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训练化学试题(三)

更新时间:2022-05-07 浏览次数:6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0·泰州)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用钨制作灯丝 B . 用铝制作导线 C . 石墨制铅笔芯 D . 用焦炭冶炼铁
  • 2. (2016九上·南市月考)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 氮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
  • 3. 春天来了,风高物燥,护林防火成为林草局的重要工作,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 4.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该车使用了新型镁锂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锂是地壳中含最高的金属元素 B . 锂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 . 镁锂合金的硬度比镁的小
  • 5. (2021九上·平度期末)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蔗糖 B . 汽油 C . 面粉 D . 泥沙
  • 6. (2020·耿马模拟)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 鸡蛋清(7.6-8.0) B . 苹果汁(2.9-3.3) C . 柠檬汁(2.1-2.8) D . 番茄汁(4.0-4.4)
  • 7.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溶液pH B . 倾倒液体 C . 量筒读数 D . 点燃酒精灯
  • 8.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属于金属元素 B . 铷原子核外电了数为37 C . 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 9. (2018九上·南京期末)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A . B . C . D .
  • 10. 据《今日说法》报道:有不法分子在公共娱乐场所兜售瓶装笑气,笑气(N2O)是一种违禁品,长期吸入会危害身体健康。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1 C . -2 D . -1
  • 11. (2020九上·青浦期末) 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2)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3H2O=CaCO3+2X,则x化学式为(   )
    A . NO B . N2 C . CO2 D . NH3
  • 12. (2020·无锡) 如图是甲在乙中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B .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是17:32 C . 丙,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 D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13.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 活性炭净水——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 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D . 6000LO2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a
  • 14. (2020·营口)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 15. 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加入锥形瓶中,发现气球变瘪了。下列推测符合实验现象的是(   )

    选项

    锥形瓶内固体

    胶头滴管内液体

    A

    生石灰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D

    大理石

    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20·淮安)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人们使用的一种免洗洗手消毒液里含有三氯羟基二苯醚(简称三氯生,化学式为C12H7O2Cl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元素组成 B . 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 三氯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9.5g D . 三氯生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7:2
  • 17. (2020·常州)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 . 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 . 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 . 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 18. (2021·镇江) 如图为一种烟气脱硫的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烟气脱硫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 . 脱硫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S+SO2+O2CaSO4+S C . 理论上,生产过程中无需补充CaS D . 理论上每处理64.0g SO2 , 可回收32.0g S粉,同时排放出44.0g CO2
  • 19. (2020·盐城) 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OH)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物质

    CH3OH

    O2

    H2O

    CO2

    X

    反应前质量/g

    m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10.8

    8.8

    n

    A . m>n B .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 . 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 . 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   )

    ⑴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据此得出的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⑵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据此得出的结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据此得出的结论:一氧化碳能支持燃烧

    ⑷称取5.0g熟石灰,加入95.0mL水充分搅拌,得到5.0%的Ca(OH)2

    ⑸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二、填空题
  • 21.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 (1)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氢原子:

      ②2个二氧化氮分子: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2. (2) 写出符号“2”中数字的含义:

      ①“2”表示。②“2-”表示

  • 22.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 (1)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氧气             b.熟石灰             c.硫酸

      ①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②铅蓄电池含有的酸是

      ③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 (2) 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的有毒气体是(写出一种)。倡导“低碳”生活,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列举一种清洁能源:
    3. (3) 地面附近的臭氧(化学式O3)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 23.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自然界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多的水是硬水,使用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洗不干净又浪费肥皂,时间长还会使衣服变硬。

      ①鉴别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

      ②日常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将水

      ③实验室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2. (2) 水通直流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生成的氢气存在于玻璃管(填“A”或“B”)中,此玻璃管连接电源的极;写出水通直流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填序号)。

      a.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b.农业上推广滴灌、喷灌

      c.洗菜水,淘米水浇花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 24.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①滇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纯手工铜制品,通过手工敲打将金属铜打制成不同的生活中常用的铜制器皿和铜制工艺品,是利用了金属的性。

      ②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合金。

      ③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在铝的年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铝虽然较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

      ④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工业上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但每年因腐蚀造成了巨大损失,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2. (2)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等质量的氢气,由此可知:若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剩余的固体一定有
    3. (3) 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白色“树技”的成分是银               

      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

      c.所得溶液中肯定不含有Ag+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三、综合题
  • 25. 硝酸钙可用于无土栽培等。一种利用石灰石制备硝酸钙晶体的流程如图:

    1. (1)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气体X为(填化学式)。
    3. (3) 写出“中和”步骤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 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常见的气体。

    1. (1) 仪器①的名称为
    2. (2) 若用装置A利E制取、收集氧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E中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4. (4)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室温下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该装置的特点是
    5. (5) 若用F装置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溶液(填化学式)。
  • 27. 化学兴趣小组对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一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1. (1) 【发现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关于瓶内压强的变化原因,小芳同学认为:一定是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导致的;小亮同学对小芳同学的观点表示质疑,你认为小亮同学质疑的理由是
    2. (2) 【猜想与假设】①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②CO2与NaOH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设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交流讨论,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 (3) 【实验结论】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反思与拓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交流讨论,对CO2 , 与NOH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还可以从生成物的角度探究。向甲装置烧瓶中的红色溶液里加入足量的,有气泡产生,也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四、计算题
  • 28. 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 , 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先把100g某SrCO3 , 和NaCl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为291.2g。试求:(温馨提示:)
    1. (1) 烧杯中产生CO2的质量为g。
    2. (2) 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