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言...

更新时间:2022-06-21 浏览次数:12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字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的人) B . 物莫能陷也。(莫:不) C . 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或:或者) D . 其人弗能应也。(应:回答)
  • 2. 下列句子的断句,错误的是(    )。
    A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 . 其人/弗能应也。 D . 不可/同世而立。
  • 3. 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应声/答曰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 孔指/以示/儿曰 D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4.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孔指以儿曰。(给……看) B .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同“慧”,聪明) C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里驯养的鸟类) D . 父不在,呼儿出。(就,于是)
  • 5.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曰。

    ②以子矛陷子盾,何如?

    ③夫不可陷盾与无不陷矛,不可同世而立。

    ④吾矛利,于物无不陷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6.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旁李—— B . 舟求剑——雕 C . 问其——缘 D . 亡羊补——
  • 7. (2020五下·苍南期末)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括号中的现代汉语词语不对应的是(     )
    A . 孔雀是夫子家禽。(听闻) B .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伏涧泉,采山花,树果。(寻觅) C .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耽误) D . 一时风 , 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紧张)
二、填空题
  • 8. 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梁国杨 (sì  shì)之子九岁, (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 (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 (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qín  qíng)。”

  • 9.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楚人有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曰:“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 子之盾,何如?”其人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10. 课内填空。

    《自相矛盾》是一则故事,出自《》,讲述了楚国有个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我们

三、翻译
  • 11. 解释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氏:

    ②甚:

    ③惠:

    ④诣:

    ⑤乃:

    ⑥设:

    ⑦曰:

    ⑧未:

    ⑨闻:

  • 12. 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 (1) 誉之曰    之:
    2. (2) 又誉其矛曰    其:
    3. (3) 吾盾之坚    之:
    4. (4) 其人弗能应也    其:
    5. (5)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
  • 13. 写出下列下划线字的释义。
    1. (1) 楚人有盾与矛者
    2. (2) 物莫能也。
    3. (3) 其人能应也
    4. (4) 不可同世而
四、阅读
  • 14.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对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人有盾与矛者(买。) B . 人弗能应也(楚人。) C . 之矛陷子之盾(你。) D .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 (2)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 (3) 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 (4) 请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孔君平,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孔曰:“。”儿应声答曰:“。”

    2.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3. (3) 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4) “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5. (5)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6. (6) 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16. 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

        吴既赦①(shè)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⑤(rǔ)忘会(kuài)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ɡ)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②反:同“返”,返回。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④坐:同“座”,座位。⑤女:同“汝”,你。⑥折节:放下身架。⑦振:同“赈”,救济。⑧吊:慰问。

    1. (1) 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厚遇宾客(    )

      A.相遇      B.对待,款待      C.机会

      ②置胆于坐(    )

      A.坐下      B.椅子      C.座位

    2. (2) “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
    3. (3) 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    )描写。
      A . 语言 B . 心理 C . 动作 D . 神态
    4. (4) 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17.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中道:半路。③反::假字,同“返”,返回。④焦:皱褶。⑤申:通假字,同“伸”,拉直。⑥去:弹下(身上的尘土)。⑦大行(há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⑧方:正在,时间副词。⑨驾:车。

    1. (1) 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曰:“吾用多。”

      ②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2. (2) 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
    3. (3) 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