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之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81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2·利州模拟) 文言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 , 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躞步 , 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 , 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

    注释∶①雕陵∶栗园名。②樊∶此处指园圃。③感周之颡(sǎnq);触到了庄周的额头。④殷;大.广。⑤赛∶此处指提起衣服。⑥躞(jué)步∶快步行走。⑦累∶牵连。⑧虞人∶看管栗园的人。⑨谇(suì)∶责骂。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飞(怒∶振奋,用力鼓动翅膀)      南者(冥∶同溟,海) B . 捐弹而反(走∶跑)                得美荫而忘其身(方∶正) C . 亦若则已矣(是∶这样)            抟扶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 D . 怪者也(志∶志向)                虞人而谇之(逐∶追逐)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鸟            见得忘其形 B . 去以六月者也      生物之以相吹也 C . 海运则将徙南冥    庄周游雕陵之樊 D . 生物以息相吹也    执弹而留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 . 庄周曰/此何鸟哉 /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B . 庄周曰此 /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C .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D . 庄周曰/此何鸟哉 /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4. (4)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5. (5) 自庄子《逍遥游》里大鹏出现后,它就渐渐成为中华民族喜爱的形象,李白《上李篇》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也都写到鹏,请说说你所理解的"鹏"在中华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 2. (2022·香坊模拟)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各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私:            蔽:

    2.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 (3) 邹忌在讽谏的过程中,以自身经历设喻,类比齐王的处境。请将这三次类比对应的具体内容填写完整。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3. (2022·云州模拟)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 (1) 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塞上脂凝夜紫                                                       ②竭驽钝

    2. (2) 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崩寄臣以大事也            如大敌                     B . 五月渡泸                        一见如 C . 于旧都                             衣锦乡                     D . 无兴德之言                    门庭
    3. (3)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翻译: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深思先帝的遗诏。

    4. (4) 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根据诗文内容,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情感把握

      名句积累

      雁门太守行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①的决心

      出师表

      寓情于事,表达了③的真情和④的决心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上)中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 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傥:同“倘”,倘若。③希:同“稀”,罕见。

    5. (5) “宜”在《古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有下面几项,文中“尤宜将护”中的“宜”的意思是( )
      A . 适宜;合适                   B . 应当;应该                   C . 大概;也许                   D . 事宜;事情
    6. (6) 唐太宗希望臣子直言规劝的目的是;唐太宗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治国道理:(用文中的一个词语)。
  • 4. (2022九下·京山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别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 , 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强。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 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柵:营寨。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  鄙:卑鄙 B . 弗敢也  专:独自享有 C . 小信未  孚: 使信服 D . 而衰  再: 第二次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备之

      A . 静以修身,俭养德 B . 屠惧,投 C . 六月息者也 D . 中有足乐者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 B . 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 C . 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 D . 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

  • 5. (2022·福建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叔祖念莪翁 , 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启行……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 , 澄潭漱其址 , 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余踞坐石上,有刘对予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念莪翁:与下文“刘对予”同是人名。②回澜:荡漾的水波。③址:山脚。④江郎:山名。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余拟年暂止游屐      是:

      循溪觅      胜:

      回澜      临: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B . 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C . 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D . 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见如故,因为余言。

      ②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4. (4) 本文与《小石潭记》同样描写了石岩、潭水,其特征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链接材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 6. (2022九下·长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吴县三都陈氏祖传古镜一具,径八九寸。凡患疟者执而自照,必见一物附于背,其状蓬首黧面,胡涂不可辨。一举镜而此物如惊,奄忽失去,病实时愈。盖疟鬼畏见其形而遁也。世以为宝。至弘治中,兄弟分财,剖镜,各得其半,再以照疟,不复见鬼矣。

    【选自明·陆粲《庚己编》】

    【乙】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蚓遂渐拔其足,阅一时许,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

    【选自清·薛福成《庸盒笔记》】

    【注释】①奄忽:忽然。

    1. (1)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言文中,“去”有“离升”“除去”“距离”“前往”等意思,“奄忽失去”中的“去”是“离开”之意。 B . “再以照疟”和“不以物喜”(《岳阳楼记》)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用”的意思。 C . “身虽未死”与“虽我之死”《愚公移山》中“虽”的含义是不同的,分别是“虽然”“即使”的意思。 D . “阅”的本义是“看”,“阅一时许”中的“一时许”表示时间,根据前后语境,“阅”是“经过”的意思。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B . 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C . 蜈蚣怒/谷/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D . 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
    4. (4) 从【甲】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7. (2022九下·长沙期中) 在人类历史漫漫征途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有的历史久远,有的近在眼前。面对战乱,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也闪现出无穷的智慧。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元和九年 , (吴)元济以其士叛,逸掠陈、汝之间。上闻之怒,谪其守。明年春,诏执金吾李将军驰传出守之。

    八月乙巳,夜引兵南出霍丘百四十里,筑新城。初,将军(裴)度曰:“吾士卒萍合之众也,易散难役。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乃召诸将谓曰:“吾旦夕望气,其状有寇,谨备之。”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 , 宜为数堵之垣,以御暴矢耳。诸将数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又今曰:“山泽之地,其土瘠漓。今时方秋,浸潦用事 , 谓众之功难为也。顾其垣今日而周,明日而坏。吾为诸君惜之。诚能致其厚,则土藏气色,脉力相辅 , 虽霖潦不为患矣。”筑者皆悦,复争为厚。及竞 , 将军监军使出视之,复劳曰:“嗟乎!诸君之能,众士之功也。既周且厚,始为其垣,今则城矣。”因自吟曰:“城乎城乎,使其增数仞而饰之,寇虽蚩尤,宁敢犯我乎!”遂归。诸将相谓曰:“乃者,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复增其筑,于是新城遂具。明日 , 寇果来,望见皆愕然。因至新城傍,俱张喉高言,指城上曰:“为我曹敬谢将军。”讫,辞而去,诸将尽伏。

    (节选自《新城录》,有删改)

    【注释】①吴元济叛乱,唐将裴度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平叛。②矢:箭。③瘠漓:贫瘠硗薄。④浸潦用事:雨水浸泡影响筑墙。⑤土藏气色,脉力相辅:土里贮藏了凝聚力,土的脉力互相辅助。⑥竞:结束。⑦乃:先前,刚才。⑧曹:辈。

    1. (1) 对下列文中加点字词的释义,推断无误的一项是(       )
      A . “易散而难役”与“朝而往,暮而归”两句中的“而”字都是连词,表修饰。 B . “各视营之所向”和“便扶向路”中的“向”字都解释为“先前的,以前的”。 C . “诸将数奇将军言”一句中的“奇”字应翻译为意动用法“认为…很神奇”“对…感到神奇”。 D . “明日,寇果来”与“明日,客从外来,与坐谈”中“明日”意思不一样。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 B . 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 C . 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 D . 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
    3. (3)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寇虽蚩尤,宁敢犯我乎!

    4. (4) 《孙子兵法·将篇》有云“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武认为熟谙军事,懂得用兵的将帅,实际掌握着军民的生杀大权,是国家安危的主宰。修筑新城,困难重重,裴度却能顺利完成,请你谈谈他知兵用兵的智慧。
  • 8. (2022九下·永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 (1) 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 .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 .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 .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2. (2)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如是        如是再啮(《河中石兽》) B .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C . 以贻其后之居者            是陋室(《陋室铭》) D . 亭之壁             尝射家圃(《卖油翁》)
    3. (3)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B . 乙文的主旨是赞美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 C . 甲文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D . 甲乙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物的描写叙述表达个人志向或意愿。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 9. (2022·瑞金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更    ②方     ③未尝

    2.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②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3. (3) 欧阳修勤政爱民,在本文与《醉翁亭记》中,他为官理念有何异同?
  • 10. (2022·瑞金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王欲伐荆 , 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②少孺子:年轻人。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弹于后园    ②如是者三旦     ③乃其兵

    2.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②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 (3) 文中“少孺子”是如何说服吴王伐楚的?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