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

更新时间:2022-06-25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民间文物往往会面临“缺陷资源”这样一种先天不足。所谓“缺陷资源”,指的是与文物相关的出土地层、出土位置等原始信息缺失。这些资料和信息是公开展陈的基础,也是开展后期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许多时候比物品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国有博物馆以及其他国有考古单位所拥有的文物资源,绝大多数可以说是“优势资源”。

    相比之下,民间文物,包括民间收藏家和非国有博物馆在内所拥有的流失文物,由于盗掘者的任意破坏,往往缺乏这些必要信息,哪怕再重要再精美,也只能是“缺陷资源”。

    目前,民间收藏已经成为国有博物馆系统的重要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民间文物的“缺陷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这种转化并不是没有可能。回顾过去,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文化现象的突破和繁荣,许多来自一次次意外发现。如宋代石鼓文和钟鼎彝器的发现,促成了中国金石学的诞生,涌现出《集古录》《考古图》历代钟鼎彝器款识》等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19世纪末期,大量被当成中药材买卖的刻字“龙骨”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甲骨文这一文字形态的确立,由此产生了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一大批重要的相关学者。事实上,当时这些意外的发现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考古概念,所有学术成果几乎都是建立在对流失文物的关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之上。

    问题在于,当下收藏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大量民间文物成为“优势资源”。如果不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许多民间收藏家就无法突破自己的困境。一方面,由于收藏领域的卖家本身鱼龙混杂,大量赝品充斥其中,当重要的流失文物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不少专业学者也往往出于真假难辨和信息不足,不愿意主动去研究这些新出现的材料;另一方面,收藏领域的一些买家动机也不纯,只考虑自身投资的保值增值,一味将“流传有序”作为收藏的最高目标,这种逻辑站在艺术品投资和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该放大成为社会主流的声音。文物资源的优和劣,不能只用拍卖价格来衡量,价格只是一个因素,并且是最不重要的因素。文物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特别是博物馆所保存的文物,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不是用价格可以简单衡量重要与否的。

    如果说收藏文物是收藏者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自发热爱,那么一些收藏者“化私为公”,创办各种专题的非国有的博物馆,则已是文化的自觉。这种行为理应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非国有博物馆拥有的文物,并非件件“流传有序”,大部分都还是流失文物-虽然流失文物并非“优势资源”,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非国有博物馆倘若能够通过系列和专题性的收藏,去伪存真;通过公开的展陈,接受观众和社会的检验;并且组织学者、专家展开系统的跨学科研究,让流失文物回归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学术研究体系中来。那么,原来有信息缺失的“缺陷资源”,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优势资源”,因此,对于非国有博物馆而言,坚持学术办馆,是将“缺陷资源”转化为“化势资源”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吴强华《不看到这一点,民间收藏就无法冲破困境》)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盗掘者的破坏,造成大量民间文物缺失原始信息,致使这些文物的研究价值受损。 B . 有些学术成果源于对流失文物的研究,说明“缺陷资源”是能转化为“优势资源”的。 C . 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只看重投资价值,这些严重阻碍了民间文物成为“优势资源”。 D . 民间收藏家想要突破自身的困境,首先需要有文化自觉,还要主动创办非国有博物馆。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前两段通过对比,表明民间文物所存在的先天缺陷,进而提出核心观点。 B . 文章注重以史为据,列举历史上金石学等研究成果,从正面对观点加以佐证。 C . 文章对收藏领域问题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尤其是对文物拍卖持反对态度。 D . 文章在论证上讲求层层推进,多角度阐发,并在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缺失原始信息,有些流失文物的价格再高,也难免缺乏展陈和后期研究的价值。 B . 虽然甲骨文出现于一次意外,但其研究成果足以说明民间文物也完全具备考古价值。 C . 如果非国有博物馆的管理和研究得当,大多数文物仍有机会化“劣势”为“优势”。 D . 走学术办馆之路是作者基于收藏领域的问题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操作性。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示和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围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许多非遗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特有的产物。随着中国加速进入现代化社会,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比如,过去中国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扇子,在文人墨客的手中,扇子发展成一种文化。但有了空调,扇子的必要性就下降了,许多制作扇子的手工技艺后继乏人。现代纺织工业发展起来后,传统的土布织造技艺就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造房子普遍使用钢筋水泥,而传统的夯土建筑就很少见到了。

    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因此,是不能轻易丢弃的。非遗尽管来自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许多非遗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比如,夯土建筑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虽然现在很少见到新建的夯土建筑,但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夯土的硬度和承载力可以达到极高的标准,用现代夯土技术建造的房屋不但美观而且节能。一些建筑师正在推广现代夯土建筑。现代纺织技术造出来的布匹尽管很舒适,但依然替代不了土布的质感。一些时尚人士偏爱传统手工织造的土布,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颇为流行。在网店里,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一直很畅销。

    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创造美、欣赏美,正是切合时代需要的。现在所应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比如传统图案、传统设计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的元素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有的非遗项目,如苏绣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手表,融古典与现代于方寸之间,令人惊艳。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

    (摘编自《将非遗融入生活,记住文化的乡愁》,《人民日报》)

    材料二:            

    兴起于明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

    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2018年,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的生产者是90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螺蛳粉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子柒制作螺蛳粉的视频背后,找材料、做测评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李子柒分享考察和制作过程时说,她去柳州吃了不下20家螺蛳粉,也和当地的非遗老手艺人交流。有网友说,李子柒的视频“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让我们离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越来越近”。

    黄草是生长在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的一种植物,利用黄草编织的技艺被称为徐行草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徐行小学,师生共同学习徐行草编,尽情发挥想象进行设计创作,编织出精致的摆件、缀有花纹图案的拎包、杯垫、拖鞋等。让非遗从纸上名录中活起来,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打开年轻人对非遗的想象空间。学生们的草编作品中还沉淀着静心、耐心、恒心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年轻人为其增加了无限可能。

    (摘编自《非遗走红网络,年轻人怎样爱上传统文化》,《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广东的潮州文化历史悠久,以潮州话、潮州菜、潮州木雕、潮州民居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留下了众多文物瑰宝,潮州成为粤东地区文物古迹最为密集的地方。近年来潮州探索“文化十旅游”模式,建设“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连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了解,潮州文化旅游产业收入近三年增幅达到30%以上,居广东省前列。2019年潮州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629万人次,增长31%,旅游收入398亿元,增长30%,荣获“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2020年湘桥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城旅游示范区。

    此外,潮州还是著名茶乡,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获评“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称号。凤凰古茶树茶园获评广东省唯一“2019中国最美茶园”。潮州市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拥有国家级、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18个,超千亩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2019年,毛茶产值超过5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超过1.65万元。

    (摘编自《探索“文化十旅游”新模式,广东潮州让非遗“活”起来》,《南方都市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遗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载体,近年来,非遗的兴起与普及使得许多宝贵的民间记忆和民间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B . 作为农业文明的特有产物,非遗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非遗事物也消失殆尽。 C . 上海徐行小学的师生学习徐行草编,发挥想象编织出精致的摆件、缀有花纹图案的拎包、杯垫等,让非遗从纸上名录走入人们的生活。 D . 潮州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探索“文化十旅游”模式,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旅游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本地传统文化的发展。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遗产品远远没有现代技术生产的产品结实舒适,与非遗产品相比,人们更重视非遗承载的文化乡愁和文化记忆。 B . 许多非遗产品的手工技艺本已失传,由于一些时尚人士对传统手工织造、带有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的偏爱,非遗技艺重新被挖掘出来。 C . 李子柒在制作螺蛳粉视频时,通过找资料、和非遗老手艺人交流等方式,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也融入了个体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 D . 手机壳上的纹样、身上穿的T恤、背包上的刺绣等,传统审美元素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时尚追求,可见,年轻人比老一代人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3. (3)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唇绿嘴

    莫言

    老父病重,我由京返乡陪护。一日下午,忽听窗外大街上,传来一女子的号啕,众人皆愕然。我大姐惊道:“‘高参’来了!”

    只见一个女人,仰着红彤彤的大脸,张着大嘴,哭嚎着进入我家院子,“大舅啊……俺的个亲舅啊……你怎么狠心撇下俺走了啊……”

    我大姐恼怒地冲出去。父亲举起一只颤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别……别……别惹她啊……”

    我大姐恼怒地说:“‘高参’,你这是唱的哪一出?”

    “高参”满脸的悲痛表情就像落在烧得通红的炉盖上的一滴水,欻的一声便消失了,随即换上了一副惊愕的表情,说:“不是说俺大舅‘老’了吗?”

    “俺大好好的呢!”我大姐说。

    “您看看您看看,这些该死的造谣分子,”她一边说着,一边闯进了我父亲的居室,看到我后,她的脸上出现了喜洋洋的表情,道,“表哥,您啥时回来的?”然后伸出手来,我感到她的手又大又硬,力气很足。然后她又与我堂弟等人一一握手,这派头既不像个女人,也不像个农民,倒很像一位市里来的干部。最后,她俯身问躺在床上的我老父:“大舅,你还认识我吗?”我老父摇摇头。她提高嗓门说:“大舅,我是覃家庄上的覃桂英啊!”我父亲还是摇头。我姐姐大声说:“覃家庄俺姑的侄女,“高参'!”

    我父亲笑了,用微弱的声音说:“‘高参’……知道,太有名了……了不起……”“俺大舅真幽默。”“高参”道。“坐下吧。”我父亲说。

    她摸出一盒细支中华烟,问:“不介意我抽烟吧?”我大姐道:“‘高参’,你还是别抽了,俺大咳嗽。”她说:“也是,尽管抽烟是人权的一部分,但我的人权要建立在不侵犯别人人权的基础上才可以实施。”我诧异地看着这位出语不凡的胖大妇人,一时找不到要说的话。我姐姐看出了我的尴尬,便道:“你可不知道“高参”有多厉害,胶东半岛都有名的人物。”

    我堂弟道:“岂止是胶东半岛,全中国都有名呢!”

    “姐,弟,你们就别讽刺我了。”“高参”嘴里这样说,但她的神情却是一副很享受的样子,“跟表哥这样的大作家比,我算什么?草民一枚!”

    “您老人家可不是‘草民一枚’,”堂弟说,“您是著名‘公知’,策划大师!”

    “什么“公鸡”“母鸡”“大师”“小师',”她说,“我不过是一个为弱小者争利益,为受迫害者鸣不平,为创造和谐、公正、民主的乡村社会而不计报酬、不遗余力的乡村知识分子。”

    她的话让我震惊。她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她小学之后又混过两年农业中学,我之所以说“混”,是因为这样的学历在当时也不算低,但放在眼下,那就跟文盲差不多了……

    “高参”的手机响了,手机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覃姐,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平度有一个客户想见你,我订个包间。”她按着手机留言,骂道:“去你娘的,我正要找你算账呢,你说俺大舅‘老'了,我现在就在俺大舅身边,俺大舅精神好着呢!你这个造谣分子,我饶不了你!”她将手机装进口袋,探身问我父亲,“大舅,你不生我的气吧?都是‘花脖子’这个家伙造谣!”我父亲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

    这时,“高参”口袋里的两个手机同时响了。她摸出了那款旧“华为”,又摸出一款新“苹果”。她看了一眼苹果手机,嘟了一句,又看华为手机,揿响,还是那位“花脖子”的声音:“覃姐,你可别怨我,我是听“九儿他爹'说的。他说你大舅可能‘老’了,因为他从村委的监控器上看到莫言回来了……”

    我吃了一惊,道:“村子里还有摄像头?太厉害了!”“高参”道:“所以,表哥,得网络者得天下,失网络者失天下;得网络者得民心,失网络者失民心。所以,网络是天堂,网络也是地狱;所以,可以利用网络伸张正义,也可以利用网络冤杀好人;可以利用网络消费,也可以利用网络赚钱……总之,网络能把人变成鬼,也能把鬼变成人,当然也可以把人变成神……叫喊了几十年的“缩小三大差别'①,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刚兴起互联网时那句“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话现在基本上还适用。总之,表哥,自从有了互联网,我觉得自己才真正地过上了人的生活……”

    “佩服,覃桂英,不,‘高参’,”我说,“我枉在北京待着,但实际上孤陋寡闻,感谢你给我上了一课。”

    “你与你朋友新近开那个“两块砖'公众号我已关注了。太保守了,表哥,你们根本不熟悉网络的运作规律,折腾了大半年,才几千个粉丝,如果交给我给你们经营,三个月,我不给你顺来一百万粉,我就不姓覃了。”

    “你早就不姓覃了,”我堂弟说,“你姓高叫‘高参’。”“姓高也没什么不好,俺姥娘家不也姓高吗?”

    “我很想知道你用什么方法能给我们吸来一百万粉丝。”我说。

    “哎哟表哥,这事可不是一句半句能说清的,这么着,”她摸出两块手机,道,“加个微信,过几天咱们坐下来细聊。”

    “我把自己推给你好几次请你加我,你都不理我,”她白了我一眼,然后用两块手机先后扫了我的二维码,说,“你得确认我,“高参”和“猪大自肥'。”

    ““猪大自肥',这名字真好!”我说。“我还有三个名字呢。”

    “你有五个手机?”我惊讶地问。

    ““老丈人的青鱼'有十二块手机呢。”她说,“我还有两个公众号,一个叫“红唇”,一个叫“绿嘴',表哥你得空关注一下。”她俯身向我父亲,说,“大舅,我先走了,过几天再来看你。”她走后,我父亲悄声对我说:“千万小心她啊……”我说:“大,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选自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有删改)

    【注释】①三大差别:指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有很强的真实性。其中的“莫言”和鲁迅小说中“迅哥儿”一样,都是小说人物,也带有作者的印记。 B . 小说集名为“晚熟的人”,覃桂英就是一个晚熟的人。她貌似在互联网时代如鱼得水,实际上处处显示出她的单纯和落伍。 C . 这篇小说延续了莫言一贯的写作风格。乡村题材,以故乡为背景,围绕故乡的人物展开,动作描写传神,语言描写如见其人。 D . 小说描写“我”见到“高参”后的心理反应,经历了“诧异-震惊-反感--好奇一戒备”的过程,点到为止,笔墨简省。
    2. (2) 简析“父亲”在小说中的作用。
    3. (3) 请从微信名“高参”和“猪大自肥”的角度,探究小说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也。母殷氏,高明有行。家贫窭,伯年数岁,至大寒,母方为作襦,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著襦,寻当作复裈。”伯曰:“不复须。”母问其故,对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母甚异之。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舅殷浩称之曰:“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颍川庾和名重一时,少所推服,常称伯及王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自此以还,吾皆百之矣。”举秀才 , 征佐著作郎,并不就。简文帝居 , 引为谈客,自司徒左西属转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为侍中。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议曰:“拜下之敬,犹违众从礼。情理之极,不宜以多比为通。”时人惮焉。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与夫容已顺众者,岂得同时而共称哉!王坦之又尝著《公谦论》,袁宏作论以难之。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孤寡不谷 , 人之所恶,而侯王以自称,降其贵者也。执御执射,众之所贱,而君子以自自,其贤者也。与夫山在地中之象,其致岂殊哉!舍此二者,而更求其义,虽南辕求冥,终莫近也。王生之谈,以至理无谦,近得之矣。转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既疾病,占候者云:“不宜此官。”朝廷改授太常 , 未拜,卒,时年四十九,即赠太常。

         (节选自《晋书·韩伯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B .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C .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已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D .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秀才,原指优异之才,也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考入府、县学的人。 B . 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文中“居藩”指简文帝司马昱在藩期间。 C . 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后来周室衰落,诸侯霸主也僭用了,齐桓公就是一例,楚国僭越称王后也常用此称呼。 D .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伯家境贫寒,聪明懂事。因为家贫,母亲只能先做短袄;他说穿了短袄后下身也会暖和,没有必要再做夹裤,他的话让母亲惊异。 B . 韩伯颇有天资,受人赞美。舅舅殷浩称赞他是超群的人才;庾和认为他的思辨能力、道理公允都超过自己,是他唯一推崇的人。 C . 韩伯为人正直,有所坚守。他不与周勰交往,有识之人称他是澄清世人所不能澄清的,裁定世人所不能裁定的,远超依顺众人的人。 D . 韩伯处事公正,大有见地。王坦之曾作《公谦论》,袁宏写文章与之辩驳,他写《辩谦》进行评判:王坦之的议论,差不多是对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夫容己顺众者,岂得同时而共称哉!

      ②执御执射,众之所贱,而君子以自目,降其贤者也。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登高咏菊尽

    罗隐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注释】①兰荪:一种香草。②玉砌:用玉石砌的台阶,此指富贵之地。③要时:迎合时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说深秋菊花迟迟开放,是为了避开兰荪炫耀芬芳的时节,言近旨远,含蓄蕴藉。 B . “阳和”指春煦之气;颔联下句说菊花不接受春天一点恩惠,用语浅俗,饱含豁达之意。 C . 颈联上句用反问手法,明说菊花生处不容靠近“玉阶”,暗指诗人沉沦下层、晋升失路。 D . 诗歌照应紧密,“偶得存”照应诗题中的“尽”字,“篱畔霜前”为颈联中的“生处”等张本。
    2. (2) 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角度简要赏析尾联。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三峡》中,郦道元写道: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2)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两句简洁地描述了阿房宫被烧毁的情形。
    3. (3) 《劝学》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接着以“”两句从反面论证用心浮躁的危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也是少数几种世界上兼具实用价值或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历代书法家创造的                  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念。然而,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追求                  ,突出视觉冲击,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创造出一些拙劣的字库字体产品,这种乱象亟待予以规范。

    规范是美的基础。(   )。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书法是一门艺术,每一种经典字体的诞生都是书法家    、千锤百炼的结晶,都是在取法先人、学习传统、            之后的成果,都融汇着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放下浮躁的心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创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多姿多彩           惊世骇俗              惨淡经营              融会贯通 B . 琳琅满目           标新立异              惨经营                  触类旁通 C . 琳琅满目           惊世骇俗              苦心孤诣              触类旁通 D . 多姿多彩           标新立异              苦心孤诣              融会贯通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规范汉字使用,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而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 B . 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汉字书写拒绝个性化,而是审美水平提升的题中之义 C . 规范汉字使用,是审美水平提升的题中之义,而不是汉字书写拒绝个性化 D . 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实用价值或审美价值兼具,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之一。 B .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少数几种世界上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 C .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之一。 D .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或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书是一种因需要而刻苦磨炼的爱好和享受。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说的是他们为自己创造读书的条件;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孔子韦编三绝,①            ;吕蒙手不释卷,颜之推闭户读书,说的是读书已成为他们的爱好。

    凡读书之人,必能写作;凡写作之人,必要读书,②           。我生在北方,长在北方,读书让我知道北方的粗犷,是寒冷和大雪中孕育出的彪悍;读书之余的写作,③              , 那是温暖和连绵的雨滋润出的柔弱。读书和写作便如同北方和南方,便如同下雪和下雨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方经济界的一位伟人说:“我们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当你父母生活在山顶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你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在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你人生的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其人生结果也不会发生变化。”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