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6 浏览次数:5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提出了文学与时俱进的特点。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为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上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我们不提供一个西方视野中的景观中国,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综合的中国。我们不但要阐释中国传统的浩荡江河,也要阐释这种传统江河的丰富构成。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不应把传统作为一种僵硬的知识,而应讲透传统背后的幽微,触摸知识背后的人心。在这方面,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作品就提供了书写中国传统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而张定浩、黄德海等批评家,近年也深入到中国历史的腹地,去重新阐释中国复杂的文化精神。这种从中国表情到历史化的中国精神的对照和辩证,无疑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无论是时代之新变还是中国之辽阔,都决定了其催生的经验必有驳杂含混及尚未获得充分理性观照的特点。因此,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述发生在当下时代、当下中国的故事,而是要在形形色色的中国表情和来来往往的中国经验中曲偶然抵达必然,有机地融合偶然与必然,从而提炼、捕捉和定格真正具有内在性的“新时代中国精神”。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主义的要求。

    (摘编自陈培浩《“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正确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B . 只有把握住了民族文化的常量,坚守初心,与时俱进,文学才不会故步自封,被时代淘汰。 C . “新时代”的新事物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因而人们更加热衷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 D . 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不是要讲述发生在当下的故事,而是讲述展示出时代独特风采的故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第二段运用辩证逻辑从变与不变、历史与当下的关系中阐明观点。 B . 以李敬泽的作品为例,说明了要摸索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讲透中国传统。 C . 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阐述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和方法。 D . 本文运用多种方法,阐明“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关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时代的人们注重趋时以应新变,但在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的同时更要注重寻找民族文化之根。 B . 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需要坚持现实主义立场,就必须在创作中超越偶然性,有机融合必然性。 C . 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对“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我们才能在时代巨变中始终保持本色。 D . 中国文艺工作者从新时代中国现实中提炼出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去芜存精、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经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涉嫌偷逃税款。经查,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相关部门对黄薇追缴税款、加收滞纳全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网红主播雪莉和林珊珊偷逃税被处罚,还在舆论场中“发酵”。与悉尼和林珊珊相比,薇娅偷逃税数额更惊人,性质也更恶劣。薇娅被重罚,一方面是她偷逃税数额巨大,且持续时间长;另一方面,她是明知故犯,“经税务机关多次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在这种情况下,薇娅被重罚,可谓“求锤得锤”。国家对新业态一直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绝不是管死,也不是不管不问,而是严格拿捏尺度。此次对薇娅的查处,不仅不会影响新业态的发展,还会推动新业态等经济形式迈上更合法、更有序的健康发展轨道。

    薇娅全网被封意义深远:既警示网红个体需节制贪欲,又有效遏制乃至防范出现类似偷逃税现象。既需要直播平台严格把关,落实责任;也需要相关行业强化自律,加强内部约束。多管齐下,各尽其责,网络带货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新业态才能更为良性发展。

    (摘编自秦川《薇娅偷逃税款被重罚,为谁敲响警钟》,“人民网”2021年12月)

    材料二

    俭德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提倡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一再警示全党和全国人民不能丢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国家层面,儒家认为不节俭是奢侈、僭越。孔子提出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强调唯有“俭者不夺人”,以节俭实现“财不可胜用”的治国目标。荀子则指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强本而节用”,则可富国富民。

    在家族层面,儒家认为“俭”,不着意突出个体,而是体现群体,强调个人对家族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所谓“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在后世浩如烟海的家训中,大都把“俭”放在突出位置,告诫治家要修养节俭之德,勿染骄奢之风。如北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训诫家人“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清末名臣曾国藩更是躬行节俭,在其传世的“曾氏家书”中指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在个人层面,儒家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上至精英、下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行为准则。孟子要求人“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荀子对于“欲”的态度较孟子宽容,但也提出了“节欲”,谓“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节也”。

    (摘编自周秋光、黄召凤《儒家节约思想的当代价值》,《湖南日报》2021年1月)

    材料三

    古人以“敛”释俭,如“俭者,敛也”。因能直观展示出个体的节俭力度和决心而较易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赞誉,个体由此获得的强烈认同感和愉悦感,又推动其在后续行为中坚持和强化节俭这种行为。久之,就会形成对物欲的良好管理,使之处于一个合理范围,有效防止物欲泛滥。

    俭德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浪费,其实质是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首先,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就包含着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认可与尊重。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可直接观察到“稼穑之艰难”以及劳动果实之不足,从而更易于生发和强化对劳动果实的珍视情感;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劳动产品日益丰富,劳动形式也发生转变,故有些人对劳动艰辛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客观上造成了毫不在意的浪费。其次,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储备,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自然资源不节制使用,即使数量充足最后也会枯竭。

    俭德并不追求无限节俭,而是主张量入为出。即根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开支,反对超出能力的消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巨额金钱就可以追逐奢华,肆意消费。一方面,个体金钱虽有明确归属权,但是通过金钱消耗的资源则属于所有人;另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本身就与节俭要求相背离。因此,人们赞誉那些贵而持俭、富而居俭的典范,这些人虽身居高位或家境富足或受万众瞩目,但都崇俭戒奢。

    (摘编自王颖《俭德的意义》,《光明日报》2020年11月)

    1. (1) 下列关子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网络带货要良性发展,不仅需要网红个体节制贪欲,也需要平台自律以及法律约束。 B . 消费的节俭既能使个体受到外界赞誉,又能推动其后续行为的强化,有效防止物欲泛滥。 C . 荀子认为欲望虽然不可去掉,但可以对它加以节制,他的节欲比孟子的寡欲相对宽容。 D . 传统儒家文化认为“俭”,不只是突出个体,更强调个体对家族和民族国家的责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斧斤以时人山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些说法体现出人们对劳动果实的珍视与保护。 B . 作者在阐述俭德的实质时,将古代与现代的生产力进行对比,论述了现代社会浪费产生的客观原因。 C . 国家一改“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对薇娅等直播平台主播重罚,使新业态的发展更健康、完善、合法。 D . “俭德”认为即使现在拥有充足的资源,也反对超出能力的消费和对资源的消耗,这与荀子的节欲观一致。
    3. (3) 综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述“俭德”的现实意义。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

    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鱼竿,也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他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儿鱼,学名鮟鱇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地抓在了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内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错说。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手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

    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谦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来到江边”一段的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的地点和,其中“不安分”赋予江水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涛起伏的状态。 B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父亲以此暗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C . “他心中一热”句中的“一热”“潮湿”“挥了挥”等一连串词语,表明小伟此时解开了内心的疑惑,形象地写出了小伟内心的感动。 D . 文中画横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伟心中父亲的挺拔、沉稳、温暖,表达了他对这如山的父爱的感激以及对父亲的深爱。
    2. (2) 小说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 (3) 这篇小说叙述技巧多样,请任举两例加以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 , 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会高后 , 诸吕作乱,大臣诛之,立孝文帝。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也,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释】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钳,刑具。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 . 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 . 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 . 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郎中”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还用来称呼医生或卖药并且治病的人,在文中是前者的意思。 B . “赭衣”是用赤土染成赭色的衣服,在古代是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 . “崩”是指帝王的死亡,“卒”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D . “顿首”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田叔率直清廉。他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时因德行突出而被赵王看重。 B . 田叔忠诚侠义。贯高等人阴谋刺杀高祖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过牵连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 . 田叔坚持不懈。孝文帝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信心,重新任用孟舒为云中太守。 D . 田叔为官有才。汉景帝让田叔到梁国去审查吴国丞相袁盎被刺杀的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②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注释】本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作者此年五十八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国子监直讲,奉命编修《唐书》。欧阳秀才名辟,字晦夫,桂州灵川(今属广西)人,据苏轼跋此诗语,他此时二十五岁,和弟简从梅尧臣学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游”字兼含游历和游学之意,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入仕前常常要从事的活动。 B . 诗人送秀才离开,他的心如落花被风吹落,飞向天空,飞向西江,充满感伤。 C . 诗歌最后六句既有作者对欧阳秀才的赞赏之情,也有对他的勉励和殷切期待。 D . 欧阳修称梅诗“深远闲淡”,本篇无秾艳语,精致细密,真味悠长,正是例证。
    2. (2) 本诗是送别诗中的精品,开篇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音乐能反映人的心情,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他听到不同乐声的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一句,通过描写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
    3.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的原因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1年3月,“3+N”联盟冠脉扩张球囊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以最低价中标。经过本次集采,冠脉扩张球囊价格从2020年均价3401元下降至319元。据多家报刊杂志称,事实上冠脉扩张球囊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自执行以来,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造成中标价低于甚至远低于成本价的现象已经__________。为何在实际操作中,价格往往成为评标的唯一要素?担心“说不清”“犯错误”,“履职风险”,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倾向于最低价中标的重要原因。

    “最低价中标”危害甚大!这些以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企业,为获取利润,只能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方面压缩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弥补亏损,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原料一吨8000元,可项目中标价格居然只有六七千元,结果往往是造假的胜利,做优的出局。一套自动售检装备,中标价居然比制造成本还低30%。这不是__________,而是让不少企业无奈的招标现实。

    当有的企业每年拿出很多利润来搞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时,个别企业靠偷工减料、假冒仿制也能同台竞技,甚至竞争成功。_______,________就没有企业愿意花精力搞研发和创新。(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屡见不鲜 避免       无稽之谈       长此以往 B . 司空见惯 回避       天方夜谭       久而久之 C . 屡见不鲜 规避       天方夜谭       长此以往 D . 司空见惯 规避       无稽之谈       久而久之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据多家报刊杂志最新消息,事实上冠脉扩张球囊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自执行以来,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 B . 据多家报刊最新消息,事实上冠脉扩张球囊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自执行以来,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 C . 据多家报刊最新消息,事实上自冠脉扩张球囊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执行以来,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 D . 据多家报刊杂志最新消息,事实上自冠脉扩张球囊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执行以来,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总结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对制造业也是一个打击。 B . 这不仅对制造业是一个打击,更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 C . 这不但对制造业是一个打击,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 D . 这对制造业是一个打击,甚至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8月8日正式落下帷幕。奥运五环的力量,让几乎陷入停滞的国际交流得到稍许恢复,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一抹亮色。在最后一天,美国奥运代表团以一枚金牌反超此前一直在金牌榜上领先的中国,__________。不过,相比中国代表团此次东京的收获,这点儿遗憾完全不值一提——整体发挥出色,金牌数追平了历届海外参加奥运会的最高纪录;项目全面开花,传统优势延续的同时,在不少有影响力的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

    好成绩,来自马龙、苏炳添、巩立姣等老将的坚守。他们告诉了人们一个竞技体育中颠扑不破的真理:赛场上没有理所当然,要想开启自己的时代,只有让自己无懈可击。好成绩,还来自科学的训练。国力的强盛体现在竞技体育上,是最新理念的应用和最强科研团队的保障。当然,好成绩更来自于__________,这些“95后”甚至“00后”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展现出了高超的竞技水准,更展现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今,中国体育已经告别了要靠__________证明自身实力的时代,中国体育仍需持续奋斗,年轻一代即将挑起重担,但盛世让我们得以步履不停却自信从容。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但潜入水下后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没有一刻停歇。

    ——鸭子定律

    材料二:刺破水面的锐利冰锋,它可能只露出一角。

    ——作家林达

    材料三: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假如国宝会说话》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