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罗田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2-07-06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6年,两处盛放大量青铜器、黄金、玉石、骨角器物的埋葬坑被发现,引发海内外学术界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讨论和疑问。

    为什么有这两个坑呢?虽然它们属于早晚不同的时代,但埋葬物的种类、堆放方式和顺序方向都大致相同,两坑大部分器物都被打碎了,但最上一层都摆放着象牙。面对这个问题,现在仍然有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外敌入侵,把神庙、宗庙给捣毁了。这种说法很难讲通,如果是这样,里边的器物完全可以毁了或者乱放,没必要按一定秩序整齐摆放。如果是当地人被敌人打败,逃跑撤退前要把很多东西埋掉,就属于窖藏。这种解释对于三星堆的两个坑来说也不成立,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器物是被打碎后才埋入的。

    我的看法是,这两个坑反映了当地固有的仪式和习俗,是为祭祀或者类似用途而设的。古蜀人经过一定的年限,或者在一种活动进行以后,就要做仪式,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好东西拿来祭祀,之后埋在坑里。因此,我们姑且把这两个埋葬坑定名为祭祀坑,这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但为什么要祭祀?是怎样祭祀的?还要进一步研究。此外,我个人认为,两个埋葬坑器物的主要类型基本一样,但还是有细微不同,这种区别也许反映了更大的问题,说明器物的主人或其反映的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器物都很大。纵观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反映在物质文化上,通常是各种器物会做得很大。商代中晚期的器物就有大型化倾向,比如后母戊鼎是整个商代最大的,几百年后也没有器物从体量上超越它。商人庞大的墓葬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在殷墟可以看到,光殉葬的人就有上百,墓道有几十米长。 K3(3号坑)出土的铜尊局部三星堆属商代晚期,跟中原的商文化同步,也有大型化倾向。除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还有玉璋,也是一米多长。我们说三星堆时期是古蜀文明的巅峰,也是依据这些考古发现来推断的。现在来看,四川发掘了那么多古蜀文明的遗址,还是以三星堆为最,这里出土了蜀地最大的青铜器、最大的玉器、最重的金器。之后的古蜀文明再也没能达到三星堆时期的高度,这一点现在也基本可以确定。

    三星堆遗址有几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

    第一,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证实三星堆遗址的年代距今大约有4800年至3000年,延续了近两千年。从距今4800年到3500年左右这一千多年,它还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没有进入文明阶段。中原地区以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为标志,进入国家文明。三星堆真正能够进入青铜文明的时间,现在看来不早于商代中期。

    第二,从这两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来看,三星堆文明在商代中晚期确实是达到了古蜀文明的最高峰。三星堆文明以神秘、奇妙而引人注目,但即使这样,整体来说,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中原地区以商为代表的东亚文明的最高水平。

    第三,三星堆出土的这批东西,确实印证了古书上的记载。几千年来,我们研究四川地方史主要依仗两本书,一本是《蜀王本纪》,一本是《华阳国志》,但书中对古蜀的记载语焉不详,很多人觉得不可信。秦并蜀(公元前316)之前,为古蜀王国的传说时代。三星堆遗址以及其他遗址的考古发掘帮助我们填补了早期巴蜀文化的空白。

    (摘编自高大伦《拨开迷雾下的古蜀故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物品的种类及埋葬方式推断,两个坑可能是反映当地固有的仪式和习俗的祭祀坑。 B . 商代的后母戊鼎是整个商代最大的,反映了商代中晚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 C . 三星堆文明达到了古蜀文明的最高峰,但并未达到或超越东亚文明的最高水平。 D .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有助于填补早期巴蜀文化的空白,为古书的记载提供了实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始终围绕1986年三星堆发现的两个埋葬坑,首先探讨了这两个埋葬坑的属性。 B . 文章第四段指出了两坑物品类型有着细微差异,这说明器物的主人或其反映的文化不同。 C . 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意在证明三星堆时期达到了古蜀文明的巅峰期。 D . 文章最后指出了三点明确的结论,表述客观严密,显示了考古工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星堆发现的两个坑是祭祀坑只是业界的一种普遍看法。具体问题还需进一步证实。 B . 三星堆出土了蜀地最大的青铜器、最大的玉器、最大的金器,因此达到了古蜀文明的巅峰。 C . 虽然三星堆遗址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但三星堆进入青铜文明的时间要晚于中原地区。 D . 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证实了三星堆遗址贯穿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文明史。
  • 2.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们的印象中,沼泽是一种熟悉的湿地类型。其实,有定义指出,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可以称为湿地。

    气温升高,海平面抬升,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显著增加,生物多样性丧失……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家们发现,湿地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独特生态功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的物质能量循环、湿地生产力,湿地动植物等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湿地是已知的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植物死亡后一部分被封存在土壤中,另一部分则成为温室气体源的物质基础,转化成二氧化碳、甲烷等回到大气中。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质。因此,湿地的消长会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与速度。

    研究显示,尽管湿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8%,却储存有约525Gt(碳储量的单位,G是10的九次方,t是10的12次方)的碳,约占全球陆地碳库的35%。其中,占全球地表面积仅3%的泥炭地,其碳库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2倍。泥炭地大多在寒冷的地区发育形成,如西西伯利亚,西北欧、北美五大湖以北到加拿大哈德逊湾﹑青藏高原等地,低温导致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缓慢而被积累下来,是良好的“储碳库”。红树林则是另一种具有高碳储能力的湿地,其碳储量约4Gt,70%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的海岸线上。红树林突出的碳储能力并非体现在绝对储存量上,而在于它的固碳速率是热带森林的50倍。

    湿地作为介于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除了能够固碳,还能像海绵一样具有吸纳洪水,提供水源的功能,能显著提高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消极影响的能力,如抵御风暴潮,洪灾,旱灾和保护海岸带等。

    海岸带湿地,尤其是红树林,在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计的同时,也是保护滨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生命线。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凡是红树林保护较好的海岸带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都非常小,这让全世界对红树林的作用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我国长江中游湿地曾遭遇大规模围垦,严重削弱了该流域湿地调蓄洪水的功能,成为1998年洪灾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再次证明了湿地的重要功能。近20年来,我国在长江流域实施的“退田还湖”等政策有效提升了长江中游的防灾抗旱能力。

    湿地还具有重要的供给服务功能。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逐渐发展成了不同规模、不同风格的城市。城市形成的初期,皆依赖湿地的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湿地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贸易条件;同时,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肥力和养分充足,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能够持续提供人类所需的各种动植物产品,饮用水及工业用水。因此,湿地周边既是人类择居的理想场所,又具备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湿地美景的欣赏曾产生了历史上重要的诗歌、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神话传说和其他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智者的象征,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哲思精神,例如以屈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格,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追求。

    (摘编自雷光春《湿地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解决方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湿地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生态功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B . 泥炭地都是在寒冷的地区发育形成的,占全球地表面积3%的泥炭地,其碳库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2倍。 C . 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时,海岸带湿地的红树林曾经为保护滨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起到过重要作用。 D . 城市形成初期,需要依赖湿地的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持续提供人类所需的生活生产用水和各种动植物产品。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湿地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有永久性的,也有暂时性的,凡是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可以称为湿地。 B . 湿地的消长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与速度,进而影响大气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因此,必须保护湿地。 C . 湿地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贸易条件,湿地周边具备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 .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湿地美景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哲思精神。
    3. (3) 湿地有哪些功能?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 3.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如意楼和得意楼(节选)

    汪曾祺

    竺家巷是一条不很长,也不宽的巷子,巷口就有两家茶馆。一家叫如意楼,一家叫得意楼,如意楼的老板姓胡,人称胡二老板或胡老二;得意楼的老板姓吴,人称吴老板或吴老二。

    上茶馆并不是专为喝茶。茶当然是要喝的,但主要是去吃点心。茶馆又是人们交际应酬的场所。我们那个县里茶馆的点心不如扬州富春那样的齐全,但是品目也不少,计有:

    包子。这是主要的。包子是肉馅的(不像北方的包子往往掺了白菜或韭菜)。到了秋天,螃蟹下来的时候,则在包子嘴上加一撮蟹肉,谓之“加蟹”。我们那里的包子是不收口的。捏了褶子,留一个小圆洞,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加蟹”包子每一个的口上都可以看到一块通红的蟹黄,油汪汪的,逗引人们的食欲。野鸭肥壮时,有几家大茶馆卖野鸭馅的包子,一般馆没有。

    蒸饺。皮极薄,皮里一包汤汁。吃蒸饺须先咬破一小口,将汤汁吸去。吸时要小心,否则烫嘴。蒸饺也是肉馅,也可以加笋,加切成米粒的冬笋细末,则须于正价之外,另加笋钱。

    烧麦。烧麦通常是糯米肉末为馅。别有一种“清糖菜”烧麦,乃以青菜煮至稀烂,菜叶菜梗,都已溶化,略无渣滓,少加一点盐,加大量白糖、猪油,搅成糊状,用为馅。这种烧麦蒸熟后皮子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碧绿的馅,故又谓之翡翠烧麦。

    千层油糕。

    糖油蝴蝶花卷。

    蜂糖糕。

    开花馒头。

    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他是个很勤劳的人。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得合适不合适。其实师傅们调馅兑碱都已很有经验,准保咸淡适中,酸碱合度,不会有差,但是胡老二还是每天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他是学过这行手艺的,是城里最大的茶馆小蓬莱出身)如意楼做点心的有三个人,连胡老二自己,四个。胡二老板坐在靠外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客人点点头,就一步一步登上了楼梯。

    胡老二在东街不算是财主,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他既是财东,又是耍手艺的。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摇着扇子从街上走的时候,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这些年正走旺字。“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

    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其实两家卖的东西差不多,但是大家都爱上如意楼,不爱上得意楼。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账桌边写账,——其实茶馆是没有多少账好写的。见有人来,必起身为礼:“楼上请。”然后扬声吆喝:“上来,一位。”这是招呼楼上的跑堂的。他倒是穿长衫的。账桌上放着一包哈德门香烟,不时点火抽一根,蹙着眉头想心事。

    得意楼年年亏本,混不下去了。吴老二只好改弦更张,另辟蹊径,茶馆改酒馆。旧店新开,不换招牌,还叫做得意楼。开张三天,半卖半送。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面饭两便,气象一新。同街店铺送了大红对子,道喜兼来尝新的络绎不绝,颇为热闹。过了不到二十天,就又冷落下来了。门前的桌案上摆了几盘煎熟了的鱼,看样子都不怎么新鲜。灶上的铁钩上挂了两只鸡,颜色灰白。纱厨里的猪肝、腰子,全都瘪塌塌地摊在盘子里,吴老二脱去了长衫,穿了短袄,系了一条白布围裙,从老板降格成了跑堂的了。他肩上搭了一条抹布,围裙的腰里别了一把筷子。——这不知是一种什么规矩,酒馆的跑堂的要把筷子别在腰里。他面色黄白,两眼无神,好像害了一种什么不易治疗的慢性病。

    得意楼酒馆看来又要开不下去,一街的人都预言,用不了多久,就会关张的。

    吴老二蹙着眉头想: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

    (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的散文化(节选)

    汪曾祺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记”“文札”来作为文集的标题,有些完全不能称为小说的东西,则命之为“小品”。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社戏》是小说么?但是鲁迅并没有把它收在专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说集里的。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长篇小说。它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

    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容,是很困难的。散文化小说的人像往往轻轻几笔,神全气足。《世说新语》,堪称范本。

    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自觉遵循的结构原则。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先介绍两家茶馆和茶馆美食,茶点描述色香味俱全,读来令人满口生津,再引出两个茶馆老板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文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来介绍茶馆点心,先不吝笔墨,详细描述包子、蒸饺、烧麦,再极精练地点出千层油糕、糖油蝴蝶花卷等。 C . 胡老板“这些年正走旺字”,生意红火,吴老板却不走运,生意因而暗淡,文章以“如意楼和得意楼”为题,暗示了人物不同的命运。 D . 近在咫尺的两家茶馆,精致诱人的点心,行事迥异的老板,平淡的叙述中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文章风格淡中有味,飘而不散。
    2. (2) 角度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概括出任意两条文中的对比,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 (3)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请结合两段文本谈谈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 , 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赫。 B .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肃清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 .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 .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 5.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①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①维扬,即扬州。②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冈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欧阳修为他的朋友刘原甫(名敞)饯行,在告别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 B . 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看似寻常,实则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 C . “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两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D . 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抒写人生感慨。
    2. (2) 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6.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3. (3)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前调弦试音初显技艺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仅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汉字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智慧的工具,而且是中国人经验世界认知的独特呈现,凝结了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哲思。在人类文字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汉字始终活力四射。这使其能够_________、恰到好处地展露于现代生活:从服饰装扮、篆刻艺术到建筑设计、体育图标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项目图标设计_________了2008年北京夏奥会项目图标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汉字中的篆刻、金文、剪纸等元素。在双奥“篆书之美”与“汉印”风格的图标中,汉字_________,成功将其独特架构及哲学思想与人类对竞技体育的阐释在外形呈现、诗意联想、精神内涵三个维度达到完美融合。

    北京双奥图标有机融合了汉字线条架构与竞技运动的动态肢体,实现了外形呈现上的具象统一。与此同时,人是竞技体育的主体,其肢体动作是构成运动变化的基本行为,而线条最能直观表现肢体动作的变化。运动中的速度、力量、动感等肢体特质,都可_________地再现于篆体中的线条与图案,达到汉字线条结构与肢体动作呈现的完美结合。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花样滑冰项目图标、高台跳雪项目图标。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游刃有余       因袭       异彩纷呈       酣畅淋漓 B . 滚瓜烂熟       沿袭       异彩纷呈       淋漓尽致 C . 滚瓜烂熟       因袭       大放异彩       酣畅淋漓 D . 游刃有余       沿袭       大放异彩       淋漓尽致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汉字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智慧的工具,而且是中国人对经验世界认知的独特呈现,凝结了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哲思。 B . 不仅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汉字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智慧的工具,而且是中国人对经验世界认知的独特呈现,深邃地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哲思。 C . 不仅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汉字是中国人对经验世界认知的独特呈现,而且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智慧的工具,凝结了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哲思。 D . 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汉字不仅是中国人经验世界认知的独特呈现,而且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智慧的工具,深邃地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哲思。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距离我们约1.5亿公里的太阳,表面非常活跃。近期,如果你使用覆盖巴德膜的相机拍摄太阳,你会发现,明亮的太阳表面有5颗“痘痘”,它们就是被称为“12898”“12900”“12901”“12902”“12903”的太阳黑子。_________,但每一个的直径都超过地球。

    之所以叫“黑子”,就是因为它是太阳上磁场聚集的地方,磁场较强,温度较周围的光球温度(大约6000摄氏度)低,所以观测时就是黑色的。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通过肉眼也可以看到黑子。_________,如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日中有跛乌”的记述,这里的“跛乌”是指外形像鸟一样的太阳黑子(群)。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是记载在《汉书·五行志》中,“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将黑子出现的时间与位置都叙述得详细清楚。

    但是我们平时看不到黑子,是因为太阳光太强,不敢直视,但可以在太阳初升或落日时观测,古代观测太阳就是这个时间段。_________,因为日地平均距离1亿5千万公里,只有大黑子(群)才能肉眼直接看到。现在如果想看清太阳黑子,一般用加减光装置的天文望远镜,但是切勿用眼睛去直接通过普通天文望远镜看太阳,必须加上巴德膜等减光装置。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根据这段文字,请给“太阳黑子”下一定义,要求表达简洁通顺,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③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⑤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