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

更新时间:2022-05-28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得以留存至今。如刘昚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较少。2013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等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学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B . 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的材料更丰富,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 . 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 . 《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不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学术和文化两方面阐释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 B . 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 . 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时,既角度不同又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 . 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 . 唐宋诗文选本序跋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 .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 . 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更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 2.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冬 材

    周 伟

    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吊点滴。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

    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

    娘看了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我跟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

    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品卖钱。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是个弱智,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34号冬材。

    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讨生活,各顾各的,蛮不容易的。长久,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在一滴一滴地落下。

    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用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管我。

    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他整个脸都贴在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

    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要陪我来。他来,又不肯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

    冬材娘先打完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远处的天暗了下来。

    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没人住。刚准备走开,听见吱呀一声,虚掩的门缝里探出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空空荡荡。冬材出不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子锁。

    冬材嗷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老街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了无生气。

    我问了一个老人,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等娘回来。冬材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娘不会离开冬材的。

    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送饭,一人一月,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娘。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

    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老婆婆满是皱纹的脸。我想,冬材绣的是:老街34号冬材的娘。冬材笃定,娘穿着他绣的衣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冬材在去年最冷的冬天走了。

    今年冬天又是特别冷,我陪娘在旺旺的火塘旁烤着火。娘和我都异口同声地说到冬材。娘说,老街真老了。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今年的老街肯定最冷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发生在诊所的事情,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用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冬材和他娘相依为命的生活状况。 B . 小说中人物形象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智力上比不上一般人。作者通过对冬材的动作、语

      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对母亲的爱,真挚动人。 C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情境和情节显得更为真实,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D . 冬材娘担心冬材走丢了,就在他的衣服上绣了“老街34号冬材”。这看似淡淡的一笔,却为后面冬材模仿他娘绣字作了铺垫,使情节高潮显得合乎情理。

    2. (2) 小说结尾说“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多次描写“冬天”这一自然环境,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例子,并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4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磐年方 , 从麻九畴学于郾城,客居贫甚,日作糜一器,画为朝暮食。自是大肆力于经史百氏,文辞宏放,浩无涯涘。及河南兵,磐避难,转入淮、襄间。宋荆湖制置司素知其名,辟为议事官。丙申,襄阳兵变,北归,至洛西,会杨惟中被旨招集儒士,得磐,深礼遇之,遂河内。中统元年,即拜益都等路宣抚副使,居顷之,以疾免。李璮素重磐,以礼致之,磐亦乐青州风土,乃买田渳河之上,题居曰鹿庵,有终焉之意。及璮谋不轨,磐觉之,脱身至济南,得驿马驰去,入京师,因侍臣以闻。世祖即日召见,嘉其诚节,抚劳甚厚。璮据济南,大军讨之,帝命磐参议行省事。璮平,遂妻子至东平。召拜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出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郡有西域大 , 称贷取息,有不时偿者,辄置狱于家,拘系榜掠。其人且恃势干官府,直来坐厅事,指麾自若。磐大怒,叱左右捽下,箠之数十。几死,郡人称快。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磐曰:“四万人多矣,何烦他郡!”使者怒,责磐状,期三日尽捕蝗,磐不为动,亲率役夫走田间,设方法督捕之,三日而蝗尽灭,使者惊以为神。

    曲阜孔子庙,历代给民百户,供洒扫,复其家,至是,尚书省以括户之故,尽收为民,磐言:“林庙户百家,岁赋钞不过六百 , 仅比一六品官终年俸耳。圣朝疆宇万里,财赋岁亿万计,岂爱一六品官俸,不以待孔子哉?于府库所益无多,其损国体甚大。”时论韪之。

    磐以年老,累乞骸骨。丞相和礼霍孙为言,诏允其请,进资德大夫,致仕,仍给半俸终身。年至九十二,卒之夕,有大星陨正寝之东。

    (节选自《元史·王磐传》,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河南兵,磐避难       被:遭受。 B . 深礼遇之,遂河内       寓:寄居。 C . 李璮素重磐,以礼致之   延:连续。 D . 璮平,遂妻子至东平     挈:带领。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丙申,襄阳兵变,北归/度我至军中,公 B . 乃买田渳河之上,题居曰鹿庵/问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 历代给民百户,供洒扫/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D . 于府库所益无多/北山愚公,年九十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B . 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C . 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D . 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4.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冠,最初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冠服制度大约初步确立于夏商时期,至周趋于完善。后来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作冠。一般在二十岁。 B . 贾,商人。在古代,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这叫作“行商坐贾”。现泛指经商的买卖人。 C . 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穿起来的一千文钱,称为一贯或一吊。 D .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文中的“致仕”也是这个意思,此外还有“告老、解褐”等词。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磐治学勤勉,文辞宏放。他青年时,客居异乡,非常清贫,每天只有一碗粥而已,他勤勉地学习,努力研究经史百家学说,终使文辞豪放大气,,浩荡无涯。 B . 王磐为民除害,维护朝廷威仪。一西域商人放债取息,对那些不能按时偿还的人,私设公堂,且依仗权势,蔑视官府,肆意妄为;王磐令人将他拿下,施以杖刑,郡人称快。 C . 王磐工作尽责,能力出众。蝗灾发生后,面对使臣的指责,王磐定下三天捕尽蝗虫的期限,他来到田间,想方设法,果真在三天内灭尽蝗虫。 D . 王磬敢于直言,保护孔庙。尚书省通过清查户口把孔庙的民户收为一般平民。王磐认为孔庙民户百家每年交纳的赋税,仅相当于一个六品官一年的俸禄而已,这对于府库所增不多,而对国体损伤很大。时论都认为王磬的话有道理。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

      ②及璮谋不轨,磐觉之,脱身至济南,得驿马驰去,入京师,因侍臣以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人宰吴县

    杜荀鹤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

    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注释】①“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②“字人”即抚养人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的人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令的友人的告诫。 B . 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办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异的办法,为官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 C . 尾联照应诗题,点明送别,并在送别之际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 D . 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离愁别恨、愤慨于仕宦不遇等消极情调,表达了时时不忘“济世救

      物”的诗旨。

    2. (2) 诗的颈联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 (2) 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将多种景象组合,突显其惊天动地的声响,描绘了蜀道之险。
    3. (3) 《秋兴八首(其一)》中虚实结合既写景物也寓时事的句子是
    4. (4) 《咏怀古迹(其三)》中,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句子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的句子是
    5. (5) 《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6. (6) 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

      中“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7. (7) 《锦瑟》中,李商隐借用杜宇的典故,表露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一份感伤的诗句是“”。
    8. (8) 《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7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地写出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又意味深沉,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击技,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       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       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整合思想,表现得非常       。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交错  超越  凸显  自成一家 B . 相交织  超出  明显  自成一家 C . 相交错  超出  凸显  与众不同 D . 相交织  超越  明显  与众不同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 .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 .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 .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的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 .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的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 . 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的价值观念 D .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的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4. (4)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快意恩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 B . 科学家仔细研究了解,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C . 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D . “精兵简政”这一政策,得到了党内党外人士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 7. 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学校“最美青年”颁奖会的发言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今天,我十分荣幸莅临本次“最美青年”颁奖会。我谨代表贵校的全体同仁向忝列最美青年的同学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青春故事有正能量,为我们树立起了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力量。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四、 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的冬天漫长阴郁,冷得彻骨。迎着瑟瑟寒风,一男子踩着自行车在一个张贴广告的圆柱旁停了下来,自行车后架上装着广告招贴画。这个专提供张贴广告的圆柱早已被各色广告纸包围。男子伫立风中,上下审视这些纸条,终于被他找到了一个空缺。可他并没有立刻贴上去,而是拿出自己的广告纸,左比右划之后,又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我猜想,他是想剪下别人的广告给自己的让个位吧。可男子却把剪刀伸向自己的广告纸,剪下长长的一条,塞进包里,然后小心翼翼让过别的广告,才把自己的贴了上去,又向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一番,才骑上自行车,满意而去。

    对于以上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