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学...

更新时间:2022-07-20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内涵深厚,为办好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国北方地区生活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开展了各项与冰雪共生共存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在历史发展和变迁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文化。

    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疆阿勒泰市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岩画中,出现了“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人”图像,并伴有一些动物形象线条,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反映滑雪运动的考古资料,新疆阿勒泰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隋唐时期雪上活动在文献中的记录更为清晰,对“滑雪板”的材质、形制有详细的说明。滑雪板的材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有的民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宋代以后的滑雪运动更增添了竞技娱乐色彩,出现了拖冰凌(雪车)、堆雪人雪狮等休闲雪上活动。延续至今,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内容,如满族的雪地走、木马滑雪,鄂伦春族滑雪、皮爬犁,朝鲜族坐雪爬犁等项目,目前都发展成为少数民族传统的雪上竞技运动项目。明代以后,冰上运动发展更为专业化、多样化,满族的“靰鞡滑子”(简易冰刀鞋)大大增加了冰上活动的技术。据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25年举办了多个冰上比赛项目,当时的贵族、将士争相竞赛,开展了冰上射箭、冰上武术、冰上舞蹈等活动,成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冰上运动会”。清朝是冰上运动的黄金时期,随着满族入关,“冰嬉”“冰床”等活动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民间掀起了冰上活动的大潮,冰上活动的竞技性、娱乐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我国传统的冰雪文化运动,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留下了各类古籍文献、文化遗迹、珍贵文物等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以冰雪运动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迸发出新的时代风采。让我们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交出一份冬季奥运会的中国答卷。

    (摘编自覃琛《从中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

    材料二:

    冰雪运动,特别是大众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开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

    但纵观目前各地冰雪文化活动中的展演形式,一些冰雪体验的建筑、庙会和礼堂等,或是民 俗风情、生活起居等文化内容,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

    对于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建设来说,就是要将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中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内容做实,活化为涵盖思想文化、哲学价值、历史传承、文创开发、遗产保护等在内的新内涵。“活化”不是简单的“回归”和“复旧”,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增强传统文化基因的反应活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首先,要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言,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知。传统冰雪文化通常是由身体演绎的,很少有单纯性的文字记载,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能够通过实践还原冰雪场景,以最大限度保持冰雪文化的原始性。同时,要吸纳与其冰雪相关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治理联盟,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

    其次,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联结的文化形态,是村落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中国人来说,是延绵一生的文化记忆。因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乡愁追思。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对此,可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乡土冰雪文化平台、冰雪陈列馆、冰雪大讲堂、冰雪民俗馆等,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

    最后,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与管理政策,打造冰雪产业。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联,通常借助庙宇、祠堂、村落、建筑、生产器具等来表达文化生成的价值理念,我们应把保护、开发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冰雪遗产文物保护实施方案等细则,既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政策,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铁民《活化传统,赋予冰雪文化新生命》)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的主体部分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进行阐述,印证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悠久历史。 B . 阿勒泰地区出现了“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人”图像,使该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发源地。 C . 我国传统冰雪文化运动各类遗产十分宝贵,它能够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更具象化地展现于世界面前。 D . 材料一结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点出“从中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2.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地冰雪文化展演在设计上都力求立足地域传统文化,但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 B . 对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建设来说,宣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等文化传统最为重要,而且要领会其内涵精髓。 C . 我们对于传统冰雪文化要有文化自觉意识,要充分认识到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来还原冰雪场景的重要意义。 D . 地方政府要想通过冰雪产业来发展地方经济,就必须认识到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联的特点。
    3. (3) 结合材料,下列关于举办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举办北京冬奥会可以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提升保护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 B . 北京冬奥会可提升乡民的凝聚力,促进地域性冰雪文化建设,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 C .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在弘扬我国冰雪运动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D . 让我们通过举办冬奥会,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向世界交出中国答卷。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特点。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段叫父爱的距离远方

    在我老家,管“父亲”叫“爹爹”,小时候,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的土,和它一样土的还有我那寡言少语的爹爹。

    我那个起早贪黑在刀具厂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趿拉着两只四处开裂的鞋, 稀疏花白的头发常蒙着灰尘,黝黑的脸上有几处被烫伤的斑痕。

    1999年夏天,我考上县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离家的前一晚,昏黄的灯下,爹爹单腿跪地使尽全身力气在为我捆扎行李。正值盛夏,他额头上的汗混着灰尘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崭新的被子上。我心里一阵嫌弃,说了句让我·海恨终生的话:“明天你还是别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我爷爷呢。”爹爹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忙活起来,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家丫头大喽,知道要面子嘞。”

    第二天,因为行李太多,爹爹还是去送我了。他换了身新衣服,穿了双新布鞋,但在我那时的眼里,他沧桑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土气”。那天爹爹没怎么说话,只是弯腰弓背默默地扛着东西, 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到了宿舍,他放下东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中午我们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饺子,老板娘热情而饶舌地搭讪:  “这小姑娘和爸爸长得真像!”一直没开口的爹爹赶忙说道:“我家丫头长得好看,像她妈,不像我。”爹爹说这话时,看我的眼神是幸福的,又是怯怯的。

    我的爹爹正默默地拉开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他在努力着不让我因他而难堪,甚或不让陌生人知道我俩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只是当年懵懂的我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我伤害了父亲)

    从此,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离,成了爹爹的习惯。学校开家长会,他从不参加;他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给予我最大的宽容与支持。年龄渐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随之,愧疚和悔恨也在我内心里潜滋暗长……

    以后,我一回到老家,即使明知道爹爹出去干活了,却还是在第一时间找他。总是问: “妈,我爹爹呢?妈,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开和我的距离。

    2012 年 2 月,我的女儿出生了,大家都说孩子长得像外公。爹爹听到这话时,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

    我试图通过我的女儿来消弥我对爹爹的愧疚和悔恨,我时常抱着孩子骄傲地对别人说: “我家宝宝像极了外公。”爹爹也把这个外孙女疼到了骨子里,任我女儿在他身上撒野疯闹。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爹爹一起散步,他抱着孩子,我挽着他……

    幸福的时光总是流转得很快!转眼,女儿两周半了,爹爹也一天天地老去,爹爹他还在老去! 那天,带着一身辛劳汗味的爹爹刚进院子,就被我女儿扑了个满怀。我在旁边幸福地看着他俩, 突然,女儿皱着眉头说:“外公,你身上怎么臭臭的?放我下来!”我抬手给了女儿一耳光,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女儿哇哇大哭起来,爹爹第一次冲我大吼:“你干什么!”他放下孩子,一边哄她,一边尽量弓着身体,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着一段距离。

    两岁半的女儿一定不知道,她的话一下子击溃了我内,心伪装的忘却。那天,我固执地逼女儿向爹爹道歉,女儿含着泪似懂非懂地向外公说了声“对不起”。

    其实那句“对不起”是替十五年前的我说的。原以为借女儿之口说出来,我心里会好受一些。可内心却明确地告诉我: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更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由别人替代!

    在一次与妈妈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当年县一中每次家长会后,爹爹都会拉着她问东问西, 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成绩单;那些年里,每当我放假回家,晚上一个人出门时,爹爹都会悄悄地跟在后面;最近这几年来,爹爹经常向他的老哥们炫耀我给他买的小礼物,甚至是我发给他的每一条短信。

    而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

    父亲就像子女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灯。很多名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而我却要说,我的爹爹更像我身后的那盏灯,不耀眼,不炫目,但却给了我最温馨的守护!

    也许在以后的时光中,我的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但我知道,维系这段距离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爱。幸好,他从未走远:幸好,他还未走远!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对父亲的称呼起笔,主要是为下文做铺垫,暗示爹爹既其貌不扬、穿着破旧,又特别不会说话,让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难为情,抬不起头来。 B . 文章中间写我女儿嫌爹爹身上臭时,我反应强烈,打了她一个耳光,我认为:这不只是因为女儿年幼不懂事,更是因为爹爹再一次受到了亲人的伤害。 C . 文章最后写到“幸好!他还未走远”等,指的并不是自己和爹爹之间的空间距离,而是爹爹尽管年迈多病,还在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最大的宽容和支持。 D . 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我对爹爹前后情感的对比,爹爹对我和我女儿态度的对比,批判自己的自私冷漠,赞美爹爹的无私伟大,讴歌亲情的美好可贵。
    2. (2) 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 (3) 文章题目为“一段叫父爱的距离”,请结合全文,简析“一段距离”的具体含义。
二、<b >古代诗文阅读(</b><b>36</b><b >分)</b>
  • 3. 文言文阅读

    太祖建隆三年,赐唐建隆四年历。唐主酷信浮屠法,出禁中金钱,募人为僧。唐主退朝,与后服僧衣,诵佛书,拜跪,手足成赘。僧有罪,命礼佛而释之。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唐主信重,谓之“一佛出世”,由是不复以治国守边为意。开宝四年,唐主遣其弟李从善来朝,奉方物入贡。帝以从善为泰宁军节度,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及南汉亡,唐主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帝许之。七年,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将兵十万以伐之。帝诫彬曰:“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又曰:“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彬自荆南发战舰东下,江南屯戍皆谓每岁宋所遣巡兵,但闭壁自守,寻觉异于他日,池州将戈彦弃城走。彬入池州,败江南兵于铜陵,进次采石矶。八年冬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承旨徐铉求缓师。铉见帝,论辩不已,帝按剑怒曰:“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铉惶恐,辞归江南。曹彬遣人谓江南主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耳。若能归命,策之上也。”江南主不听。一日,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某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君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彬即称愈。捷至,群臣称贺,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九年春正月乙亥,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 , 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子姓从官皆录用之,因赦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将兵/十万以伐之 B .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将兵十万以伐之 C .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将兵/十万以伐之 D . 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将兵十万以伐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隆,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据文章内容可推知当时其他政权都使用此年号纪年。 B . 方物,有土产、类似、辨别事理等多种含义,在本文中指土产。 C . 封册,封缄玉册,古代封禅的仪式之一,也指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文中取后者义。 D . 露布,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主李煜信奉佛教,退朝后常常跪拜佛祖,以致手脚都有了茧子。宋太祖针对李煜这一弱点,派一能言善辩的少年去和他讲佛教的“性命之说”,使李煜不再关心国家大事。 B . 宋太祖两次派人,或明或暗地要求江南主入朝,目的是为自己讨伐江南寻找合适的理由,两次被拒后,他命令曹彬带领军队讨伐江南。 C . 在平定江南的战争中,宋太祖特别关心百姓的处境。太祖在曹彬出征时专门叮嘱;胜利后,太祖还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伤害而流泪。 D . 因为担心将领们在攻克城池时滥杀无辜,曹彬突然生病,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曹彬只好请将军们立下誓言,结果第二天病就好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

      ②一日,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5. (5) 平定江南后,宋太祖安抚南唐君臣、百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 4. 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送别
    骆宾王

    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

    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

    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

    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

    【注】①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为布农,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实写秋天的寥落,点染了离愁别绪,使全诗笼罩在伤感的氛围之中。 B . 第三、四句用“伤”字和“惜”字直接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感慨年华老去,青春不再。 C . “破涕”表明诗人送别友人,虽然心中充满不舍,满怀悲戚,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D . 诗歌对仗工整,语句平淡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离别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沉,耐人咀嚼。
    2. (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说:“。”这两句以明确的转折关系,突出了他崇尚美德、修身洁行却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命运。
    2.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殷切嘱附刘禅,要开言路、广听闻,发扬先帝美德和志士气节,而不该“”,因为这样会堵塞忠言进谏之路。
    3. (3) 杜鹃鸟,又称子规、杜宇,传说为战国时蜀王杜宇魂魄所化,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诗句“”,这类诗句或写惜春之意,或寄思乡之情,或寓亡国之悲。
三、语言表达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人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         的时代,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尽管带有地域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思想精神,是         的农耕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对其物质载体的保护应当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既可以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也有助于提高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这样的双向互动,会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火炬更加明亮。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耳熟能详    如日中天    始终如一    不绝如缕 B . 耳熟能详    方兴未艾    一以贯之    源远流长 C . 妇孺皆知    方兴未艾    始终如一    源远流长 D . 妇孺皆知    如日中天    一以贯之    不绝如缕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既可以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也有助于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 B . 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既可以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也有助于提高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 C . 保护二十四节气,既可以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也有助于提高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 D . 保护二十四节气,既可以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也有助于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 . 眼前的景象不禁令人想起杜甫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 央行行长易刚称,货币政策要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不要让他们的票子变“毛”了。 D .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许多火把排成“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增加,失眠、睡眠不好的人越来越多,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以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睡眠障碍群体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年轻人的生活、学习及工作。多数人对于睡眠健康并不重视,②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认为缺失的睡眠可以通过补觉来代替、饮酒助眠、鼾

    声越大睡得越香等。现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熬夜的经历,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熬夜伤身,却总是无法避免熬夜,有时熬夜加班工作,有时报复性熬夜娱乐。繁重的工作、丰富的娱乐项目,让熬夜变得越来越常见。那么,③____________________?睡眠拖延和强制性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后期补觉无法完全弥补。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框线处是个“让”字句,请分别改成设问句和被动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素来崇尚英雄,具有英雄主义传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胸怀天下、志在经世济民的英雄人物不断涌现,他们身上彰显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气韵。

    岳飞是英雄,黄继光是英雄,焦裕禄是英雄,邓稼先是英雄,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是英雄……还有普通岗位上许许多多挑起了平凡工作的大梁的人,他们又何尝不是英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从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校团委举行“我的英雄观”主题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