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

更新时间:2022-07-08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如图是常见于汽车中的小摆件“苹果花”,它的动力是以Si为原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 B . 晶体硅主要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 C .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 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 2. 通过一步反应不能直接完成的是(   )

    ①N2NO2②NO2NO ③NH3NO   ④NH3NO2 ⑤CuCu(NO3)2⑥HNO3NO2

    A . ①⑥ B . ②⑤ C . ④⑤ D . ①④
  • 3. 某100 mL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向其中加入2.56 g Cu粉,待充分反应后(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 0.15 mol/L B . 0.3 mol/L C . 0.225 mol/L D . 无法计算
  • 4. (2020高一下·葫芦岛期末) 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2S、SO2、HBr、NO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将该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①原气体中肯定有SO2 ②原气体中可能有SO2 ③原气体中肯定无H2S、HBr、NO2④不能肯定是否含有HCl ⑤原气体中肯定不含CO2 ⑥原气体中肯定含HCl

    A . ①③④ B . ①④⑤ C . ①③⑥ D . ①③④⑤⑥
  • 5. 下列化学反应中,理论上不能用来设计原电池的是(   )
    A . 2I + 2Fe3+ = 2Fe2+ + I2   △H < 0 B . 2CO + O2 =" 2" CO2 △H < 0 C . 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H < 0 D . Cu + 2FeCl3 = CuCl2 + 2FeCl2 △H < 0
  • 6. (2020高一下·七台河期中)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产生大量气泡,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 . a>b>c>d B . a>c>d>b C . c>a>b>d D . b>d>c>a
  • 7. 某省要建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型省份。下列措施或说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推广“绿色自由”计划,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 B . 做好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以便污染程度高时进行有效防护 C . 工业废水的“再生”处理,用于道路保洁、城市喷泉和洗车等 D . 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发电,强制实施火力发电用煤的脱硫处理
  • 8. 下列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化学方程式与工业生产实际不相符的是(   )
    A . 海水提溴时用吸收蒸气: B . 将煤气化为可燃性气体: C . 用电解法冶炼金属镁:熔融 D . 燃煤时加入脱硫:
  • 9. 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 , 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 , 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1),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ΔH2>ΔH3 B . ΔH1<ΔH3 C . ΔH1+ΔH3=ΔH2 D . ΔH1+ΔH2=ΔH3
  • 10. 已知在10.8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C(s)+1/2 O2(g)=CO(g),△H=-110 kJ/mol;CO(g)+1/2O2(g)=CO2(g),△H=-280 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 . 39 kJ B . 248 kJ C . 84 kJ D . 326 kJ
  • 11. 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1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 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mol-1 B . 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kJ·mol-1 C . 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 D . 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kJ·mol-1
  • 12.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 . 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 .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D .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 13. (2020高一下·鸡东期末) 下列选项中的甲、乙两个反应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

    选项

    A

    乙醇与氯化氢作用制备氯乙烷

    乙烯与HCl作用制备氯乙烷

    B

    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备四氯化碳

    乙烯通入酸性 溶液中

    C

    葡萄糖与新制 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

    苯与液溴反应制备溴苯

    D

    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与水反应

    乙醇与冰醋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 ,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气体Z,充分反应后X2的浓度为0.4 mol·L-1 , Y2的浓度为0.8 mol·L-1 , 生成的Z的浓度为0.4 mol·L-1 , 则该反应(Z用X、Y表示)是(   )
    A . X2+2Y22XY2 B . 2X2+Y22X2Y C . X2+3Y22XY3 D . 3X2+Y22X3Y
  • 15.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g)+3Y2(g)2XY3(g)     ΔH=-92.6kJ·mol-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X2

    Y2

    XY3

    1

    3

    0

    放热23.15kJ

    0.6

    1.8

    0.8

    Q(Q>0)

    A .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 . 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1 C . 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 D . 若容器①体积为0.20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3.15kJ
二、综合题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 (1) 试管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采用可抽动的铜丝,与直接放铜片相比,优点是
    2. (2) 若将试管Ⅱ换成KMnO4溶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试管Ⅲ的管口用浸有碱(NaOH溶液)的棉团塞住,其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①实验开始时时,取ag铜丝和VmL 18mol/L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铜丝还有剩余,且能深入溶液内,但发现继续加热,铜丝不再溶解。该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的硫酸剩余,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确有硫酸剩余的是(填序号字母)。

      a.铜粉              b.BaCl2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Na2CO3溶液

      ②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测得剩余铜丝质量为bg(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 17.           
    1. (1) 潜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极a名称是

      ②电解质溶液中OH-离子向移动(填“电极a”或 “电极b”)。

      ③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④可以通过NH3跟NaClO反应来制得火箭燃料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①CH4 (g)+4NO2(g)=4NO(g)+CO2(g)+2H2O(g)  △H =-574 kJ/mol

      ②CH4(g)+4NO(g)= 2N2(g)+CO2(g)+2H2O(g)  △H =-1160 kJ/mol

      ③H2O(l)=H2O(g)   △H = +44 kJ/mol

      写出CH4将NO2还原为N2并生成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原电池装置生产硫酸,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浓度应维持不变,则通入SO2和水的质量比为

  • 18.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反应如下:
    1. (1) I:2SO2(g)+O2(g) 2SO3(g) ΔH1=-197.7kJ/mol K1(浓度平衡常数)

      为研究该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已装固体V2O5催化剂的密闭容器装置:

      在初始体积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中均按2 mol SO2、1molO2进行投料,达平衡时,三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甲、乙、丙”表示)。

    2. (2) 在容器丙中,0.1 MPa条件下,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投料方式下研究上述反应,得到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A组

      B组

      C组

      反应温度

      451℃

      451℃

      551℃

      投料方式(按照SO2、O2、SO3的顺序)

      2 mol 、1mol、0 mol

      0mol 、0mol 、2mol

      2mol 、1mol 、0mol

      含硫化合物的转化

      60%

      b

      c

      反应的热量变化

      放热a

      吸热79.08kJ

      放热

      压强平衡常数(Kp)

      Kp1

      Kp1

      Kp2

      ①表中:a= 。

      ②已知用平衡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即为压强平衡常数,则Kp1=MPa-1。

      ③451℃时,若按0.4 mol SO2、0.4mol O2、0.4 mol SO3进行投料,则反应开始时v(SO2)v(SO2)(填“>”、“<”或“=”)。

    3. (3) 将上述固体催化剂V2O5换成NO2气体同样可以对该反应起到催化作用,此催化过程如下:

      Ⅱ:SO2(g)+NO2(g)  SO3(g)+NO(g) △H2     K2(浓度平衡常数)

      Ⅲ:2NO(g)+O2(g)  2NO2(g)   △H3=-114.1 kJ/mol K3(浓度平衡常数),△H2=;K3=(用含有K1、K2的表达式表示)。

  • 19. 如图所示,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它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B和D都是日常生活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E是具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F是一种高聚物,生活中用于制造食物保鲜膜。

    1. (1) 写出E、F的结构简式EF
    2. (2) 写出C中官能团的名称
    3. (3) 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②
    4. (4) 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C;B+DE

    5. (5) 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有种,其中能够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有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