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八单元 /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 /15.2 *答司马谏议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5.2《答...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4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面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下理财

    征利

    B . 而不见可悔故也

    社稷之臣也

    C .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

    子,择师而教之

    D . 欲出力助上抗之

    如君实责我在位久

  • 2.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游处:同游共处,交往 B .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 C . 虽欲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 D .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加恩泽
  • 3.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略上报 B . 反复不宜卤莽 C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 以为侵官,生事 , 征利,拒谏
  • 4.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 B . 吏民,封府库 C . 范增数项王 D .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一组是( )

    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④为天下理财

    ⑤辟邪说,难壬人

    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②⑥ D . ③④⑤
  •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2. (2) 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3. (3) 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

    王安石(1021-1086年)

    个性名片: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人物简介: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立身处世一回,借着牡丹花开,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作为主家,包公周全地——请酒。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情面,勉力喝了几杯。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王安石仍岿然不动。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脾气了,只得放弃。

    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余载,依然做不到官场上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酒肉吃进肚里,朋友挂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无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力派的仁宗。

    按照帝国的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在皇帝身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一来二去,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口。这一次,王安石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1069年,政坛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

    当年,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他用甩开他人若干条街的才华,让人望尘莫及。

    随后25年里,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大守。其间,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而且,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全部大获成功。他靠真才实学挣得的官声与民望,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点赞。

    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他一条都不沾。

    他终生不纳妾,这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几乎绝无仅有。他正经得连自己的夫人都觉得无趣,于是夫人亲自出面,为他物色了一个美貌女子。结果,他不仅退还了女子,还帮女子家还清了债务。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总是拎了装钱的袋子回家,然后直接交给夫人。据说,他的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了公款,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订的《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的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等,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这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他活得如此低调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样无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强劲的政敌,也很难找出他的破绽。至于变法的完败,真是怨不得他,悲剧在于,天还没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伟大者。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个性名片”中介绍王安石"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谢我”,表明在当时王安石变法孤立无助,注定失败;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 B . 包公难得置办酒席宴请同僚,连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都勉力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是执拗不喝,表现出王安石的目中无人和固执己见。 C . 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不愿意留在皇帝身边,王安石一再拒绝入京任职的圣旨,不识抬举的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 . 在地方任职的25年里,王安石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这不仅使他赢得了官声与民望,而且也为他后来推行新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 (2)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王安石能“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B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C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D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2.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其畜积足        恃:依靠 B .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使……降顺 C . 国常富        治:治理 D . 人之涂        有:保有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二段论及灾害的必然性后,就如何应对旱灾和战争接连发问,最后阐明兵旱之灾必将带来深重灾难。 B . 甲文第三段直接点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观点,同时指出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重要措施。 C . 乙文第一段通过对“民富易治”和“民贫难治”两种情况的阐释与比较,论证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D . 甲、乙两文都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主张。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②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5. (5) 请简要概括甲文第三段和乙文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
三、综合表达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

    受虚荣心、名利心等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_______________,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选秀比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处于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的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对于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_______的路上!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那么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反复上演。

    1. (1) 依次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 .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 .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燦夺目 D .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 .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 .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 .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 .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 .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 .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 10. 下面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