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2020-2021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04 浏览次数:65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积累运用
  • 1. 听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
  • 2.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中国梦瞬间diǎn rán了中华儿女chén jì已久的对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憧憬和信念。我们泱泱中华已重整雄风,一定能实现这hóng wěi目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诗意地栖居在祖国大地上,自由地穿行,yōu rán自得地生活。

  • 3. 下列各组汉字书写时第一笔不同的一组是(    )
    A . 匕    鸟    饺    长     B . 未    丙    女    焉 C . 予    了    圣    登     D . 藏    专    援    域
  • 4. 下列读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茶(qī)    独出心栽    死得其(地方,处所) B . 咽(gěn)    赴汤蹈火    过犹不(达到,赶上) C . (guǎng)    自愧弗如    回一笑(头) D . 生 (dàn)    直截了当    终年不(凋谢)
  • 5. 下列词语的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一颗枣    一扇门    两头牛    一张围巾 B . 扑向敌人    提供资源    报效祖国    顾惜时间 C . 滋养生命    创造奇迹    流落荒岛    加重负担 D . 曲折的河流    晶莹的泪花    严峻的考验    剧烈地争吵
  • 6. 按要求写句子。
    1. (1) 袁隆平爷爷说:“我的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

    2. (2) 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请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一写“天问一号”与火星的首次对话)

      天问一号:

      火星:

    3. (3) “书香昭通,苹果之城”2020年昭通苹果文化节暨全民阅读周活动在昭通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隆重揭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7.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填上恰当的古诗词、名言名句。
    1. (1) 《游园不值》中的“”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拦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2. (2) 《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3. (3) 苏轼的《浣溪沙》中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抒发的感情类似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4. (4) 读着《四季之美》中“夕阳西沉,,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的句子,我犹如身临其境。
  • 8. 请你将图片展示的书法作品与对应的书法家和字体连起来。

    文征明

    智永

    怀素

    行草

    楷书

    草书

  •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 (1) 女生的名字叫
    2. (2) 面对老师的说法,女生最好的回答是________。
      A . 老师,我感冒了,但是我在听课的。 B . 春眠不觉晓,皆因闹感冒。梦中犹听课,知识记多少。
二、阅读理解
  • 10. 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习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   )乃呼儿出(   )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

    1. (1) 原文横线处应该填________。
      A . 未闻孔雀是君子家禽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 (2)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 (3) 请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①乃:

      ②示:

      ③此是君家果:

    4. (4) 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题)
      A . 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 . 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 C . 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 . 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5. (5)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 11. 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

    材料一:“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材料二:《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达到48.5%。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曾问孩子:“如果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材料三:“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材料四: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家庭和学校共同保证每个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不要因为省事,把孩子过度暴露在电子产品前,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天不宜超过1小时;节假日,请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域游览体验……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他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1. (1) 从材料一中,你知道了“自然缺失症”是指
    2. (2) 材料二提到的两项调查研究,在说明问题时,主要采用了同一种说明方法,是说明了
    3. (3) “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的削弱。”这里的“成品”指(    )。
      A . 加工好的产品 B . 别人的劳动成果 C . 网络上现成的结论 D . 观察大自然得到的知识
    4. (4) 材料三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可能”为什么不能去掉?
    5. (5) 这组阅读材料的主要目的是(    )。
      A . 告诉孩子要远离电视、电脑、手机 B . 呼吁社会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 C . 告诉家长“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 D . 告诉我们“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
    6. (6) 根据以上材料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魏来是一名8岁男孩,父亲在昆明工作。一年前,魏来被父亲从昭通农村的老家接到昆明城区。为了让儿子适应城市生活,父亲给魏来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让他在家看电视,户外活动很少。慢慢地,儿子的变化让父亲不知所措。他在家不爱说话,常常无缘无故冲父亲发脾气。魏先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决定带儿子去昆明最好的医院内科看看。

      ①魏先生决定带儿子去医院内科看看,你认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以上材料说明理由。

      ②请结合以上材料给魏先生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

  • 12. 课外阅读二: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草房子(节选)

    曹文轩

        等到彩排了,蒋一轮才发现一件事没有考虑到:那个伪军连长,在剧本里头是个大秃子。他必须是个秃子,因为里头许多唱词与道白,都要涉及秃子,甚至剧情都与秃子有关。如果他不是一个秃子,这个剧本也就不成立了。

        第二天,桑乔就从丁四那里弄来了一个猪尿泡,像一位长官给他的一位立功的下属戴一顶军帽那样,将那个猪尿泡慢慢地套在了柳三下的头上,柳三下顿时成了一个秃子。

        彩排开始,正演到节骨眼上,猪尿泡爆了,柳三下的黑头发露出一绺来。那形象,笑倒了一片人。桑乔又从丁四那里求得一个猪尿泡,但用了两次,又爆了。

        蒋一轮对柳三下说,让他剃个大光头。柳三下立即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头:“那不行,我不能做秃鹤【注】。”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快要会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A________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会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会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B________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zèng)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桑桑走到他跟前时,听到了秃鹤的啜(chuò)泣声。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秃鹤用嘴咬住手指,不想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一个少年……

    【注】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1. (1) 在阅读中学会提取信息。

      ①“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这句话中,“绝”的意思是

      ②联系上下文,请把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画横线处,填序号。A,B

      a.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

      b.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

      ③【甲】段,运用的手法写天气的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寒气透骨和额头冒汗,体现陆鹤的认真刻苦。【乙】段,对陆鹤表演的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表现陆鹤演出非常卖力。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头五个自然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B . 演出很成功,说明陆鹤天生具有表演才能。 C . 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D . 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体现了曹文轩小说的写作特色。
    3. (3)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秃鹤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4. (4) “秃鹤用嘴咬住手指,不想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演出获得了成功,秃鹤此时为什么哭呢?
    5. (5) ④选文结尾“世界上最英俊的一个少年”指的是,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6. (6) 在阅读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后来举行颁奖仪式,校长请陆鹤谈谈自己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假如你是陆鹤,你会怎么说?

三、口语交际
  • 13.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自全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面对将来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忙于学习,较少体育锻炼。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

    1. (1) 体育课上,你如何邀请不爱运动的元元参加体育运动?
    2. (2) 假如你有机会代表同学们与校长就以上现象面对面提出建议,你会怎样说?
四、习作
  • 14. 习作。

    ①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会成为游子心中最深的思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建设,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请你展开自己的想象,以“未来的家乡”为题写―篇作文,注意写清楚家乡的变化,想象合理,语句通顺。

    ②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参加竞赛、服务社区、学做家务……我们的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不一样的课堂能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能增进友谊、净化心灵……请你以“生活里的别样课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书写整洁,4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