径》)

    材料二:

    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需大力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意见》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群众体育行为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体育态度及具体的体育活动方式,它是衡量群众体育发展的黄金指标,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主要抓手之一。实践表明,“群众体育的进行除了少数是自发性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在非正式体有组织的引导和驱动下实现的……目前,非正式体育组织已经在群众体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对正式组织具有的“明确目标、清晰边界、规范秩序、权威层级及追求效率最大化”等特征,非正式体育组织水平较低、目标广泛而不明确,主要靠情感、道德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控制。对正式组织而言,非正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管理得当,积极功效明显。反之则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组织及所属成员的利益。

    (摘编自胡好等《非正式体育组织在群众体育中的行为表现及规范研究》)

    材料三:

    从公元前8世纪起,在希腊诸城邦之间出现了一些泛希腊主义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其中之一。在古希腊人那里,奥运帮助他们打破实际存在的“部落主义”(相当于今天的民族主义),而形成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身份意识。

    不幸的是,现代奥运却反倒一直无法摆脱来自民族主义和体育国家政治化的困扰,最让人们深刻难忘的例子便是1936年在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在冷战时期,“金牌”被一些国家用作与敌对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和显示某种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工具,使得体育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奥运不止一次成为分裂而不是融合世界的运动会。体育国家政治化使得奥运发生了不仅可悲而且有害的异化。

    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在他的《利维坦》中,把全能的国家比喻成一个无所不想吞食、无所不能吞食的权力怪兽。体育一旦被国家政治吞食,它本身也会变成一个这样的怪兽,它取消体育对人的体格和心灵的培养作用,无视体育高尚的自身目的,把体育变成一种手段,一种显示国力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方式。

    体育竞赛对公共政治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学会如何平衡和协调每个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常会扮演的党派和裁判角色。例如,在美国,人们一般有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政治倾向,在竞选时积极投入,希望自己这一方能得到胜利,这是党派的角色在起作用。但是,公民们尊重公平法治的精神,不希望为自己一方的胜利而牺牲民主竞争的普遍规则。“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总统企图把国会对他的听证说成是“党派竞争”,煽动党派角色情绪,但是,无论是在政治上倾向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美国公众并没有站在尼克松一边,他们的裁判角色最后还是发挥了作用。

    打破金牌心结和由此引发的与其他国家的敌对情绪,这也许是扮演好竞赛观众角色的第一步。在今天的世界里,要设想或期待一个完全去除民族主义情绪的奥运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尽量消除以我为中心,避免以敌对意识去看待竞赛或竞争,这却是办得到的。扮演好这种竞赛观众角色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扮演好类似的角色能产生好的影响,也具有积极的训练作用。这种看来似乎是在体育之外的教育和收获,其实可以成为奥运对人类社会的一个不小的贡献。比起金牌来,这不是更令人期待吗?

    (摘编自徐贲《举国体制下的体育是“利维坦”式的怪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国家义务和公民权利两个方面,政府和社会主要提供必要条件,个人须积极参与。 B . 实施体育扶贫,履行“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法律义务,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的体育水平。 C . “水门事件”论证了体育竞赛对公共政治的积极示范作用是学会如何平衡和协调公民扮演的党派和裁判角色。 D . 非正式体育组织在群众体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群众体育的进行绝大部分都是在其引导和驱动下实现的。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真正展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就必须把体育与政治完全剥离开来,以免使体育成为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 B .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因金牌被一些国家用作进行斗争和显示某种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工具而发生了异化。 C . 非正式体育组织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加以严格规范就可以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 D . 将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定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群众体育的高度重视。
    3. (3) 下列说法可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竞技体育能显示体力智力,竞技体育要追求荣誉,但国家荣誉不能只靠金牌的获得。 B . 公元前3世纪的奥运会,运动员试用蘑菇的提取液(含致幻剂)来提高运动成绩。 C . 英国青少年体育具有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工合作、体育教育与竞技运动协同演进的特征。 D . 体育是正义,是公正与公平;体育是勇气,是胆量与强健;体育是荣誉,是高尚与尊严。
    4. (4) 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国家应该如何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II

    文本一:

    上岭说客

    凡一平

    他一辈子几乎只做一件事:晕闻。晕闻是壮语,意思是劝说别人。晕是劝说,闻是人,晕闻,意思就是说客。樊宝沙是上岭村的说客。他是我堂叔,从我记事起,就耳闻目睹他走村串户做说客。他凭着一张嘴,说服了一个又一个的人,解决了一桩又一桩事情。

    我清楚地记得我五岁那年,樊宝沙去劝服韦光益和潘秀香夫妇要把女儿送人的过程和情景,至今依然动人心魄、历历在目。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我还蜷缩在被窝里,有人抠我的脚心。我被迫掀开被子跃起,堂叔樊宝沙咧着嘴对我笑,说:“想不想吃糖果?”我穿上我认为最好的衣服,从里屋出去,看见堂叔和我父亲在说事情。两个大人见我出来,停止说事,把目光投向了我。我以为堂叔是带我上街,想不到他带我走进了村里的某家,我后来知道是韦光益的家。

    堂叔樊宝沙与韦光益在两张小矮凳上坐着,面对面。我站在堂叔樊宝沙一侧,看见他扫视了一遍房里的三个女孩和潘秀香怀中的襁褓,然后对韦光益说:“送哪个?”韦光益视线移向潘秀香怀里的襁褓,像生怕女婴听见一样,只努了努嘴。潘秀香抱着襁褓过来。我看见襁褓里的婴儿,小不拉几,面黄肌瘦,像菜地里被水淹过的南瓜。堂叔樊宝沙说:“取名了吗?”“韦四红,”韦光益说,却摇摇头,“送人后要改的,至少改姓。”“生辰八字?”潘秀香边想边报出韦四红出生的年月日时。我记得那日子,韦四红比我小五岁零两个月。堂叔樊宝沙用心记下,然后掐指算,嘴里默念着什么,过了很久,忽然呼喊:“这孩子不能送人呀!”“其他女儿也不能送,一个都不能送!”堂叔樊宝沙斩钉截铁地说,他站了起来,对除了我以外的人指手画脚,或评头品足,意思是韦光益全家的人,相生相成,缺一不可,阖家团圆,勤力同心,将来才能发达兴家,福荫世代。他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

    潘秀香情不自禁亲了襁褓中的韦四红一口,又亲一口。她另外的女儿们也都放松了许多。韦光益仍高兴不起来,说:“可现在我们家那么多口人,养不起呢。”“这你就短视了,井底之蛙。”堂叔樊宝沙把我拉过来,推到韦光益前面,“晓得我为什么把他带来吗?我侄仔。”韦光益看着我,又看着堂叔樊宝沙,摇摇头。堂叔樊宝沙的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他就是你家的贵人,送财童子!”韦光益瞪大眼睛,“怎么讲?”“我这侄仔将来就是你小女儿四红的老公,你的女婿。”堂叔一边摸我的头一边说,“我哥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比你家好太多了。我哥是小学老师,领国家正资,我嫂会缝纫,有自己的缝纫机。只要四红和我侄仔现在就定了亲,你想想,我哥嫂他们家,能不帮你渡过眼前的困难吗?”从韦家出来,我以为堂叔该带我上街买糖果了。没想到他说话不算数,耍赖不带我上街买糖果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想想,我今天给你讨了个老婆,难道不比一颗糖重要吗?”我想想也是,服了他。

    从那以后,我真的把韦四红当老婆一样看待。还有我的父亲母亲,也正儿八经地把韦四红当儿媳,他们时常让我给她家送米,有肉吃的时候要分地家一半,每年给她家四姐妹各做一套衣裳。我在梦想中长大,上初中,升高中。韦四红在上岭小学是我父亲的学生,优异得让我父亲赞不绝口,她除了学习成绩好,唱歌跳舞也极具天赋,

    大学毕业那年,我分配在一所乡中学,当老师。韦四红在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里担任主演,一炮走红,成了明星。不久的一天,堂叔樊宝沙出现在了我在的乡中学。他开门见山:“我是来劝说你放弃韦四红的。你们不合适。”我只“哦”一声,因为他一出现我就料到了来意。

    “我四十岁那年,见了一回韦四红。我在上岭村过春节,她正好回来。我作为我家的代表参加了她家的宴请。我忽然想起了堂叔樊宝沙,于是四处寻望,果然在宴席的主桌发现了他。

    我再见堂叔樊宝沙,又是十多年后,我五十四岁这年。

    “我拿父亲的骨灰,回上岭村安葬。葬礼上,八十岁的堂叔樊宝沙凝视着我父亲的遗像,眼睛里充满着敬佩和深情,温柔地对一旁的我说:“这辈子,你爸爸就委托我做了两次说客。一次是你五岁那年,你爸知道韦光益要把女儿送人,便委托我去劝说韦光益,我借用了你,把韦光益给说服了。还有一次是你大学刚毕业工作,你爸委托我去劝你,不要再想着和韦四红结婚成家。他的理由是差距太大。你爸是个大善人呐,又是很有远见的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要理解你爸。也希望你能谅解我。”

    我看着堂叔樊宝沙,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的说客,从他嘴里说出的话语,竟如深潭流出的水,静美、干净、甘甜……

    (有删改)

    文本二: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作家凡一平的众多小说被相继改编为电影或者电视剧。凡一平被称为“备受中国当代出品人、制片人、导演青睐的小说家”。

    从本质上说,小说与影视都是讲述故事的艺术样式,都依靠故事来吸引读者或者观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叙事方式,凡一平选择的是最传统却也最有效的一种:让小说回归故事,故事成为小说叙述的中心。可以说,讲好故事是凡一平小说创作重要的美学追求。读者在凡一平的小说中能够体验到故事的魅力,感受到故事对人物命运的掌控。

    (摘自胡国威《论凡一平小说的影视改编特质》)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起笔直接点出火物,在解释“晕闻”的意思时自然引入樊宝沙的“说客”故事。 B . 作者以“从我记事起”“我记得那日子”等显示了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不同,丰富、小说的叙事层次。 C . 小说以樊宝沙的劝说为明线,以“我父亲”的故事为暗线,这种双线结构使小说故事内容和主题意蕴更丰富。 D . 小说写樊宝沙掐指算命劝服韦光益,在表现樊宝沙“说客”形象的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乡村落后根源的思考。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直接叙写“我父亲”的文字虽然不多,但结合故事的结局,却可见传统小说“草蛇灰线”伏笔写法的影子。 B . 文本一有重故事轻描写的显著特点,许多传统小说也有这一特点,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 C . 文本一后半部分的叙述速度比前半部分有所加快,这样的写法有助于增加行文的起伏,达到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D . 凡一平的小说能够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与他的小说的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影视作品对精彩故事的青睐有关。
    3. (3) 文本一是如何正面描写樊宝沙的“说客”形象特征的?请简要分析。
    4. (4) 文本二指出,“讲好故事是凡一平小说创作重要的美学追求”,请从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两个层面,简析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美学追求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魏文帝黄初四年春三月,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五月,太子禅即位,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始,亮使赵云、邓芝为疑兵据箕谷,而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魏以汉昭烈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及出军祁山,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大破之,士卒离散。亮乃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 , 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略有删改)

    【注】①汉昭烈:指刘备。②得臣:春秋楚人,曾率楚军围宋,溃败后被赐死。③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B . 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C . 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D . 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嗣子,原指中国古代帝王继任者,后泛指太子,此处指刘禅。 B . 股肱,股指大腿,肱指手臂,此处比喻辅佐君主的重臣。 C . 邸阁,中国古代官府设立的用以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 D . 四海,意同“包举字内,囊括四海”中的“四海”,泛指天下。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主看中诸葛亮超群之才,曾交代他:假如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B . 诸葛亮认为魏延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计划危险,不如安稳地经宽广平坦大道夺取陇右。 C . 蒋琬认为天下未定就杀害有才能的人可惜,诸葛亮便用魏绛斩杀杨干的事例进行反驳。 D . 诸葛亮战败后认真反思,制定了赏罚分明、磨砺士兵、讲习武艺等措施以求成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以汉昭烈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

      ②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5. (5) 诸葛亮执行军法处死马谡,为何祭吊时却流下眼泪?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 4. 古代诗词阅读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课:阅读。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 . 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 . 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 . 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 (2)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静女》中男子等不到心爱的女子,“”的样子显得憨厚痴情。
    2. (2)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3. (3) 曾皙在其他三人出去后追问老师道:“”,孔子解释道:“”。
    4. (4) 《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5. (5) 《阿房宫赋》中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新学期伊始,某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       , 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菜”这门课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       , 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      的生活作风。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        勤俭节约 B . 形同虚设        受益匪浅        身体力行        吃苦耐劳 C . 形同虚设        不虚此行        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 D . 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        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 . 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 . 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D . 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 .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犬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 .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 .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 7. 语言文字运用II

    在智能化的今天,路灯杆还是只能挂路灯吗?日前,雄安新区启动区组立了市政道路上的第一套智慧合杆,以路灯杆为基础,将交通设施杆、导向牌等资源也整合到一起,形成集交通、安防、市政、照明、通信、环境等多种智慧化功能于一体的合杆。智慧合杆具有“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头合一”的特点,能够实现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空间视觉的效果。在启动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西侧路边,已建成被称为雄安“新绿”的智慧合杆。“新绿”这一命名,源自智慧合杆的外形,它以破土而出的绿芽为设计意象,彰显出曲线延伸感和工业设计感,在显著提升市政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道路环境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美。

    智慧合杆内有一台控制器,上面预留了各种接口,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此外,智慧合杆还可搭载小型5G基站,解决了运营商建立微基站建点难、宏站盲点等问题。

    1. (1)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 (2) 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第三段中“控制器”的特点。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或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