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7-13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苏打的有效成分为 , 常用做发酵粉 B .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 , 可用做消毒剂 C . 葡萄酒等食品中添加适量 , 可以起到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D . 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
  • 2. 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 . 由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树脂: B . 氯气与烧碱反应: C . 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D . 在NaOH浓溶液中滴加溶液:
  • 3. 关于物质及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 B . 的变化只能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C . 的变化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 . 的变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
  • 4. 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mol 与足量甲烷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 B .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4 C . 0.1L 1mol/L 的溶液加热煮沸形成的胶体粒子数为0.1 D .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当电路中有2电子通过时,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 
  • 5. 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丙烯酸能发生酯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B . 分子中有6个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 . 只用溴水可以鉴别丙烯酸、乙醇和乙酸 D . 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丙烯酸完全燃烧,消耗的量相等
  • 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 气体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与水反应产生

    B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不能说明非金属性

    C

    纯净的在盛满的集气瓶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燃烧不一定需要参与

    D

    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mol/L 溶液,加热。待反应充分后冷却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的并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水解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收集或NO气体

    能出现喷泉现象

    电流表指针偏转

    制备乙酸乙酯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原料生产硫酸,应将产出的炉渣和尾气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某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黄铁矿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 B . ①中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压强等提高的产率 C . 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 . 黄铁矿煅烧的固体产物是铁的氧化物,检验其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的试剂是:硝酸,KSCN溶液
  • 9. 如图所示是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电极上的反应为: B . b电极为负极 C . 电池反应的方程式为: D . 产生0.2mol 理论上会消耗标况下6.72L氧气
  • 10. 某小组拟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用试剂有:5% 溶液、0.1mol/L 溶液、蒸馏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理量

    序号

    反应温度/℃

    /mL

    /mL

    V(水)/mL

    /mL

    t/min

    25℃

    5.0

    0

    3.0

    25℃

    4.0

    0

    a

    25℃

    5.0

    1.0

    b

    25℃

    5.0

    0.5

    2.5

    A . 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可以为4.0 B . , 则上述实验①③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 . 实验中可以固定 , 通过测定的大小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D . 若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体积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则一定有如下关系:
  • 11. 工业上,合成氨反应 , 在催化剂表面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②可表示化学键的断裂,该过程吸收能量 B . ①→②→③的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 . 合成氨反应属于氮的固定,是放热反应 D . 合成氨过程中催化剂参与了反应
  • 12. 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资源。煤的处理工艺有干馏、气化、液化等多种,部分处理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原子利用率为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

    A .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可减少排放及粉尘污染等 B .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 C . 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D . A为甲醇()时,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
  • 13. 电子工业常用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某小组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纯净的溶液,准备采用下图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腐蚀铜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 要证明滤液Ⅰ中不含而含有 , 先加入少量KSCN溶液,再加入适量氯水,观察现象 C . ①是Fe,②是稀硫酸 D . “通入气体③”操作不能替换为“加入适量酸性溶液”操作
  • 14. 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00K时的反应: , 相关物质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0

    2

    4

    6

    8

    10

    0.16

    0.14

    0.12

    0.10

    0.08

    0.08

    0

    0.03

    0.06

    0.09

    0.12

    0.12

    A . Y表示G B . 4~6min,用E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01 C . X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 10min之后反应停止了
  • 15.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含五氮阴离子的盐,局部结构如下图,其中含有两种10电子离子、一种18电子离子。X、Y、Z、W为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均不在同一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分别与Y、W形成的常见简单化合物的沸点: B . Y、Z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半径: C . Z的常见单质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D . 该盐中W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二、综合题
  • 16.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反应制备乙烯: , 制备装置如下图A。实验中因为控制温度不当,观察到A中烧瓶内的混合液变为棕黑色,产生大量气体。李同学认为气体的成分除了 , 还含有水蒸气等,并设计用下图B、C、D装置检验其中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A装置制备乙烯,反应体系温度不能快速达到170℃,主要是由于缺少控温的玻璃仪器(填名称),造成控制温度不当,体系发生了其他副反应。
    2. (2) 李同学认为气体中有是反应体系中的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发生(填反应方程式)反应造成的,因此只需要检验即可证明。实验中B装置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了的存在。
    3. (3) C装置中盛有足量溶液,其作用是;D装置中除了有气泡产生,还有等现象,是因为发生(填反应方程式)反应,证明了的存在。
    4. (4) 张同学认为C、D装置之间要加一个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且该品红溶液不褪色,才能证明(填“①”或“②”)是证明的存在。李同学认为不需要添加该装置,因为(3)题中的现象是存在的最好证据。
  • 17. A、B、C、D、E为常见有机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42.C中官能团在链端,E是一种有香味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2. (2) C中的官能团名称为,E的结构简式为
    3. (3) 口罩可隔绝粉尘、病菌等,是保护个人健康的卫生用品,其核心组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可由A加聚合成,写出该加聚反应的方程式
    4. (4) C→D的反应,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其化学方程式为
    5. (5) 实验室模拟探究B→C的反应过程如下:①将螺旋状铜丝置于酒精灯上灼烧,发现铜丝(填实验现象),发生反应:;②快速将灼烧后的铜丝放入盛有B的试管中,发现铜丝变回红亮,同时检验有C生成,发生反应:
    6. (6) 请写出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18. 298K时,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 开始时加入2mol A、1mol B、1mol C,在t min末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B的物质的量为2mol,C的浓度为0.75
    1. (1)
    2. (2) 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 (3) 若开始时体系压强为2MPa,则平衡后B的分压为MPa。已知B的分压=反应体系总压×B的物质的量分数
    4. (4) 若将容器的体积变为1L,化学反应速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若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向容器内加入1mol (不参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将
    5. (5) 已知,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

      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的能量变化。例如: ,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请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的能量变化=

    6. (6) 如图,y轴表示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其中与图相符合,且可以判断上述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选项是(填字母)。

      a.气体的压强                                                         b.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c.气体的密度                                                         d.B与C的体积分数之比

  • 19. 海水中除了氢、氧元素,还含氯、钠、镁、硫、钙、钾、溴等元素,资源丰富。某校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模拟从浓缩的海水中提取镁、溴及食盐等资源,主要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Ⅰ中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等。
    2. (2) 海水提取镁的主要步骤中(填“有”或“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 (3) 步骤Ⅱ制取食盐的过程中要除去海水中(不考虑其他杂质离子),实验中需要依次使用(填相关物质的化学式)等沉淀剂。有同学认为只用溶液即可同时完全除去两种离子。请你判断该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 (4) 制得的食盐可用来制备 , 作为海水提取的原料,涉及如下反应,请配平及完成相关反应。

      ①主反应:   __H2O__+_;

      ②副反应:   __H2O__ , 该副反应的发生将不利于的制备,因此需要控制电解反应的条件。

    5. (5) 步骤Ⅲ中的主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6. (6) 结合海水提取的相关反应,试比较氧化性(填“大于”或“小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