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2021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9 浏览次数:98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看拼音,写字词。(5分)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4分)
  • 2. 判断。
    1. (1) “轻歌慢舞、余音绕粱、鞠躬尽瘁、饱经风霜”这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2. (2) “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知道”。
    3. (3) 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4)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我们要敢于接受中肯的劝告和批评。
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
  • 3. 按要求写句子。
    1. (1) 改为陈述句: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
    2. (2)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3. (3) 用关联词连成句话: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你有可能发现真理。
    4. (4)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读了《学弈》,使我受益匪浅。
四、联系学过的内容填空。
  • 4. 填空。
    1. (1) 在六年级的课文学习中,一些英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跳崖的,《》中的郝副营长……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的精神。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请写了壮烈的篇章,我能再写出三位英雄人物的名字:
    2. (2)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看到绿树红花,我们会吟诵“,水村山郭酒旗风”;听到蝉鸣蛙叫,我们会吟诵“明月别枝惊鹊,,听取蛙声一片”;中秋思友,我们会吟诵“,不知秋思落谁家”;朋友离别,我们会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当遇到朋友面对困难犹豫不前时,我们可以用“,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他:当遇到老人哀叹岁月催人老时,我们可以用“谁道人生无再少?”劝慰他。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0分)
  •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纱巾

        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那里挂了一条黄纱中。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

        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买下吧,孩子。就剩这一条了,只卖十元钱。”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女孩没有。

        “可以向家里要嘛,我给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欢它。”

        女孩不说什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整个晚上,女孩都没下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过小市场时,老远就看见黄纱巾还在那儿飘舞着,像一只黄蝴蝶。女孩远远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带钱来了吧?”女孩摇摇头。

        中年人抚摸着这条黄纱巾又看看女孩,并想象了一下,觉得女孩与黄纱巾搭配在一起是很绝妙的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欢它,没错?”

        女孩认真地点点头。女孩准备离开了。注定买不下它,不如早点儿走开好。

        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

    “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女孩毫不犹豫地说。

        “收下,是我愿意送的。”

        “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

        女孩跑开了。女孩又回过头说:“反正站在楼上也能看见它。能看见它,就很好了。”中年人立在那儿。

        从此,女孩不再从那里经过。注定买不下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女孩写作业累了,就往楼下看看,看看那条在微风中舞动的黄纱巾。

        许多天过去了,那条黄纱中仍旧挂在那里。它为什么一直挂在那儿?难道没人买?女孩没去想这个问题。那条黄纱巾,装饰了女孩的梦。

        其实很简单,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标签上写着:永不出售。

    1. (1) “绝妙”中的“绝”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绝”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断;②尽,穷尽;③极,极端的;④一定,无论如何。在“绝妙”中应选第种解释,在“伯牙破琴绝弦”中应选第种解释。
    2.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横线上。

      富足          可惜              装点

    3. (3) 读句子,填空。

      ①“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中,“呆呆地”是对女孩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女孩内心

      ②“女孩远远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这是对女孩的描写,此时女孩心里可能会这样想:

      ③“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中的“那样”指的是

      ④从“那条黄纱巾,装饰了女孩的梦”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4. (4) 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 (5) 读了全文后,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位中年人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

      女孩:    中年人:

    6. (6) 女孩的心愿是得到那条黄纱中巾。你的最大心愿是什么?为实现这个心愿你是如何做的?
  •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豪气干云

        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做人贵有豪气。

        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进犯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lǐn lǐng) 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顷 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gān  hān)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sàn sǎn) 尽还复来”的___________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___________,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___________……

        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既  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锺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才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弱,朝廷昏聩,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  厉)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1. (1) 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 (2)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①形容正气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

      ②形容倚仗权势,玩弄骗人手法,蒙蔽众人耳目。

      ③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3. (3) 默读第五自然段,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短语恰当地填在段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悲壮与不朽    B.从容与决绝    C.潇洒与自信

    4. (4) 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引号,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联系句子,选一选,填序号。

      引号作用:A用于直接引用的部分;

      B.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C.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

      ②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

      ③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5. (5) 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读一读,找一找。
    6. (6) 为了说明观点,文章列举了许多事例,它们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照样子,填一填。

      事例

      作用

      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

      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

      说明“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

      张孝祥上疏昭雪岳飞,不怕报复

      做到豪气要言行一致

      辛弃疾空怀报国志

    7. (7) 请你结合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再用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本文要表达的观点。
六、习作。(32分)
  • 7. 在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中,我们将自己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的话,通过“毕业赠言”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请回忆一下你写的印象最深的一条“毕业赠言”,想想它是写给谁的?为什么写给他(她)?这让你想起了哪些往事?赠言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中心明确,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