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三名航天员的奇妙太空之旅既让我们赞叹,又让我们心生向往。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无线电通讯 B . 太空抛物 C . 宇航员呼吸 D . 水油分离实验
  • 2. 合理膳食,健康生活。下列沂源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沂蒙黑山羊 B . 沂源红苹果 C . 悦庄鲜蒜黄 D . 燕崖大樱桃
  • 3. (2021·河池)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称量固体 C . 倾倒液体 D . 点燃酒精灯
  • 4.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常用的溶剂。下列“水”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 . 蒸馏水 B . 白糖水 C . 苏打水 D . 柠檬水
  • 5. 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的是(   )
    A . 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 B . 存放酒精的试剂柜 C . 面粉加工厂 D . 城市居民住宅区
  • 6. 天和核心舱通过电解水为宇航员提供足量的氧气。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B . 飞船上的太阳能板为制氧气装置提供足量的电能 C . 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 . 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 7. 下列是王小华同学课堂笔记中记录的数值,其中错误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取2.3g氯化钠 B . 用10mL的量筒量取8mL的水 C . 用50mL的烧杯盛放大约15mL的水 D .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为9.4
  • 8. 202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
    A . 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 B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 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 .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 9. “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进行的化学探究活动。若利用食盐、食醋、纯碱、肥皂等物质,能完成的“家庭小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存在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④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A . 只有①② B . 只有③④ C . 只有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芯片的制作过程中会用到高纯硅,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 . 反应中甲、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 物质丁的化学式为HCl D . 乙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 11.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该技术在北京2022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制冰过程中投入使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直冷制冰循环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发生变化 B . 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 . 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D . 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发生变化
  • 12.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 . 在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 . 在密闭容器中,1g硫和1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 C . 20℃时,向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可得到2g饱和溶液 D . 常温下,1g碳酸钠溶液和1g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得到2g溶液
  • 13. 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 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D . 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14. 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点对应物质一定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 . B点对应物质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生活中可作为燃料 C . C点对应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空气中该物质含量升高会导致酸雨 D . D点对应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点对应物质
  • 15. 利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化学问题。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中,不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 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C .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二、填空题
  • 16.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顺利举行,践行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1. (1) 绿色奥运: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
    2. (2) 科技奥运:哈工大团队实现把“水立方”与“冰立方”自由切换,同时具备开展水上、冰上运动及各类大型活动的能力。“水立方”使用的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属于____(填字母)材料。
      A . 有机高分子 B . 复合 C . 金属 D . 无机非金属
    3. (3) 人文奥运:反对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乙基雌烯醇(C20H32O)是一种违禁药品,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 17. “黑匣子”(名为航空飞行记录器)是飞机的重要部件,可记录驾驶舱语音和飞行数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制取“黑匣子”的材料之一是金属钛,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等优良性能,地球表面富含钛铁矿石,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TiO3。请回答:已知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冶炼金属钛时可分为两步:①将钛铁矿石转化为TiCl4 , ②将TiCl4再与N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金属钛。请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硅也是制取“黑匣子”某些材料的重要元素,自然界中硅元素主要存在于石英砂[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制取纯硅首先是用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气体和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18. 1926年,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造出的“侯氏制碱法”,结束了由美、英、法等国垄断世界纯碱市场的时代。其基本工业流程如图:

    已知:常温下,氨气的溶解度很大,CO2的溶解度很小。回答下列问题:

    1. (1) 纯碱的化学式为
    2. (2)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30-35℃,因为在此温度时,NaHCO3的溶解度较(填“大”或“小”)。
    3. (3) 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CO2 , 会导致NaHCO3产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 (4) 写出步骤①、②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
    5. (5) “侯氏制碱法”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H2O和
  • 19. 下列实验装置图是初中阶段常见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A是浓硫酸的稀释实验。请你改正图中的不正确
    2. (2) 图B是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实验。反应结束后天平的指针将选填“偏左”、“偏右”或“不变”)。
    3. (3) 图C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在集气瓶中盛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4. (4) 图D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 20.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 (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图1中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2. (2) 如果用排水集气法,除了更换合适的导管外,还必须增加的仪器是。若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若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先将集气瓶装满水,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
    3. (3) 收集满一瓶氧气后,向集气瓶中放入氧气传感器(如图3),移去毛玻璃片,测得数据如图4。

      ①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原因

      ②随着实验进行,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约为时,数值几乎不再变化。

  • 21. 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Zn、Cu、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1. (1) 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锌丝表面覆盖一层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乙中溶液颜色变为色。
    2. (2)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 (3)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 , 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填名称)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AgNO3

      实验2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

      产生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

    4. (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5. (5)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锌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四、计算题
  • 22.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 (2)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