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月...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编自任明满、郑国民、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材料二:

    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

    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

    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

    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

    (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

    材料三:

    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跨媒介阅读通过跨越整合传播介质,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B . 多元媒介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实践活动面临严峻挑战。 C . 在跨媒介阅读中,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 D . 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的阅读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介,更不会使其消亡。
    2. (2) 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 B . 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 C . 跨媒介背景下的阅读会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使协同化程度加深,个体阅读逐渐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 D . 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3) 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 )
      A . 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将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B . 观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剧中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C .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名作《虾》,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描绘自己看到的虾。 D . 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
    4. (4) 材料一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5) 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时,应该规避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你的建议。
  • 2. 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着。我不能确说他俩是英国人或美国人;我只猜他们是父与子。那小西洋人,那白种的孩子,不过十一二岁光景,看去是个可爱的小孩,引我久长的注意。他戴着平顶硬草帽,帽檐下端正地露着长圆的小脸。白中透红的面颊,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显出和平与秀美。我向来有种癖气:见了有趣的小孩,总想和他亲热,做好同伴;若不能亲热,便随时亲近亲近也好。在高等小学时,附设的初等里,有一个养着乌黑的头发的刘君,真是依人的小鸟一般;牵着他的手问他的话时,他只静静地微仰着头,小声儿回答——我不常看见他的笑容,他的脸老是那么幽静和真诚,皮下却烧着亲热的火把。我屡次让他到我家来,他总不肯;后来两年不见,他便死了。我不能忘记他!我牵过他的小手,又摸过他的圆下巴。但若遇着陌生的小孩,我自然不能这么做,那可有些窘了;不过也不要紧,我可用我的眼睛看他——一回,两回,十回,几十回!孩子大概不很注意人的眼睛,所以尽可自由地看。我凝视过许多初会面的孩子,他们都不曾向我抗议;至多拉着同在的母亲的手,或倚着她的膝头,将眼看她两看罢了。所以我胆子很大。这回在电车里又发了老癖气,我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小西洋人!

    初时他不注意或者不理会我,让我自由地看他。但看了不几回,那父亲站起来了,儿子也站起来了,他们将到站了。这时意外的事来了。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秒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那大西洋人的手走了。大西洋人比儿子似乎要高出一半;这时正注目窗外,不曾看见下面的事。儿子也不去告诉他,只独断独行地伸他的脸;伸了脸之后,便又若无其事的,始终不发一言——在沉默中得着胜利,凯旋而去。不用说,这在我自然是一种袭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袭击!

    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皇失措;我的心空虚了,四面的压迫很严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我曾在N城的一座桥上,遇见一个女人;我偶然地看她时,她却垂下了长长的黑睫毛,露出老练和鄙夷的神色。那时我也感着压迫和空虚,但比起这一次,就稀薄多了;我在那小西洋人两颗枪弹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觉着有被吞食的危险,于是身子不知不觉地缩小——大有在奇境中的阿丽思的劲儿!我木木然目送那父与子下了电车,在马路上开步走;那小西洋人竟未一回头,断然地去了。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白种人的世界,他们的骄傲与践踏当然会来的;我所以张皇失措而觉着恐怖者,因为那骄傲我的,践踏我的,不是别人,只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我向来总觉得孩子应该是世界的,不应该是一种,一国,一乡,一家的。我因此不能容忍中国的孩子叫西洋人为“洋鬼子”。但这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已被揿入人种与国家的两种定型里了。他已懂得凭着人种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袭击我了。这一次袭击实是许多次袭击的小影,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他之来上海,或无多日,或已长久,耳濡目染,他的父亲,亲长,先生,父执,乃至同国,同种,都以骄傲践踏对付中国人;而他的读物也推波助澜,将中国编排得一无是处,以长他自己的威风。所以他向我伸脸,决非偶然而已。

    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但我立刻恐怖起来了:这到底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呢,却已被传统所埋葬;我们所日夜想望着的“赤子之心”,世界之世界(非某种人的世界,更非某国人的世界),眼见得在正来的一代,还是毫无信息的!这是你的损失,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虽然是怎样渺小的一个孩子!但这孩子却也有可敬的地方:他的从容,他的沉默,他的独断独行,他的一去不回头,都是力的表现,都是强者适者的表现。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粘粘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这正是白种人之所以为白种人。

    我真是一个矛盾的人。无论如何,我们最要紧的还是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

                    (1925年7月5日《文学周报》第180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癖气”称自己见了有趣的小孩而愿意亲近的习惯,是说自己经常对此反省却又改不掉它。 B . 作者曾不能容忍中国孩子叫西洋人为“洋鬼子”,被小西洋人袭击后则发现这样的态度很可笑。 C . 被小西洋人袭击后,作者产生了比以往更迫切的国家之感,他对国家与国人受蔑视而感到悲愤。 D . 作者称赞小西洋人的“从容”“沉默”“独断独行”等,目的是表现客观的态度,从容承认他者的长处。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毫不隐晦地用“袭击”来形容白种男孩的行为,用“张皇失措”“空虚”“压迫”等词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而将小事背后的意义引向深远。 B . 文中“依人的小鸟一般”的刘君,沉静、拘谨,与小西洋人的虎虎有生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写出了中国孩子的孱弱,暗示了中国人受蔑视的原因。 C . 文中写小西洋人的眼光像“两颗枪弹似的”,突出了其内心的凶狠,反映了当时西洋人对中国人的普遍的态度,能够引发国人对国家、自身的深思。 D . 文章共五段,其内容是:遭袭击的原因,遭袭击的经过,遭袭击的感受,遭袭击后的感想,总结全文、阐明主题。各段之间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3. (3) 作者叙写小西洋人运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 (4)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以小见大”,“小”指什么?“大”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已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太宗读《刘聪传》,谓侍臣曰:“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

    太宗尝诏曰:“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户部尚书戴宵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

    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资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B .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C .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D .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 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请他们代为转达,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C . 廷尉,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掌管军事,列为九卿,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北齐初沿置,后来改置“大理卿”。 D .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户部侍郎。其基本职能大致相当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劳师动众,将劳苦疲累的事情强加给百姓,而要怜爱百姓,经常做到自我节制,顺应民情。 B . 魏征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C . 唐太宗读了《刘聪传》,对书中故事很有感触,感慨道,“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于是,以刘聪这件事为鉴戒,停止修建宫殿。 D . 唐太宗体恤节俭的臣下,见臣子居所简陋,下令为过世的戴胄和温彦博修祭拜之庙,又用准备建造小宫殿的木材为病中的魏征造正堂。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②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5. (5)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太宗崇尚俭约?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谁]①《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直北:正北,指北边与回纥之间的战事。③征西:指西边与吐蕃之间的战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与《登高》都写于诗人漂泊他乡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B . 首联两句写诗人虽然远离长安,但是听闻长安的政局,想到百年世事,不禁悲从中来。 C . 颔联两句写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更换了主人,文武百官都换上了不同于昔时的新官服。 D . 鱼龙不再游动,秋江凄冷,身在夔州的诗人倍感寂寞,常常思念昔日长安的平居生活。
    2. (2) 诗人“不胜悲”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礼记》“玉不琢,不成器”,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劝学》中“ ”,也强调了同样的道理。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侨批俗称“番批”“银信”,方言把书信叫“批”,潮汕、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它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的、连带家书及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侨批极具收藏价值,有正批和副批之分:前者盖有外洋批馆印章,大部分贴有邮票,盖有邮戳;后者没有加盖外洋批馆印章或印戳不全,二者相比,正批的研究和收藏价值高于副批。侨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真实见证,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其中,有父亲为刚出生却 _____的孩子取名的,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的,有父亲要求赎回被卖女儿的,有父母鼓励儿子发愤读书的(来批);也有国内侨眷盼儿早日回归的,或是惦念着海外的亲人而终日以泪洗面、_____的(回批)……每一封侨批,都 ______,_____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侨批反映出来的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因此, 把侨批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并作进一步重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素未谋面

      甘心首疾

      弥足珍贵

      渗透

      B . 社燕秋鸿

      望穿秋水

      不可或缺

      浸染

      C . 素未谋面

      望穿秋水

      不可或缺

      渗透

      D . 社燕秋鸿

      甘心首疾

      弥足珍贵

      浸染

    2. (2)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 直播带货不是一锤子买卖:直播平台要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相关部门要对直播售卖的产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并且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B . 在陆源污染治理方面,天津实施“三水”共治:治理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农业农村污水。 C . 五叶草莓白果具有浓香,黄毛草莓具有桃香味,绿色草莓具有清香味,而现在的栽培品种

      已经丧失了一些芳香气味:野生草莓资源具有优良的果实品质特性。

      D . 分析人士说:“消费者消费习惯逐渐改变,各种电子商务的打折活动以及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上的购物活动贯穿全年,减少了‘双十一’的吸引力。”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 7. 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月~7月,“德尔塔”变异毒株如同猛虎下山一样肆掠而来,引发了广东以及江苏等地的疫情。从此次相关的疫情来看,,它对身体的适应力增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的载量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与以往的常规新冠病毒相比,,“德尔塔”变异毒株更强。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曾表示,“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侍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

    “德尔塔”毒株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在“德尔塔”引发的上一轮广东疫情中,钟南山院士曾表示,国产常用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中国需要继续保持疫苗接种“加速度”。

  • 8. (2022高一下·普宁月考)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提出修改建议,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商场里的室内冰场已十分常见,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也不再限于冬季。②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冰场、走进雪场,在日常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③各地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冰雪运动推广普及。④在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欢乐,感受到喜迎北京冬奥会的浓厚氛围。⑤一系列伴随着冰雪运动的创新举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 9.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一张关于“复旦学霸”的截图引发热议。其中, 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孔恰德同学一年去复旦图书馆打卡1424次,在很多网友褒其“努力”的时候,也有一种责其“内卷”的声音出现。

    什么是内卷?有位同学举例解释说:“起初,我学了 1个小时,我同桌学了2个小时,他比我多考一分;现在,我同桌学了6个小时,为了追赶,我也拼命学了5个小时,可最后他还是比我多考一分。从结果上来看,什么都没变,但是我们都被卷入了这种内耗的焦虑之中。”

    无意义的“内卷”与有价值的“努力”,两者之间的界限似乎有些模糊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