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石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相关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分子筛、青花瓷、黏土、玛瑙、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B . 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C . 硅酸钠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 . 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 2. 工业上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C下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 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在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足够多的氧气,按上述条件进行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通过调试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的进行程度 B .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 . 达到平衡时,SO2和SO3的速率相等 D . 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实现SO2的完全转化
  • 3.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NH3与NO发生反应:NO+NH3→N2+H2O(没有配平)。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3.0gNO中含质子数为3NA B . 1.8gH2O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4NA C . NH3与NO混合气体1mol,所含氮原子数为2NA D . 生成11.2L(标准状况下)N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1.2NA
  • 4. 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 , 溶液变浑浊

    饱和Na2CO3溶液

    B

    通入CO2 , 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 , 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 , 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5.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

    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

    A . ②④ B . ①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④⑤
  • 6. 有a、b、c、d四种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 a>b>c>d B . b>c>d>a C . d>a>b>c D . a>b>d>c
  • 7. 在一个绝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v(N2)∶v(H2)∶v(NH3)=1∶3∶2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

    ③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⑥2v(N2)=v(NH3)

    ⑦3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N-H键也断裂

    A . ①②③⑤⑥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②③④⑥⑦ D . ②③⑤⑥
  • 8.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根据下表数据,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键

    H-H

    Cl-Cl

    H-Cl

    断开1mol化学键需要的能量/kJ

    436

    243

    431

    A . 的总能量比的总能量低 B . 相同条件下,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高于氯气分子具有的能量 C . 该反应需要点燃或强光照射,属于吸热反应 D . 每生成1molHCl气体,该反应将放出91.5kJ能量
  • 9.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验证单质氧化性:

    Cl2>Br2>I2

    加热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备Fe(OH)3胶体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铜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 B . O~t1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 C . t1时刻后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D . t1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
  • 11. 氮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在生物体内亦有极大作用。含氮元素的物质的循环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b、j、c属于“氮的固定” B . 过程a、l、f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 . 过程j可能为汽车尾气的处理过程 D . 过程h说明NO2为酸性氧化物
  • 12. 在同温同压下用排气法收集NH3、HCl进行喷泉实验(如图),其中图1中的烧瓶内收集满了NH3 , 图2中的烧瓶HCl气体没有收集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

    A .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mol·L-1 B .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 引入喷泉实验的方法可以相同 D . 图1、图2中喷泉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
  • 13. 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水泥的使用量约198万吨。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 , 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泥、玻璃、陶瓷均为传统的硅酸盐材料,三者的原料都主要为SiO2 B . 沉淀A的主要成分为SiO2 , 沉淀B为Fe(OH)3、Al(OH)3 C . KMnO4法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5C2O +6H+=2Mn2++10CO2↑+8H2O D . 草酸钙易溶于水
  • 14. 常温下,二氯化二硫(S2Cl2)为橙黄色液体,遇水易水解,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某学习小组用氯气和硫单质合成S2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时需后点燃E处的酒精灯 B . C,D中所盛试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浓硫酸 C . 二氯化二硫(S2Cl2)水解反应产物为S、H2S、HCl D . G、H之间应加上D装置
  •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与其他元素均不位于同一周期,Y和W的原子序数相差8,Y、Z、W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Z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均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和Y、W和M均可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分子 B .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 C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M<W D . 化合物的稳定性:ZX4>XM
二、综合题
  • 16. 亚硝酸钠(NaNO2)被称为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加热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室温下,①2NO+Na2O2=2NaNO2;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 都能与MnO 反应生成NO 和Mn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B装置中主要的现象是
    3. (3) 检验C装置产物中有亚硝酸钠的方法是
    4. (4) 预测C装置中反应开始阶段,固体产物除NaNO2外,还含有副产物Na2CO3。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E装置,则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
    5. (5) 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入药品后,以下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

      a.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通入N2

      b.点燃酒精灯

      c.向三颈烧瓶中滴加浓硝酸

      d.熄灭酒精灯

      e.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f.停止通入N2

    6. (6) 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将7.8 g Na2O2完全转化为亚硝酸钠,理论上需要木炭g。
  • 17.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易被氧化)。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焦亚硫酸钠,并探究SO2的性质(夹持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关闭K2、K3 , 打开K1 ,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
    3. (3) 实验D和F的作用是
    4. (4) 实验前,装置E中所用蒸馏水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关闭K1 , K3 , 打开K2 , 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所需试剂为
  • 18.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1)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 (2) 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 (3) 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4min,N物质在该4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5mol·L−1·min−1 , 则此容器的容积为V=L;
    4. (4) 反应A(g)+B(g) 2C(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会加快反应速率的是(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氦气

      ③加入催化剂

      ④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A(g)的物质的量

    5. (5) 用 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

      ①电极d是(填“正极”或“负极”);能量转化形式

      ②若线路中转移2mo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的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 19.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正极:Li1-xMO2+xLi++x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1. (1) 锂电池放电时电池的反应式为
    2. (2) 假设放电过程中消耗负极材料5.6 g,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3. (3) 已知破坏1 mol H-H键、1 mol O═O键、1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498 kJ、465 kJ的能量。图表示H2、O2转化为水的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则b=

    4.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取同质量、同体积的锌片、同浓度盐酸做了如下平行实验:

      实验①:把纯锌片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②:把纯锌片投入到含FeCl3的同浓度工业稀盐酸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量减少。

      实验③:在盐酸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生成氢气速率加快。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分析实验①中t1~t2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t2~t3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②实验②放出氢气的量减少的原因是

      ③某同学认为实验③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请选择下列相应的a或b作答

      a.若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b.若正确则写出实验③中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