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杨浦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1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默写
  • 1. 按要求填空。
    1. (1)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想象天门打开后自己所见如仙府宫殿等瑰丽梦幻的空中之景。
    3. (3) 《荀子·劝学》中以木材和金属刀剑设喻,来证明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
二、选择题组
  • 2. 青年学生参观四行仓库,要引用名句赞扬英雄,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A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B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D .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将人类一切有关自然界的有系统的知识都视为科学,        。但即使如此,上面的说法要成立也仍然有困难。         , 他们之间无法进行谁“领先”的比较,         。只有当我们将“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混合成一个概念,即我们经常使用的、极富中国特色的“科技”一词,            

    (江晓原《技术与发明》导言)

    ①因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与西方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②那么中国古代毫无疑问是有科学的

    ③如果我们使用最宽泛的“科学”概念

    ④此时“中国曾经遥遥领先”的说法才有可能成立

    ⑤就像我们无法在一个向东走和一个向南走的人之间进行谁“领先”的比较

    A . ③②①⑤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⑤④③①② D . ③④⑤①②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节选)

    罗杰斯

    ①常有人这样问我,“人们因为什么问题来咨询中心求助?”我以为,人们的问题包罗万象、错综复杂,但回答只有一个且非常简单。在我看来,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心底深处反复自问:“我到底是什么人?我怎样才能接触到隐藏在表面行为下真正的我? 我如何才能真正变成我自己?”

    ②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种种烦恼来咨询时,我发现首先最好是与他建立一种自由安全的关系。我的目的是要了解存在于他内心世界里的感受方式,认识他的本来面目,并创造一种自由气氛,使他对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存在感到无拘无束,爱怎样就怎样。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怎样利用这种自由呢?

    ③他开始抛弃那用来对付生活的伪装、面具或扮演的角色。他力图发现某种更本质、更接近于他真实自身的东西。他发现,他在很多时候是按照自认为应该的那样去生活,而不是根据他本身的要求。他常常感到自己只是应别人的需要而生存于世,他似乎根本没有什么自我,只是试图按照别人认为他应该的那样去思维、感受和行动罢了。

    ④在这一点上,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以他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极其准确地描述了这种困境。最常见的使人沮丧的情景是一个人不能根据其选择或意愿而成为他自己;但最令人绝望的则是“他不得不选择做一个并非自己本身的人”。另一方面,“与绝望相反的情景就是一个人能够自由地真正成为他自己”,而这种自由选择正是人的最高责任。当我在读他的著述时,我几乎觉得他曾听我们的咨询者描述过自我探索。这种探索常常使人感到痛苦不安。因为要除掉自己曾以为是真正自我的一部分的面具,这确是一种令人极度不安的经验。不过,一旦人们有了思想、感受和存在的自由,他们便会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当他充分体验到自己处于活生生的有机状态时所产生的各种情感后,他才能肯定他确实是他的真正自我的一部分,正如咨询者曾经体验过自怜、自恨和自爱等各种情感一样。

    ⑤我想再进一步谈谈关于情感体验的问题。这种体验实实在在是对我们自身中未知因素的发掘。我将尽力描述出这种现象,尽管它很难用任何明确的语言来表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原因使我们不能充分体会到自己的情感态度。但是,一旦人们处于安全而自由的关系中时,他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如实地获得种种体验。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体验者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恐惧、愤怒、柔情、妒嫉、狂怒、绝望、或信心、骄傲、敏感的柔情、使人不寒而栗的恐惧等情绪中。

    ⑥我从这类体验中渐渐懂得,人正是在这种时刻才接近他的本来面目,真正成为他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够以自己清楚意识到的、公开的方式体验这些情感,那么他就已经体验到了他自己,体验到了他自己所具有的内在。这时,他就真正成为他自己了。

    ⑦让我们就如何成为自己本身这一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所谓成为自己,就是要去发现存在于不断变幻的经验中的模式或内在秩序,而不是把经验纳入某种轨道,变成某种伪装或面目全非的结构。“成为自己”的意思就是去发现存在于自己的感觉和反应中的统一与和谐。真正的自我应该在一个人自己的经验中自然而然地找到,而不是强加。他不再装着处处顺应别人,不再玩世不恭地否认一切情感,也不再披上理智的外衣,他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情感的、起伏变幻的生命过程。一句话,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⑧我想有些人可能会问,“仅仅对我们说抛弃面具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面具后掩蔽的是什么人?”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决非易事,尽管如此,我仍然可以根据我所治疗过的人来进行一些概括。

    ⑨首先,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变得比较开放地对待自己的经验。当人们处于安适的关系中时,他们的防御戒备心和僵化态度往往会消失,而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经验。他们变得更易了解源于自身机体内部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变得更能认识周围的客观现实,而不是以先入之见去一味硬套。他们能够看到,并非一切树木都是绿的,并非一切男子都像刻板的神父,并非一切女性都拒人千里,并非一切失败都证明自己毫无是处。他们从新的环境中如实地获得证据,而不是曲解存在,使之符合早已持有的模式。可以想见,一个人越是开放地对待其经验,他就越能够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正视他的新环境,处理他所面临的新问题。这就意味着他的信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可以容忍模糊,他可以接受对立的证据,而不封闭现实。

    (本文选自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

    1. (1) 第④段中的“有机状态”在文中的含义是               
    2. (2) 根据前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得出第④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这一结论的。
    3. (3) 根据本文,以下哪句描述表现咨询者正在“成为他自己”()
      A . 我对女儿很生气,就说不出对她的爱。 B . 我常想克服自己在晚餐后产生的疲乏感。 C . 我感觉自己受到严重的伤害,为此而内疚。 D . 我拆掉曾筑起的防御后,发现里面还有大坝。
    4. (4) 根据文意可以推断后文不包含以下哪一选项()
      A . 信任自己的感性经验 B . 评判的基点源于自身 C . 愿意成为变化的过程 D . 良心监管本能的冲动
    5. (5) 概括文章写作思路。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蛮子大妈

    普法之间已经正式宣战的时候,小蛮子的年纪正是三十三岁。他从军去了,留下他母亲单独住在家里。

    某一天,普鲁士的队伍到了。有人把他们分派给居民去供养,人数的多寡是根据各家的贫富做标准的。大家都晓得这个老太婆有钱,她家里派了四个。

    那是四个胖胖的少年人,毛发是金黄的,胡子是金黄的,眼珠是蓝的,尽管他们已经熬受了许多辛苦,却依旧长得胖胖的,并且虽然他们到了这个被征服的国里,脾气却也都不刁。这样没人统率地住在老太太家里,他们都充分地表示对她关心,极力设法替她省钱,教她省力。早上,有人看见他们四个人穿着衬衣绕着那口井梳洗,那就是说,在冰雪未消的日子里用井水来洗他们那种北欧汉子的白里透红的肌肉,而蛮子大妈这时候却往来不息,预备去煮菜羹。后来,有人看见他们替她打扫厨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马铃薯,洗衣裳,料理家务的日常工作,俨然是四个好儿子守着他们的妈。但是她却不住地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这个老太太,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瘦而且长的、弯钩鼻子的,棕色眼睛,嘴上盖着黑黑的两撇浓厚髭须的儿子。每天,她必定向每个住在她家里的兵问:

    “你们可晓得法国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开到哪儿去了?我的儿子在那一团里。”

    他们用德国口音说着不规则的法国话回答:“不晓得,一点不晓得。”后来,明白她的忧愁和牵挂了,他们也有妈在家里,他们就对她报答了许多小的照顾。她也很疼爱她这四个敌人;因为农人们都不大有什么仇恨,这种仇恨仅仅是属于高等人士的。至于微末的人们,因为本来贫穷而又被新的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所以他们付出的代价最高;因为素来人数最多,所以他们成群地被人屠杀而且真的做了炮灰;因为都是最弱小和最没有抵抗力的,所以他们终于最为悲惨地受到战争的残酷祸殃;有了这类情形,他们所以都不大了解种种好战的狂热,不大了解那种激动人心的光荣以及那些号称具有政治性的策略;这些策略在半年之间,每每使得交战国的双方无论谁胜谁败,都同样变得精疲力竭。

    当日地方上的人谈到蛮子大妈家里那四个德国兵,总说道:

    “那是四个找着了安身之所的。”

    谁知有一天早上,那老太太恰巧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远远地望见了平原里,有一个人正向着她家里走过来。不久,她认出那个人了,那就是担任分送信件的乡村邮差。他拿出一张折好了的纸头交给她,于是她从自己的眼镜盒子里,取出了那副为了缝纫而用的老光眼睛;随后她就读下去:

    蛮子太太,这件信是带一个坏的消息给您的。您的儿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颗炮弹打死了。差不多是分成了两段。我那时候正在跟前,因为我们在连队里是紧挨在一起的,他从前对我谈到您,意思就是他倘若遇了什么不幸,我就好当天告诉您。

    我从他衣袋里头取出了他那只表,预备将来打完了仗的时候带给您。

    现在我亲切地向您致敬。

    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二等兵黎伏启

    这封信是三星期以前写的。

    她看了并没有哭。她呆呆地待着没有动弹,很受了打击,连感觉力都弄迟钝了,以至于并不伤心。她暗自想道:“威克多现在被人打死了。”随后她的眼泪渐渐涌到眼眶里了,悲伤侵入她的心里了。各种心事,难堪的,使人痛苦的,一件一件回到她的头脑里了。她以后抱不着他了,她的孩子,她那长个儿孩子,是永远抱不着的了!保安警察打死了老子,普鲁士人又打死了儿子……他被炮弹打成了两段,现在她仿佛看见那一情景,教人战栗的情景:脑袋是垂下的,眼睛是张开的,咬着自己两大撇髭须的嘴巴,像他从前生气的时候一样。

    他的尸首是怎样被人拾掇的,在出了事以后?从前,她丈夫的尸首连着额头当中那粒枪子被人送回来,那么她儿子的,会不会也有人这样办?

    但是这时候,她听见一阵嘈杂的说话声音了。正是那几个普鲁士人从村子里走回来,她很快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并且趁时间还来得及又仔仔细细擦干了眼睛,用平日一般的神气安安稳稳接待了他们。

    他们四个人全是笑呵呵的,高兴的,因为他们带了一只肥的兔子回来,这无疑是偷来的,后来他们对着这个老太太做了个手势,表示大家就可以吃点儿好东西。

    她立刻动手预备午饭了;但是到了要宰兔子的时候,她却失掉了勇气。然而宰兔子在她生平这并不是第一次!那四个兵的中间,有一个在兔子耳朵后头一拳打死了它。

    那东西一死,她从它的皮里面剥出了鲜红的肉体;但是她望见了糊在自己手上的血,那种渐渐冷却又渐渐凝住的温暖的血,自己竟从头到脚都发抖了;后来她始终看见她那个打成两段的长个儿孩子,他也是浑身鲜红的,正同那个依然微微抽搐的兔子一样。

    她和那四个兵同桌吃饭了,但是她却吃不下,甚至于一口也吃不下,他们狼吞虎咽般吃着兔子并没有注意她。她一声不响地从旁边瞧着他们,一面打好了一个主意,然而她满脸那样的稳定神情,教他们什么也察觉不到。

    忽然,她问:“我连你们的姓名都不晓得,然而我们在一块儿又已经一个月了。”他们费了好大事才懂得她的意思,于是各人说了各人的姓名。这办法是不能教她满足的;她叫他们在一张纸上写出来,还添上他们家庭的通信处,末了,她在自己的大鼻梁上面架起了眼镜,仔细瞧着那篇不认得的字儿,然后把纸折好搁在自己的衣袋里,盖着那封给她儿子报丧的信。

    饭吃完了,她向那些兵说:

    “我来给你们做事。”于是她搬了许多干草搁在他们睡的那层阁楼上。

    他们望见这种工作不免诧异起来,她对他们说明这样可以不会那么冷;于是他们就帮着她搬了。他们把那些成束的干草堆到房子的茅顶那样高,结果他们做成了一间四面都围着草墙的寝室,又暖又香,他们可以很舒服地在那里睡。吃夜饭的时候,他们中间的一个瞧见蛮子大妈还是一点东西也不吃,因此竟担忧了。她托词说自己的胃里有些痛。随后她燃起一炉好火给自己烘着,那四个德国人都踏上那条每晚给他们使用的梯子,爬到他们的寝室里了。

    那块做楼门用的四方木板一下盖好了以后,她就抽去了上楼的梯子,随后她悄悄地打开了那张通到外面的房门,接着又搬进了好些束麦秸塞在厨房里,她赤着脚在雪里一往一来地走,从容得教旁人什么也听不见,她不时细听着那四个睡熟了的士兵的鼾声,响亮而长短不齐。

    等到她判断自己的种种准备已经充分以后,就取了一束麦秸扔在壁炉里。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开放在另外无数束的麦秸上边,随后她重新走到门外向门里瞧着。

    不过几秒钟,一阵强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顶房子的内部,随后那简直是一大堆骇人的炭火,一座烧得绯红的巨大焖炉,焖炉里的光从那个窄小的窗口里窜出来,对着地上的积雪投出了一阵耀眼的光亮。

    随后,一阵狂叫的声音从屋顶上传出来,简直是一阵由杂乱的人声集成的喧嚷,一阵由于告急发狂令人伤心刺耳的呼号构成的喧嚷。随后,那块做楼门的四方木板往下面一坍,一阵旋风样的火焰冲上了阁楼,烧穿了茅顶,如同一个巨大火把的火焰一般升到了天空;最后,那所茅顶房子整个儿着了火。

    房子里面,除了火力的爆炸,墙壁的崩裂和栋梁的坠落以外,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屋顶陡然下陷了,于是这所房子烧得通红的空架子,就在一阵黑烟里面向空中射出一大簇火星。

    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红色的银布似地闪闪发光。

    一阵钟声在远处开始响着。

    蛮子大妈在她那所毁了的房子跟前站着不动,手里握着她的枪,她儿子的那一杆,用意就是害怕那四个兵中间有人逃出来。

    等到她看见了事情已经结束,她就向火里扔了她的枪。枪声响了一下。

    许多人都到了,有些是农人,有些是德国军人。

    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

    一个德国军官,满口法国话说得像法国人一样好,他问她:

    “您家里那些兵到哪儿去了?”

    她伸起那条瘦的胳膊向着那堆正在熄灭的红灰,末了用一种洪亮的声音回答:

    “在那里面!”

    大家团团地围住了她。那个普鲁士人问:

    “这场火是怎样燃起来的?”

    她回答:“是我放的。”

    大家都不相信她,以为这场大祸陡然教她变成了痴子。后来,大家正都围住了她并且听她说话,她就把这件事情从头说到尾,从收到那封信一直到听见那些同着茅顶房子一齐被烧的人的最后叫唤。凡是她料到的以及她做过的事,她简直没有漏掉一点。

    等到说完,她就从衣袋里面取了两张纸,并且为了要对着那点儿余火的微光来分辨这两张纸,她又戴起了她的眼镜,随后她拿起一张,口里说道:“这张是给威克多报丧的。”又拿起另外一张,偏着脑袋向那堆残火一指:“这一张,是他们的姓名,可以照着去写信通知他们家里。”她从从容容把这张白纸交给那军官,他这时候正抓住她的双肩,而她却接着说:“您将来要写起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这是我干的。我在娘家的名姓是威克多娃·西蒙,到了夫家旁人叫我做蛮子大妈。请您不要忘了。”

    这军官用德国话发了口令。有人抓住了她,把她推到了那堵还是火热的墙边。随后,十二个兵迅速地在她对面排好了队,相距约莫二十米。她绝不移动。她早已明白;她专心等候。

    一道口令喊过了,立刻一长串枪声跟着响了。响完之后,又来了一声迟放的单响。

    这个老婆子并没有倒在地下。她是弯着身躯的,如同有人斩了她的双腿。

    那德国军官走到她的跟前了。她几乎被人斩成了两段,并且在她那只拘挛不住的手里,依然握着那一页满是血迹的报丧的信。

    选自《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集》有删节

    1. (1) 文中多次出现“报丧信”,请分析其作用。
    2. (2) 结合文中划线句“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分析蛮子大妈此时的心理状态。
    3. (3) 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4. (4) 学校文学社公众号拟推一期以“战争与苦难”为主题的作品选,并配发一段推荐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为本文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
五、古代诗歌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第48-49回,因薛蟠外出香菱被带进大观园,跟林黛玉学习写诗。黛玉让她以“昨夜的月”为描写对象练习。她先后写了三首,下面是第一首与第三首。

    (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1. (1) 香菱即甄士隐的女儿(填人名)。
    2. (2) 下列说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香菱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B . 上面两首诗都是近体诗。 C . “玉镜”“冰盘”都是借代,指月亮。 D . 两首诗体现出作者对色彩感觉敏锐。
    3. (3) 黛玉评论前一首“措辞不雅”,众人评论后一首“新巧有意趣”,请具体说说后一首哪些地方优于前一首。
六、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士录

    (明)宋濂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酒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有删改)

    1. (1) 解释加点字。

      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

      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      )

    2. (2) 选择合适的释义。

      邻牛方斗不可擘( )

      A . 分出胜负 B . 分开 C . 冒犯 D . 斥责
    3. (3) 反奄奄欲绝( )
      A . 恹恹欲睡的样子 B . 情绪低下的样子 C . 反感的样子 D . 气息微弱的样子
    4. (4)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弼   自   据   中   筵   指   左   右   揖   两   生   坐   呼   酒   歌   啸   以   为   乐。

    5. (5) 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6. (6) 简要概括邓弼的人物特征。
    7. (7) 有评论者认为,此文在写作思路上“通篇围绕‘雄’字而作”。你是否同意这一判断?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集》序

    (南朝梁)萧统

    ①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荣枯,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②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至如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③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④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⑤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1. (1) 第①段方框处填写的语气助词,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炫自媒”与“不忮不求”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作者极力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B . 怀藏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不要超越“道”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养生全身。 C . 陶渊明生来就是一个隐士,他的作品很少涉及留心政局、针砭时事的内容。 D . 人生稍纵即逝,不应当整日被忧虑畏怯、庸俗杂事驱使。
    3. (3) 赏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 (4)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对陶渊明文集的评价。
七、材料作文
  • 9. 正所谓“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有人认为严格的管教有助于孩子成才成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