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

更新时间:2022-07-01 浏览次数:8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随了出来。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宝玉送琪官的松花汗巾,原来是袭人送给自己的。而琪官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本来自己系小衣儿的,解下来送给宝玉,当晚就被宝玉偷偷系在袭人腰里了。宝玉无意间成了中介,做了媒,这两条汗巾也无形中化作信物,为琪官最后娶了袭人埋下了伏线。这是后话,作者还前有导引,侧有映射。刚刚在酒席上,琪官念的一句诗,偏巧是“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便嚷着袭人是宝贝。

    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囫囵的吃喝、直接的馈赠:

    端王起身净手,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王都尉见端王心爱,便说道:“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却不在手头,明日取来,一并相送。”端王大喜道:“深谢厚意,想那笔架,必是更妙。”王都尉道:“明日取出来,送至宫中便见。”

    这一对玉狮镇纸,一个玉龙笔架,王驸马隔日就差亲随高俅送去,恰遇见端王在踢球,高俅一不小心露了一脚,从此发迹。由此可见在施耐庵笔下,这两样东西只是作为道具,起了黏合情节的功能,不像曹雪芹笔下,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穿织起人物的命运。所以,曹雪芹会把汗巾的来历和特点一一交代,是北静王送的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施耐庵则一笔带过,“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要问怎样的玲珑,哪一个匠人?不提。

    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的,拿奥尔巴赫的话说,是像荷马一样光照均匀,所以处处都能显影。

    如此看来,《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品位是不是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呢?不能这么说。奥尔巴赫认为,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这两种文体,事实上无分高下,它们只是不同风格的基本类型而已。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水浒》是行动中的诗,好汉们走的都像是一条空荡荡的路。不是从作者看来,而是从人物看来,途中没有什么好瞧的,安全走到就不容易了。作者不会僭越到人物前头去发话。

    顾随也极赞施耐庵的文笔之妙:“若《红楼》算‘能品’,则《水浒》可曰‘神品’。”但是,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因为如马鸣《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粗中之细,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因此,同为对人类现实的再现与复叙,《红楼梦》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那一个:人物牵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说话和行动都得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总之,大观园里都是规训了的社会人,不像山寨水泊中人,只凭自然驱使。

    (摘编自江弱水《<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采用网状叙事结构,注重作品整体的观照,每一物事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B . 《水浒传》追求一气呵成的效果,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是行动中的诗。 C . 作品的写法是工笔细描、刻画无遗,还是大笔勾勒、删繁就简,取决于作者的创作风格。 D . 用荷马史诗和《旧约》,来说明《红楼梦》和《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是对比论证。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荷马史诗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红楼梦》也有相似特点。 B . 同样是宴饮赠物,《红楼梦》里的礼物不会简单地收送,《水浒传》则会一笔带过,表述简略。 C . 《水浒传》采用线型叙事结构,注重朝一个目标进发,作者不会僭越到人物前头去发话。 D . 文中引用顾随的话,称赞《水浒》是“神品”,可见作者认为《水浒传》的文笔更胜一筹。
    3. (3) 下列选项,不能支持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钗借通灵宝玉射覆,宝玉引“敲断玉钗红烛冷”一诗,诗意颓丧,实是两人婚姻不谐之谶。 B . 《红楼梦》第五回对太虚幻境环境和用具的细腻描写和铺陈,对后文的情节有暗示作用,比如“万艳同杯”“千红一窟”。 C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自然天气的“雪”与草料场的“火”,既是自然环境的呈现,又暗示林冲生活环境的冷酷和凶险。 D . 《水浒传》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展现其上梁山前的业绩,然后引出另一组人物,而上一组人物退居次要地位。
    4.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引用了马鸣的观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5) 请简要分析文章论证的严密性。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亚洲胡狼与阿拉伯人

    弗兰兹·卡夫卡

    我们宿营在一块绿洲上,旅伴们都睡了。一个阿拉伯人,他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从我身旁走过去。他刚安顿好骆驼,正向睡铺走去。

    我仰面躺在草丛中,总想睡觉,却又睡不着。远处,一只亚洲胡狼在哀嚎。我又重新坐起来。刚才还很遥远的东西,现在一下子近在眼前。一群胡狼向我涌来,它们眼睛一闪一闪地放出黯淡的金光,细长的身躯,像是在鞭子的指挥下有规律地、灵活地运动着。

    其中一只从背后挤过来钻在我的臂下,跟我紧紧地贴在一起,好像它需要我身体的热量,然后走到我面前,几乎贴着脸面对我说道:“我是这一带最老的亚洲胡狼,很幸运还能在此向你问好。我几乎已经气馁了,因为很久很久以来我们都在期盼着你,我母亲等待过你,她的母亲以及母亲的母亲以至全部亚洲胡狼的母亲都等待过你。请相信这一点。”“这使我感到吃惊。”我说,同时却忘记点燃那堆木柴,用它的烟可以吓退胡狼。“听到这些我感到十分吃惊。我来自遥远的北方这只是巧合,现在做短暂旅行。胡狼们,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好像是受到我那似乎过分友好的答话的鼓舞,它们更紧地围在我身边,都短促地喘着气。

    “我们知道,”那只最老的开始说,“你来自北方,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那里有理解,而这在此地的阿拉伯人中间是无法觅到的。他们冷漠傲慢,毫无理解可言,这你也知道。他们戕害动物以为食,而对于腐烂的动物尸体则不屑一顾。”

    “说话声音别这么大,”我说,“阿拉伯人就睡在附近。”

    “你真是个外地人,”那亚洲胡狼说,“否则你该知道,在世界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胡狼害怕阿拉伯人的事。难道要我们惧怕他们吗?我们被下逐与这样的民族为伍,这难道还不够倒霉吗?”

    “可能,有可能,”我说,“但对于与我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不敢妄做评论。这好像是一场由来已久的争吵,它已经与双双的血液融为一体,因此,也许只有血流尽了,矛盾才能解除。”

    “你太聪明了,”那个老胡狼说。所有胡狼呼吸更加急促,尽管一动不动地站看,胸脯却起伏不断。一股苦苦的、有时只有紧咬牙关才能忍受的气味从它们张开的嘴中涌出。“你真是太聪明了,你所说的正符合我们的古训。那么,我们就喝了他们的血来结束这场争吵。”

    “哎!”我异常地惊叫道,“他们会保卫自己,他们会用他们的火枪把你们成群成群地杀死。”“你误解了我们,”它说,“看来这种人在北方高地也是有的。我们是不会杀死他们的,况且尼罗河水也不够清洗我们身上的血迹。只要看一眼他们活着的躯体我们就会跑开,跑到干净的空气里,跑到沙漠里去,那儿因此就成了我们的家。”

    这期间,从远处又跑来许多胡狼。所有的胡狼都把头低下来夹在两腿之间,用爪子擦洗着,似乎要掩藏一种厌恶的心情,这厌恶狰狞可怖,我恨不得一纵身逃出它们的包围圈。

    “那么你们想干什么?”我问道,并试图站起来,然而我不能,因为两只小胡狼在身后紧紧地咬住了我的外衣和衬衣,我只好继续坐着。“它们咬着你们的衣襟呢,这是尊敬的表示。”那老胡狼认真地解释道。“它们应该放开我!”我吼道,一会儿对着那老狼,一会儿又对着那两个小狼。“它们自然会放开的,如果你这样要求的话。但是需要稍等片刻,因为按照习俗它们咬得很深,必须慢慢地才能松开牙齿。利用这点时间,请你听听我们的请求吧。”“你们的做法并未怎么使我动心。”我说。“我们再不要这样因为行为笨拙而互相报复。”它说,第一次以其自然的声调哀求道:“我辈乃是可怜的动物,无论好事情还是坏事情,我们都只能使用这副牙齿。”“你究竟想要什么?”我问道,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先生啊,”它叫道,同时其他胡狼都嚎叫起来,远远地听起来好像一首曲子。“先生啊,你可要来结束这场使世界分裂为二的争吵啊!你正是我们祖先所描述的那位肩负这使命的人。我们一定要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得和平,我们一定要得到可呼吸的空气以及未受阿拉伯人玷污的环顾一切的视野,我们不要听到羊遭到阿拉伯人屠杀时的悲哀鸣叫。所有动物的死都应该是平平静静的。我们要毫无干扰地喝尽它们的血,吃尽它们的肉。我们只要纯洁无瑕,除此而外,别无所求。”——这时,所有的胡狼都抽噎地哭起来——“为什么这世界上只有你还能忍受这种事?你灵魂高贵,内脏甜美。他们的白衣服航脏不堪,他们的黑衣服污秽至极,他们的胡须狰狞可怖,看一眼他们的眼角令人作呕,他们抬起胳膊时,腋窝里航脏得如同地狱。因此,先生啊,因此,尊贵的先生啊,请用你万能的双手,请用你万能的双手拿这把剪刀剪断他们的喉咙吧!”随着它的头猛地一转,走过来一只胡狼,用尖牙叼着把满是老锈的小剪刀。

    “这把剪刀终于出现了,那么事情可以结束了!”我们旅队的阿拉伯向导喊道。他迎风悄悄地摸到了我们跟前,现在正挥舞着他那巨大的鞭子。

    胡狼们顿时作鸟兽散,但在不远处又停住了。这么一大群动物紧挨着呆呆地蹲在一起,看起来像一条窄窄的栅栏,被鬼火包围着。

    “先生,你现在也耳闻目睹了这出表演,”那阿拉伯人说,他愉快地笑着,但不失其民族的矜持。“你现在知道了这些动物想要什么吗?”我问。“当然,先生。”他说,“这个妇孺皆知。只要有阿拉伯人存在,这把剪刀就会在沙漠上游曳,跟踪我们直到天边。它们会把这把剪刀交给每个欧洲人去完成这一重大的使命,而每个欧洲人都可能是它们的合适人选。一种荒谬的企图附着于这些动物身上,它们是笨蛋,十足的笨蛋。因此,我们喜欢它们,它们是我们的爱犬,比你们的要好。看看吧,一头骆驼在夜里死了,我叫人把它弄来。”

    四个人把一具沉重的尸体抬到我们面前,扔到地上。不等它落地,胡狼们就叫了起来。每只都好像被绳索牵着一样顺从地、时断时续地爬过来。它们完全忘记了阿拉伯人的存在,忘记了仇恨,那具散发看浓浓的气味的尸体使它们着了魔,忘记了一切。一只已经抱住了死骆驼的脖子,一口就咬住了动脉血管。像一台疯狂的小水泵不顾一切而又无望地想扑灭一场大火一样,它浑身每一块肌肉都被扯动、都在抽搐。转眼间,所有的胡狼扑过去,像座小山一样压在那具尸体上,干起了同样的事情。

    这时,那向导挥起坚利的鞭子,左右开弓,用力向它们抽打过去。它们抬起头,似醉似昏,看见阿拉伯人站在面前,这才感觉到嘴被鞭子抽打的疼痛。于是后跳一步,又向后跑了一段距离。但是那骆驼的血已经流得满地都是,还蒸发着热气,躯体已被撕开了好几个大口子。它们抵挡不住这诱惑,又扑上去。那向导又举起了鞭子,这次,我抓住了他的胳臂。

    “你是对的,先生,”他说,“让它们继续它们的营生吧,而且,我们也该出发了。你已经看到它们了,奇怪的动物,不是吗?它们是多么恨我们呀!”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有的胡狼呼吸更加急促,尽管一动不动地站着,胸脯却起伏不断,这种细节描写出了群狼此时的心理状态。 B . “我仰面躺在草丛中,总想睡觉,却又睡不着”这一场景承接上文阿拉伯人的睡去,并开启下文胡狼的倾诉故事。 C . 小说语言上主体人物常是长篇大论,而“我”说的很少很短,这是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思想主题表达的需要。 D . 小说最后对胡狼群体“忘记仇恨”吃死骆驼的描写,唯显胡狼贪婪凶险的形象,达成主体意象生动化的创作意图。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我”刚开始和胡狼对话时,忘记点燃那堆木柴,用它的烟可以吓退胡狼,说明我很紧张害怕甚至慌乱。 B . 文中写胡狼和胡狼的母亲以及母亲的母亲,甚至全部亚洲胡狼的母亲都等待过“我”,表明胡狼的愿望由来已久。 C . 文中写胡狼好像受到鼓舞,它们更紧地围绕在“我”身边,都短促地喘着气,意在表明胡狼在有意识地接近,想表达心事。 D . 它们抬起头,似醉似昏,看见阿拉伯人站在面前,这才感觉到嘴角被鞭子抽打得疼痛,意在写胡狼吃得专注。
    3. (3) 小说中出现的剪刀意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
    4. (4)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1: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

    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文本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注】①随何;汉王刘邦手下。②王:九江王英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B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C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D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斧质,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就是将人放在砧板上,用斧砍断。“伏斧质”即接受行刑。 B . 北乡,即北向,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向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 C . 垂拱,文中指垂衣拱手,不亲理政务。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鸣琴垂拱”意思一致。 D .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头巾裹头,故名。含义一致的还有黎庶、布衣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何到了九江,英布避而不见,命太宰接待他,随何分析了英布的心理,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英布最终接见了他。 B . 随何见到英布之后,指出了他的两次不臣之举,并非真心臣服,只是想要借助楚国之势来增加自己的实力。 C . 英布听了随何的分析后,暗中答应背叛楚结交汉。等到楚国使者到达之后,随何质问了楚国使者,并斩杀了他。 D . 李斯为了劝谏嬴政不应逐客,以“泰山”“河海”为喻,从而论证王者接纳客卿之利,只有不拒绝“众庶”,帝王的德行才能深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

      ②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 (5) 随何认为“楚兵不足恃”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 . “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 . 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 . 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2. (2)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直率,冉有谦虚,公西华更是谨慎谦虚,其中从公西华说“”可见他这一性格。
    2. (2) 魏征劝谏唐太宗“十思”时,并未开门见山,而是以木、水作类比,其目的是强调“”。
    3. (3) 杜甫的诗中往往选取宏大、开阔、豪迈的意象,构成天高地阔、气象雄浑的整体意境,借景象之雄浑展胸襟之阔达,如《登岳阳楼》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__________!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月升中天,此时尤为幽绝。直到__________,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__________。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__________。刘克庄词云:“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哗然    兴阑人散    视若无睹    身体力行 B . 悄然    兴阑人散    数见不鲜    躬受亲尝 C . 哗然    意兴索然    数见不鲜    身体力行 D . 悄然    意兴索然    视若无睹    躬受亲尝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B .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驳,月升中天,此时尤为幽绝。 C .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月升中天,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D .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驳,此时尤为幽绝。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雅舍”即似我家。我亦分辨不清,其实似家似寄 B . 我家即似“雅舍”。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C . “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D . 我家即似“雅舍”。我亦分辨不清,其实似家似寄
  • 7. 请依据归谬法的推理逻辑,仿照例句在情境中补写恰当的句子。

    例:唐代诗人李贺因避父亲名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对此韩愈批驳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①1945年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人物杂志》的田海燕请郭沫若等人吃饭。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代为解释说:“她妹名冰,故用此名。”郭老听后笑着说:“啊,我明白了,那么一定名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郭老此话一出,众人大笑。郭老在这里巧妙运用归谬法,指出了王琦的错误。

    ②辩论中运用归谬法,能让攻辩语言顿时刀剑生辉,使对方不攻自破。在关于“钱是否是万恶之源”的辩论中,正方辩手说道:“‘贪’字下面有个‘贝’字,不就是表示对钱的贪欲吗?”反方辩手马上反驳道:“如果有一个‘贝’字,就是为了钱,那么,?”

  • 8.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总结这些名称的命名规律。不超过40个字。

    中国多项科研成果的名称: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火星车叫“祝融”,空间站叫“天宫”,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太阳检测卫星计划叫“夸父”,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叫“哪吒”,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叫“悟空”……这种颇具特色的命名形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跷跷板上行走时,你向着倾斜的高度前行,你越努力爬坡,跷跷板就越接近平衡;保持平衡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当你放弃平衡后,却可以轻松前行;回过头来你却发现,保持平衡,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高度。人生与社会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请整体把握漫画与文字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反映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