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的高峰状态,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可尝试用大数据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进而反思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

    作品多的诗人词家,是否影响力大、知名度高?根据综合影响指数排名,唐代诗人影响力第一的是杜甫,其次为李白、王维,而作品量居第一的白居易,影响力排在十名之外。宋代词人作品量和影响力第一的都是辛弃疾,苏轼和周邦彦分别居第二、第三。高居宋诗影响力榜首的是苏轼,作品量雄居榜首的陆游紧随其后。

    数据不仅标示谁第一、谁领先,还蕴含更深层的文学史意义,可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历史过程和变化动因,揭示规律性认识。比如,通过检视和分析唐诗名篇崔颢《黄鹤楼》的各种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接受者李白的评价和创作比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除自身的艺术含量外,故事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评价也是名篇生成的重要因素。

    数据能具体显示诗人词家名声的高下。提到唐诗宋词的名家,人们习称“李杜”“苏辛”,似乎李优于杜、苏胜于辛。但综合影响指数表明,杜甫高于李白、辛弃疾强于苏轼。更令人意外的是,最受追捧的词人不是苏辛而是周邦彦。在一百首和三百首宋词名篇中,周邦彦各占15首和40首,占有率远高于苏、辛。

    数据可以明确展示名篇名家影响力的时代变化。宋明以来,崔颢《黄鹤楼》诗和苏轼《赤壁怀古》词的影响长盛不衰,故分别成为唐诗宋词的第一名篇。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声名卓著的名作,到近现代才广受瞩目,故综合影响力排名靠后。岳飞《满江红》、陆游《卜算子·咏梅》等也都是到现当代才被发掘出的名篇。

    数据还反映出诗人影响力与作品量的关系。杜甫、李白的诗作量名列前茅,辛弃疾、苏轼的词作量也是第一、第二。由此可以说,影响力大的诗人,其作品量也很大,但不能说作品量大就一定影响力大,比如前文提到的白居易。由此可见,精品名作多才是成为影响力大的诗人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显示文学史的发展面貌和进程,揭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与意义,但数据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效度有限,只能说明文学史的部分问题,而无法有效解决所有问题。二是信度受限,无论是人工挖掘还是机器自动提取,受人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数据的信度会有优劣高下的差异。由于指标种类少,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数据还不充分完备,尤其缺少内质型数据,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和充实。挖掘数据的难度,不仅在于到哪里找数据,更在于要找哪些数据。文学史上从来没有数据意识和数据存量,什么样的数据对衡量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学繁荣程度、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高低有用有效,这既是实践操作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文学数据,需要分类分层建立起文学史数据的指标体系,以确保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有了完整的指标体系,才有目标和途径去寻找发掘数据,才有可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分析提取数据,不断扩大数据的种类和体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得海量数据,不断满足大数据时代学术研究的需求。

    (摘编自王兆鹏《大数据里的唐宋诗词世界》)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既可以通过史料了解唐诗宋词世界的华茂繁荣,也可尝试用大数据对此进行显示和验证。 B . 数据显示,诗词名篇的影响力不仅和其作者的作品量有很大关系,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C . 无论是从操作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我们都需要重视数据对评价作家作品优劣的有效性。 D . 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文学史数据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数据在信度和效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逻辑上逐层递进。 B . 文章第四段列举数字,表明人们的经验判断与数据反馈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具有说服力。 C . 文章大量引用名家名篇,突出了数据在描述文学史发展进程、揭示历史真相方面的作用。 D . 文章在论证时,既能多角度阐述数据的功用,也能客观指出数据的局限性,颇具辩证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篇生成与故事传播、意见领袖评价关系密切,离开“李崔比拼”,《黄鹤楼》不可能流传。 B . 《春江花月夜》如能提前受到关注,张若虚在唐诗领域的综合影响力可能会超过“李杜”。 C .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等众多经典诗篇的传诵,成就了杜甫在唐诗领域的非凡影响力。 D . 增加内质型数据指标,可以解决数据效度和信度问题,可使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得海量数据。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史典籍浩如烟海,但由于朝代更迭、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大量古籍已流失或毁坏。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拉开帷幕,首次对全国古籍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普查。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日前上线的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集中讲述了普通人与古籍的故事。有人历时5年做出了古籍中记载的300多道宋代佳肴,有人通过古籍考证还原古代服饰,有人以古籍版刻为母版设计了4万多个艺术字……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近年来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古书复活记》等节目不断涌现。多家图书馆纷纷依托古籍资源推出文创产品。阅文平台发起“甲骨文”主题征文,10天内收到2500部作品。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之习俗,更取当下“晒”字“展示分享”之新义。不仅晒当地的文物珍宝,也晒修复、装帧、传拓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现场体验。存续中华文脉的古籍,将被更多的人以各种方式看见,给予人们更多文化滋养。

    (摘编自《让中华古籍真正“活起来”》,《人民日报》,2022年4月30日)

    材料二:

    4月23日,作为西藏古籍普查保护工作数字化最新成果,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在继2020年4月25日试运行上线首批50函、6581叶珍贵古籍文献后,再次上线百余函、1.6万余叶珍藏古籍文献。

    “古籍文献从放在书库,不外借,阅览门槛高、手续杂、条件多,仅有部分专家学者阅览,到全球免费共享。”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边巴次仁说,西藏古籍标准数字化保护利用不仅解决了古籍文献“重藏轻用”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古籍普查“将珍贵文献公布于世,为学界和社会服务的初衷和理想。”古籍文献上线试运行至今,读者点击阅览次数达近十万人次,创西藏自治区图书馆线上阅览新高。曾经束之高阁的珍贵古籍,如今与读者的距离,只有一层薄薄的屏幕。

    边巴次仁说,目前仅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藏文古籍文献就有15000余函,其中可先行数字化的善本达3000余函,因此未来“云共享”空间依然很大。“这一平台的开放,将对我国目前藏文古籍标准数字化在线共享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他说。

    (摘编自《2万余叶珍贵古籍文献带你“云”看西藏的前世今生》,新华网,2021年4日23日)

    材料三:

    遗存丰富的河南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但由于多种原因,河南面临着古籍底数不清,收藏条件较差,古籍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随着普查工作在全省全面铺开,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网站以简报形式按月通报的全省古籍普查进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河南省文化厅建立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进度月报制度。通过月报制度,各级领导、收藏单位和普查员们可以准确掌握全省古籍普查进度。同时,人才短缺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仍是开展普查最大的难点。为此,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不仅积极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参加国家层面的各类古籍培训班,还借助国家和本省古籍专家力量,自己举办培训班,培养各地市古籍普查的骨干。

    此外,河南各级古籍保护中心还通过报纸、宣传车、电视广告等途径宣传古籍普查保护工作,呼吁民间藏家参与普查,市民们积极响应,纷纷到图书馆登记。洛阳、安阳等地图书馆甚至还获赠市民捐出的清乾隆刻本《阳宅大成》等家藏古籍。在去年举办的“册府千华——河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的启发下,河南民间藏家一改藏书界藏之自赏、秘不示人的传统,两个月后即以“中原古书联盟”名义发起举办“豫见古书之美感受故纸芬芳——首届中原民间珍贵古籍展”。集中展出河南藏唐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古籍文献近200种。

    (摘编自《千年典籍源起华夏腹地,数载耕耘守护中华文脉》,搜狐网,2019年3月18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07年启动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活动,是首次开展的全国范围古籍普查,旨在全面深入调查古籍的情况。 B . 由于朝代更迭、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大量古籍已流失或毁坏,这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C . 当下拍摄和制作的与古籍有关的纪录片、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古籍正逐渐通过新颖的形式走进普通百姓生活。 D . 相关单位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晒书”活动等形式,以各种方式展示分享古籍,以期古籍给人们以文化滋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解决古籍文献“重藏轻用”矛盾,贯彻古籍普查服务学界、社会的目标,这是西藏古籍数字化保护取得的成果。 B . 西藏古籍普查保护工作数字化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拉近了古籍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广受欢迎,且提升空间还很大。 C . 为推进全省古籍普查工作,河南主要采取了建立月报制度、举办古籍培训班、借助媒体宣传、举办展示活动等方式。 D . 河南民间藏家一改传统,举办古籍展,主要是因为官方古籍保护宣传到位,同时也受市民捐赠、省藏特展等影响。
    3. (3) 如何加强古籍保护利用,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带阁楼的房子(节选)

    契诃夫

    我命中注定了经常闲散,我一连几个钟头从窗子里望出去,瞧着天空,瞧着飞鸟,瞧着林荫道。有时候我走出房外,到一个什么地方去散步,直到暮色很深才回来。有一次我走回家来,无意中阁进一个我不熟识的庄因里去了。太阳已经在落下去,黄昏的阴影在开花的黑麦地里铺开,有两行老云杉立在那儿,好比两堵连绵不断的墙,夹出一条幽暗而美丽的林荫道。拐一个弯,是一条两旁是椴树的长林荫道。这儿也荒凉而古老,去年的树叶悲伤地在我脚下沙沙响。树木之间的昏光里隐藏着阴影。右边古老的果园中有一只金莺用微弱的嗓音不起劲地歌唱,它一定也老了。后来椴树林也到了尽头,我走过一所有露台而且带阁楼的白房子。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地主的庭院,一个宽阔的池塘,栽着一丛碧绿的柳树。一时间,我感到一种亲切而又很熟悉的东西的魅力,倒好像我小时候见过这些景物似的。

    我从此常到这里来,这里住着沃尔恰尼诺娃一家。女主人叶卡捷琳娜也跟我处熟了,只要我有两三天没去,就打发人来问我身体好不好。不过叶卡捷琳娜的大女儿莉达却对我没有好感,因为我是风景画家,不在我的图画里画人民的困苦,而且依她看来,我对她所坚信的工作是漠不关心的。

    七月末一个星期日,我来到沃尔恰尼诺娃一家。

    “公爵在马洛泽莫沃村做客,”莉达不知从哪儿回来,脱着手套,对母亲说,“他答应我们在全省会议上重提在马洛泽莫沃村开设医疗所的问题。”然后她转过身来对我说:“对不起,我总是忘记您对这种事不会发生兴趣。”

    “为什么不会发生兴趣呢?”我感到气愤,索性直言道,“依我的看法,在马洛泽莫沃村设立医疗所是完全不需要的。

    她眯细眼睛看着我,问:“那么什么才需要?风景画吗?”

    “连风景画也不需要。什么都不需要。”

    她脱完手套,打开刚才邮递员送来的报纸。过一分钟,她分明按捺住了她的怒火,轻声说:

    “上星期安娜因为难产死掉了,可是如果附近有医疗所,她就会活下来。风景画家先生,我觉得,在这方面得有某种信念才对。”

    “我在这方面有很明确的信念,”我回答说,她却用报纸遮住脸,仿佛不愿意听似的,“照我看来,医疗所啦,学校啦,在现在条件下是为奴役服务的。人民已经被一条巨大的锁链拴住,您不是砍断这条锁链,反而添上些新的环节,这就是我的信念。”

    我极力抓住我的主要思想,继续说:“重要的不是安娜死于难产,而是所有那些安娜、玛芙拉、佩拉格娅从一早到天黑弯着腰操劳,由于力不胜任的劳动而生病,一生一世为挨饿和生病的孩子发抖。她们的孩子长大了,重演那套旧故事,这种情形已经有好几百年。您用医院和学校去帮助他们,可是这些东西并没有解除他们的桎梏,反而给他们增添了需求的项目。”

    “我不想跟您争论,”莉达放下报纸,懊恼地说,“我只想对您说一句:人不能揣起手坐着不动。有文化的人最崇高神圣的任务就在为人民服务。”

    “必须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等到您使得粗笨的、牲畜般的劳动在他们成为不必要,使得他们感到自由,那您就会看出那些书本和药房是什么样的嘲弄了!”

    “解除劳动!”莉达冷笑道,“难道这是可能的吗?”

    “可能。您自己分担一份他们的劳动就行。如果我们大家全体同意;凡是人类用来满足生理需要而耗费的劳动,由大家——富人和穷人,平均承担,那我们每个人也许一天只要工作两三个钟头就够了!我们大家就共同把闲暇献给科学和艺术。我相信,真理会很快被人们发现,人类就会摆脱对于死亡的那种经常痛苦不堪的恐惧。”

    “您自相矛盾,”莉达说,“您说科学,可是您又反对医学。”

    “是的。真要是谈医治,那么要医治的也不应当是病,而是病因。”我激动地继续说,“科学和艺术,如果是真正的科学和艺术,那就不是致力于暂时的、局部的目标,而是致力于永恒而普遍的目标,它们应寻求真理和生活的意义。”

    “凡是打算为自己的漠不关心辩解的人,总是说这一类的漂亮话,”莉达说,“否定医院和学校,比治病和教书容易得多。”

    ……

    我发觉再坐下去,会惹人不愉快,就告辞了。

    外面很安静,一点灯火也看不见,只有池塘的水面上映着繁星的淡光而微微发亮。我犹豫不定地站了一会儿,走过露台,在老榆树底下摸着黑在一张长凳上坐下,从那儿瞧着那所房子。阁楼上的窗子像眼睛似的瞧着我,显得什么事情都了解似的……

    1896年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黄昏的阴影”、“幽暗”、“荒凉而古老”、“悲伤”、“昏光”、(金莺)“ 微弱的嗓音”等词语营造了冷寂的氛围,读来令人压抑。 B . 小说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但它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C . 小说在用大量篇幅写了两人的争执之后,结尾写到“外面很安静”,阁楼上的窗子“显得什么事情都了解似的……”用省略号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D . 小说与《桥边的老人》主体部分都以对话形式展开,且叙述者不时地到场亮相,对小说中人与事加以解释与判断,还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的感情。
    2. (2) 在“我”和莉达争论的过程中,莉达对“我”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 (3)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莉达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 , 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 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近读《刘聪传》,聪将为刘后起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B . 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C . 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D . 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指《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内容主要记载先秦的礼制,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B . 季夏,古代“孟仲季”与“伯仲叔季”均表排行,“季夏”指夏季最后一个月,《祭十二郎文》中“季父”为排行最末的叔父。 C . 汉文,即汉文帝,“文”是表褒扬的美谥;隋炀帝的“炀”则为表批评的恶谥;还有表同情的平谥,如楚怀王的“怀”等。 D .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意同《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中的“四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在俭约方面律已垂范,虽身患气疾,但面对公卿营建楼阁以消暑防湿的劝谏,他引汉文帝惜十家之产的事例予以拒绝。 B . 太宗认为,帝王和百姓想要的有所不同,自己虽然尊为帝王,但也应自我节制,顺应民情,不应把劳弊之事施于百姓。 C . 刘聪想要修建宫殿,廷尉直言进谏令其大怒,后经刘后求情才平息怒气,虽然从蓝田采办的木料已经齐备,但最终放弃。 D . 岑文本贵为中书令,却房宅低湿,别人劝他买房置地,他慨叹自己平民出身,无汗马功劳却享高官俸禄,婉拒言者劝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②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 , 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 , 直觅富民侯

    【注】①人:指杨济翁、周显先,是东南一带名士。②鸣髇(xiāo)血污:出自《史记·匈奴传》,即头曼单于被太子冒顿以鸣髇射杀,此处借指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为其部下所杀之事。③季子:苏秦的字,战国时著名策士,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寻求建立功业。④射南山虎: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指李广射虎事。⑤富民侯:出自《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后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首先追忆了当年金主完颜亮背盟南侵时南宋军队坚守大江的情景,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B . 词人化用《晋书》苻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典故,称赞苻坚举兵南下时的军力强大、意气风发。 C . 下阕“倦游”两句蕴含着词人复杂的心情,他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间,但又内心矛盾,不忍离去。 D . 这首词在构思上与陆游的《书愤》有相似之处,通过抚今追昔,运用典故,寄寓情感,抒发心志。
    2. (2) 有人评价这首词“词前半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壮词到后半却全无着落,反添落寞之感”,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时通过“”两句表达了爱民的重要性。
    2. (2) “水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多与绵绵愁思连在一起。李煜《虞美人》中对此有所体现的句子是“”。
    3. (3)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即荷花。历代文人骚客赋予了“芙蓉”丰富的意象特征,可营造优美的意境,可象征高洁的情操,可表达忠贞的爱情……该意象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频繁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按照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与迁移任务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此前,宋代古船“南海一号”于2007年12月整体打捞出水,

    据了解,“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这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      、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它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通过选取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的清理,均发现舱内有       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且不说残圭断璧,已出水完整的文物就    

    “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是上海市文物局报请有关方面同意,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后做出的决定。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决定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备受关注   挖掘   堆放   琳琅满目 B . 备受关注   发掘   码放   不可胜数 C . 万众瞩目   发掘   堆放   琳琅满目 D . 万众瞩目   挖掘   码放   不可胜数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时隔十几年后,这是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 B . 这是时隔十几年后,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 C . 这是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的整体打捞,距上次已隔十几年 D . 对水下古代沉船整体打捞,这是我国时隔十几年后的再次开展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是上海市文物局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报请有关方面同意后做出的决定。 B . “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是上海市文物局报请有关方面同意,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后做出的决定。 C . 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是上海市文物局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报请有关方面同意后做出的决定。 D . 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是上海市文物局报请有关方面同意,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后做出的决定。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腰间的赘肉咔咔掉……”近日刘畊宏和妻子在直播平台的燃脂健身操爆红网络,引发了包括消防员在内的全民打卡健身热。

    疫情下,人们居家时间多,身心压力较大,运动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解压的释放方式。相对于其他健身操,刘畊宏选择的动作多数比较简单,但跟着直播持续跳一个小时强度也很大,可以满足网友“爆汗”的需求。而直播时代的“云健身”,不仅免去了办卡、环境等方面的限制,还有      ,让运动显得不那么孤独和难以坚持。加上刘畊宏与妻子一起健身时,刘畊宏在前方跳得给力,妻子在背后累得咧嘴,      , 也是刘畊宏走红的一大因素。

    刘畊宏健身操的火爆反映了网友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初心,不过网络上也不断爆出“刘畊宏女孩”跟练受伤的新闻,所以      , 科学运动,循序渐进是关键。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古代贤士都很重视自我修养,因为这是成就大业的前提。不少完善自我的名言流传至今,比如晚清曾国藩说:“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意思是,唯有自己行为端正,才可能去感化影响别人;唯有全力以赴尽人事,才能使他人折服。

    上述材料能给渴求成功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