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隆昌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12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 1. 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我还qīng xī地记得,六年前,我们yī wēi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jìng yǎng 走进校园。lǜ cǎo rú yīn的操场,chuāng míng jī jìng 的教室,天真làn màn的同学,hé ǎi kě qīn的老师,充满神奇yóu mò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yòu rén

  • 2. 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bì)静    玻(lí) B . (jiān)断    何(céng) C . (yù)    (qīn)覆 D . (diào)度    (nà)喊
  • 3. 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觉查    斩钉载铁    翻箱倒柜 B . 匪徒    技高一筹    暴露无遗 C . 拔弄    见微知著    威风凛凛 D . 健树    兴致脖脖    阴谋诡计
  • 4. 《学弈》中出现了很多“之”字。下面选项中的“之”字,与“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通国善弈者也 B . 惟弈秋为听 C . 一人虽听 D . 弗若
  • 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 只要你亲自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才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B . 当同学们唱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深深怀念你时,观众眼睛里热泪盈眶。 C . 春天的莲峰公园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D . 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 6. 下面关于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和尼尔斯山洞迷路,鬼屋寻宝。 B .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戒三借芭蕉扇。 C . 《水浒传》: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豹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 D .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唱空城计,周瑜草船借箭。
  • 7. 看到月光下宁静的湖面,我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
    A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8. 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和“旗鼓相当"意思相近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

    在足球赛场上,一班和二班旗鼓相当,最后以1:1握手言和:在象棋比赛中一班的周舟和二班的李易棋艺,比赛以平局收场:在田径赛场上,一班和二班也是,各获得三个冠军。这两个班级真可谓是

  • 9. 根据提示写一写。

    这是多么意外的惊喜啊!奶奶……(提示: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出“惊喜”带给奶奶的情绪变化。30字左右)

  • 10. 根据积累的知识填一填,再选序号填空。
    1. (1) 根据积累的知识填一填

      A.,胜读十年书。

      B.读书须用意,

      C.好事不出门,

      D.,近山识鸟音。

      E.青,而青于蓝。

      F.树欲静而风不止,

    2. (2) 古人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及时行孝。
    3. (3) 得到别人的指点和帮助,你会用“ “表达感谢。
二、阅读理解(36 分)
  • 11. 阅读《真理诞生于-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完成练习。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竞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 (1) 片段中提到的植物名称,除紫罗兰外,还有(   )。
      A . 花圃 B . 花瓣 C . 花草 D . 石蕊地衣
    2. (2) 下列哪一项作为片段的主要内容更为贴切?(   )
      A . 助手的不慎 B . 试纸的发明 C . 奇怪的现象 D . 反复的实验
    3. (3) 片段主要运用了下面的哪种方法来说明观点?(   )
      A . 举例子 B . 列数字 C . 作比较 D . 设问
    4. (4) 研读细节,完成填空。

      “扑鼻而来”,可见花香;“这才发现”,说明波义耳平时忙于,而并不十分留意花圃。从“摘下、插入、急忙、冲洗、重新插入”等细节中可以看出,作为化学家,波义耳还是一个的人。

    5. (5) “事物总有正反两面”, 请你以此为观点,简要评价片段中那个“不慎”的助手。
  • 12. 阅读两首诗歌,完成练习。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 (1) 这两首诗歌赞美的对象都是,它最大的特点是(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可以从“” (《梅花》)和 (《卜算子·咏梅》)两句中看出。
    2. (2) 我们喜欢予花以人的品性,兰花具有下面哪种品性?( )
      A . 出淤泥而不染 B . 空谷幽放,香雅怡情 C . 迎风斗霜,清幽隐逸
    3. (3) 下面事件中的人物,具有梅花一样品质的是(   )。
      A . 负荆请罪的廉颇 B . 英勇就义的李大钊 C . 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
  • 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②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③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④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⑤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⑥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他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⑦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⑧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⑨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最终化为灰烬。

    ⑩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⑫这是我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庇护。笔墨为杖,行至今日。

    (选自《中国文脉》,有删改)

    1. (1) 短文写了与笔墨有关的哪四件事?请列出小标题,并填写相应的自然段号。

      ⑴我们蘸酒写字进行考试:第(②一)自然段

      :第自然段

      :第自然段

      :第(⑨-⑪)自然段

    2. (2) 读蘸酒写字的语段,为什么说“我们的毛笔,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3. (3) 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说说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4. (4) “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美德,作者家乡的人们是怎样“敬惜字纸”的?请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至少画两处)。你是怎么理解“敬惜字纸”的?请写一写。
    5. (5) 请你用“敬惜字纸”的态度,以郑變的《竹石》为内容,在下面栏内完成一幅钢笔书法作品,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三、习作表达(30分)
  • 14.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陪伴, 是谁陪伴你左右?是什么陪伴你至今……请以“陪伴”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做到文从字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数不少于400字。

    (注意: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