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全仿真模拟考试(一)语文...

更新时间:2022-06-08 浏览次数:70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的现实主义美学

    作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现实题材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以舞狮传统文化为载体描绘岭南风物、反映真实生活、回应时代关切、提炼中国情感,突破神话IP路径限囿,开辟了新主流电影全新的当代题材动画新篇章,其原创态度、工匠精神和融合意识有目共睹,堪称2021年底中国动画制作的最大惊喜。

    《雄狮少年》的故事表达无疑是出色的。影片以小镇“废柴”组合“咸鱼舞狮队”参加舞狮大赛为情节主线、以阿娟父亲受伤为事件区隔,将故事分为学艺和打工前后两部分。影片表现了阿娟梦想难以舍弃的挣扎与无奈、前途未知的迷茫与叹息、肩负重担的隐忍和顽强,情绪随着情节曲折婉转、层层递进,直到所有的事件和情绪都铺垫完成,观众迎来了阿娟单刀直入参加舞狮复赛技压群雄、挑战不可能的“擎天柱”的爆发燃点。当阿娟在全体参赛者震天的鼓点和众人惊讶的眼神中,拖着一步一血印的双脚跃向了梅花桩前的擎天柱——那座无数舞狮人不曾直面过的高山时,全体观众无不为之振臂高呼,热泪盈眶,那是对阿娟变为雄狮少年的欣喜振奋,更是对每一个“无名之人”逆袭渴望的精神抚慰和梦想投射。

    影片虽以传统文化讲述草根逆袭这一并不新鲜的故事,但由于其强烈的民族精神内涵指向,使阿娟的底层青年奋斗过程与百年来复兴之路的中国近现代史之间形成了显著的互文关系,从而凸显了影片的主旋律调性。一方面,“醒狮”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奋进拼搏、不畏艰险的象征意涵。电影一开篇就用水墨动画介绍了醒狮的文化内涵。咸鱼强教导阿娟汲取醒狮龙马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别认命,老了别认,体力不够也别认。”于是,阿娟从一开始练习舞狮时和同行切磋的惨败到拼命钻研细节、打磨技巧再到只身前往大城市打工,一改之前羸弱的形象,挺直了身板去克服重重阻碍,以逆袭故事诠释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醒狮文化精神。另一方面,高挂擎天柱的残破的狮头和背景音中的《少年中国说》,点明了故事承载的青年期待和民族理想。因此,当有人质疑影片逆袭情节乏善可陈时,笔者看到的却是电影创作者埋藏在故事背后的一颗昭示民族品格和担当历史责任的雄心。特别是在当前,与“躺平”和“内卷”相比,这种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个人奋斗的激情充分结合,有力提振民族士气和激励青年斗志的国漫气质更显得难能可贵。

    《雄狮少年》在传统文化里,成功找出了“舞狮”这个极具故事容纳度和传统象征性的意象,并与饱含底层关怀和现实议题的“留守少年成长”内容顺理成章地交织在一起,达成了传统文化、现实主义和民族精神三位一体的水乳交融,为现实题材的中国动画故事做出了原创性、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有益尝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7日总第2396期 作者:田刚健 赖思危)

    材料二:

    清末民初,朝野上下传递出各种改良、革命的声音,中国早期著名影人郑正秋把中国传统的“载道”“教化”思想观念带入了电影,这可以说是中国电影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开端。重新审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无论是倾向于传统的罗明佑、费穆等人,还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左翼”影人,都在压抑、悲愤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奋起抗争意识。因此说,在当时中国电影界无论保守还是激进都怀揣着“抗争美学”观念应该并不为过。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毫无疑问具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同时在电影艺术理论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的电影“抗争美学”,正是中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奋起抗争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长期被压迫过程中更加猛烈的全面觉醒。由此,在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电影表演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理论思想体系,并且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建构具体表述为电影的“民族形式探索”,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维注入镜头语言和形式结构之中,因而产生了《林则徐》《林家铺子》《枯木逢春》《小兵张嘎》《早春二月》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此后,林年同先生总结出中国电影独特的“单镜头—蒙太奇美学”理论,这无疑打破了世界电影长期存在的“长镜头”和“蒙太奇”理论界限,对世界电影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电影中实现了意义深远的现代转换,这是中国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在1934年,费穆就提出了著名的电影“空气”理论构想,并且在此后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将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技巧充实到“空气”理论之中,因而成就了中国电影经典之作《小城之春》。北影厂摄影师聂晶秉持“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在拍摄电影《小兵张嘎》过程中,总结出更具电影理论价值的“镜头动韵”概念,将蒙太奇所必备的情感、节奏、气氛等要素与中国美学相对接,揭示出较为成熟的中国电影诗意叙事理念。“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与蒙太奇“压缩—爆破”的理论内核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在电影镜头画面间确立的“动势”构思至关重要,从中国哲学美学的角度上说,可谓将“动”蕴于“静”之中,这实则是蒙太奇思维中最重要的“蓄势”问题,因此优秀的中国电影大多会呈现出浓郁的诗意色彩。

    中国电影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与文化积淀以及哲学、美学和艺术传统关系密切。因此,照搬国外电影理论而无视中国电影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会导致文化自主性的丧失以及创作的盲从与失序,也会远离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总体性、包容性和凝聚性的文化本质。事实上,中国电影理论一直与中国社会进程和文化传统保持着密切的有机连接,因而才能在与世界电影理论的交往互动中,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理论话语体系。

    (摘编自《从中国电影发展看文化自觉到理论建构》2022年4月26日 作者:陈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雄狮少年》描绘岭南风物、反映真实生活、回应时代关切、提炼中国情感,堪称2021年底中国动画的最大惊喜。 B . 《雄狮少年》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内涵指向,使阿娟的底层青年奋斗过程如同百年来复兴之路的中国近现代史一样充满艰辛曲折。 C . 醒狮文化激励了阿娟顽强拼搏,克服重重阻碍逆袭成功,阿娟的经历故事也诠释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醒狮文化精神。 D . 《雄狮少年》把传统文化、现实主义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是为以现实为题材的中国动画影片原创性、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有益尝试。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到50-60年代的电影理论建构在各个时间阶段都是独立的。 B . 中国电影独特的“单镜头—蒙太奇美学”理论改变了了世界电影的“长镜头”和“蒙太奇”理论。 C . 优秀的中国电影呈现出浓郁的诗意色彩,是因为在电影镜头画面间确立的“动势”构思,将“动”蕴于“静”之中。 D . 中国电影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也一直与中国社会进程和文化传统保持着密切的有机连接。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文化风格的电影理论”的一项是 ( )
      A . 动画版《小兵张嘎》历经6年创作,是首部演绎红色经典的动画片。 B . 《雄狮少年》在传统文化里找出了“舞狮”这个极具故事容纳度和传统象征性的意象。 C . 《大圣归来》展现孙悟空恢复无边法力拯救江流儿完成降妖除魔的惊天伟业。 D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昭示个人奋斗的雄心。
    4. (4)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文中所涉及的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过程。
    5. (5)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阳教授认为“中国电影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雄狮少年》的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抉  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蹑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爷爷拒绝接收老范的两块大洋,老范虽然能够理解“我”爷爷,但仍然保持了应有的警惕。 B . “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因为那里没有人居住,并且房费只需要两块大洋。 C . 当非常低的铃声传来时,因为铃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加之内心正充满恐惧和吃惊,“我”    爷爷竟一时不知道铃声从何而来。 D . 出于对魏鸣之个人能力的认可和对魏鸣之本人的害怕,“我”爷爷盛赞魏鸣之一出手就可以逆转    局势。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从故事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悬念和空白,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    间。 B .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侧面表现了客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充满复杂    性的特殊环境。 C . 清沙城内外剧烈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决定着抉择的意义,是小说充满紧张    感的根源。 D . 小说写魏鸣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又写他“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这些动作描写意在    表现魏鸣之是一个精于玩枪的人。
    3. (3) 小说结尾以补记的形式明确地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种结局的必然性。
    4. (4) 小说中“我”爷爷是一位识大局、明大义的典型人物,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德元年,契丹举国入寇。魏能、石普等率兵御之。能败其前锋,斩偏将。又攻北平寨,田敏等击走之。又东趣保州,振武小校孙密领十卒侦事,中路遇敌前锋,密等依林木,彀弓弩以待之,敌下马以短兵格斗,密等射杀十数人。

    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敌人颇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辞甚恳激。兴等言敌主召至车帐前面授此书,诫令速至莫州送石帅,获报简,即驰以还。于是普遣使赍其奏至。上发视之,即继忠状,具言:“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翌日,臣整众而前,邀其偏将。虽胜负且半,而策援不至,为北朝所擒。非唯王超等轻敌寡谋,亦臣之罪也。北朝以臣早事宫庭,尝荷边寄,被以殊宠,列于诸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惟以息民止戈为事。况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必冀睿慈,俯从愚瞽。”上谓辅臣曰:“念往昔全盛之时,亦以和好为利。朕初即位,吕端等建议,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讣;次则何承矩谓因转战之后,达意边臣。朕以为诚未交通,不可强致。念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能柔服?此奏虽至,恐未可信也。”毕士安等曰:“近岁契丹归款者言:国中畏陛下神武,本朝雄富,常惧一旦举兵复幽州,故深入为寇。今既兵锋屡挫,又耻于自退,故因继忠以请,谅其非妄。”上曰:“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无成请盟,固其宜也。然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财货,斯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整众,躬行讨击耳。”遂以手诏令石普付兴等,赐继忠曰:“朕丕承大宝,抚育群民,常思息战以安人,岂欲穷兵而黩武?今览封疏,深嘉恳诚。朕富有寰区,为人父母,傥谐偃革,亦协素怀。诏到日,卿可密达兹意,共议事宜。果有审实之状,即附边臣闻奏。”继忠欲朝廷先遣使命,上未许也。

    (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五》,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B . 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C . 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D . 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建契丹国。 B . 阙,即宫阙,原指皇宫门口的门楼。阙下,借指京城或朝廷,也用来代指天子。 C . 车帐,即兵车和营帐。古代北方民族于兵车上覆以帐幔,作为营地居处,称车帐。 D . 朕,与寡人、孤、不谷在先秦时均被用做君主或诸侯的自称,但只有朕被一直沿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德元年,契丹举国入侵,在奔赴保州的途中,其前锋遭遇暗中侦查的孙密,被伏击射杀了十多人。 B . 观察使王继忠在战败被俘投降后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就趁机提出议和的建议,最终被采纳。 C . 王继忠为自己被俘作辩解,一是策应救援没有来,二是王超等人轻敌少谋,但也承认自己有罪过。 D . 宋真宗让王继忠向契丹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商议和谈,但没有答应他先让朝廷派出使者的要求。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北朝以臣早事宫庭,尝荷边寄,被以殊宠,列于诸臣。

      ②今既兵锋屡挫,又耻于自退,故因继忠以请,谅其非妄。

    5. (5) 面对契丹此时提出的议和建议,宋真宗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承题,扣住“夜”字写诗人夜间渡海所见,景物中包含有诗人的强烈情感,抒情基调明朗愉悦。 B . 颔联紧承首联“晴”字,描述了海上风恬雨霁星月交辉的动人景象,写景连贯灵动,境界开阔,景中有情,情中有理,意蕴深远。 C . 颈联用典巧妙。“乘桴”一典既引孔子为同调,抒发“道不行”的感喟,又扣合眼前“渡海”情景;以轩辕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的波涛之声,引人遐思。 D . 尾联以“兹游奇绝冠平生”来评价自己长达四年的海南岛流放经历,并直言“九死不悔”,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2. (2) 清人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试简要分析此诗前两联是如何运用“比”的手法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便粉身碎骨也绝不改变他美政治国的理想的两句是:“

      。”

    2. (2)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定,才能长期坚持奋斗。这正如《论语.泰伯》中说的“  ”。
    3. (3) “帆”这一意象有很美好的寓意,如乘风前进、所向无敌、乘风破浪、一帆风顺等,在古诗词中运用频繁,试举两例:“ ” 和“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饮食大国,___________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高达每年1700 万至1800 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至少11.7 %左右。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___________的危机意识,特别是当今全球新冠疫情全面爆发,更是给我们敲响警钟:杜绝浪费,___________!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农耕基因的赓续,使得国人对粮食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之情。加上曾经有过一段苦日子,“饱时不忘饿时饥” 成为很多老一辈人的忆苦思甜,这也带动普罗大众奉行着“节约粮食”的淳朴理念。“节约粮食”要从全民理念走进生活日常,主流媒体要___________地做好宣传,持之以恒,长效推进,形成舌尖上的荣辱观。久而久之,才会内化为持久的习惯,最终推动全社会崇尚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源远流长    防患未然   迫在眉睫    锲而不舍 B . 渊源深厚    防患未然   刻不容缓    锲而不舍 C . 渊源深厚    居安思危   迫在眉睫    驰而不息 D . 源远流长    居安思危   刻不容缓    驰而不息
    2. (2) 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至少11.7%。 B .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高达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达11.7%左右。 C .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至少11.7%。 D .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高达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达11.7%左右。
    3. (3) 学校举行“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宣传活动,请你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朵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1. (1)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B . 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C . 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D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们疏朗有致而绿意盎然地生长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飞得更远;迟开的花,也会怒放。

    ——(《感动中国》给考上清华的失聪女孩江梦南的颁奖词节选)

    ②120年前,量子论诞生时,中国在这一领域是看客;而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与引领者。

    ③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

    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崖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作为青年,身处新时代,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