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邻水县县实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第...

更新时间:2022-04-22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BBC 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该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与文化,它对杜甫的理解值得我们玩味。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也许是一个我们没有意想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我们常常将李白和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 到底谁更伟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语言艺术上,李白可能更胜一筹,在思想内容上,杜甫可能更胜一筹。如果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有李白呢?王维呢?白居易呢?

    纪录片将杜甫放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去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思考空间。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也就是说,杜甫在世界上也是最伟大诗人之一,“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这个判断可能会让国人心里一震,不是因为杜甫不配,而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的,我们的文学一点也不逊色。

    纪录片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平行起来。它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最早的诗歌早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杜甫的时代与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差不多同时,也就是说,在英国国家形成的源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繁荣的发展时代,引领着世界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贸易,在杜甫居住和寻梦的长安城,可以看到各种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大融合,能够欣赏到西域和西方的物产,而西方的海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差不多比这晚了八百年。在世界范围来理解中国,中华文明的悠久和传统的深厚,被进一步突出出来。

    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西方媒体可能不会有人注意到中国文学。纪录片讲述杜甫的故

    事,它的着眼点不是古代,不是历史,而是现在和当下。中国经济的腾飞引起世界的关注, 这样的经济奇迹必然有它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纪录片是在为中国的现代性寻找它的历史根源,为当代中国的繁荣现象寻根。在这个过程中,杜甫被凸显出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代表。纪录片说,当代中国在飞速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而这个精神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杜甫,他是中国人“真正情感和道德情操”的化身。不管观众能否认同这一点,至少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视角。 

    (摘编自张剑《西方人眼中的杜甫》)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BC 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西方人眼中的杜甫,视角新颖。 B .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诗人众多,使得国人很少去思考“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个问题。 C . 纪录片对杜甫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作为世界级诗人为当今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 D . 纪录片提供了对杜甫的独特理解,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和繁荣现象寻找历史根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基于中国人的立场,对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展开论述。 B . 文章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证了纪录片与中国学者的关注重点不同。 C . 杜甫的时代与《贝奥武甫》几乎同时的事实,证明中国文明进入繁荣时期较早。 D . 文章结尾引用纪录片的说法,指出当代中国经济繁荣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纪录片将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结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杜甫有着借鉴价值。 B . 评价杜甫等文化名人时,如果扩大视野,立足当下,就能挖掘其现实意义,获得认同。 C . 中国近年经济腾飞,国际影响力扩大,是这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 D . 有篇观后感题为“杜甫:中国的莎士比亚”,由此推知,该文的观点态度和本文一致。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14-2020 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出口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2014-2020 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出口平均价格趋势图(单位:美元/块)

    材料二

    2019 年的“516 实体清单”事件,让华为损失惨重,但依靠海思、鸿蒙、HMS 等“备胎”,

    华为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2020 年 5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出台了出口管制新规, 要求使用美国芯片技术和设备的外国公司,要先获得美国的许可,才可以将芯片供应给华为及其关联企业。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坦言,华为作为 ICT 的设备和终端公司,能够做好产品的设计、集成电路的设计,但是超出这些之外的很多能力华为并不具备。

    实际上,芯片产业链是个全球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华为海思具备的芯片设计能力只是其中的一环,比如芯片代工制造就要依赖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等企业。据外媒分析,如果台积电的代工受到影响,华为或可将订单转向中资背景的中芯国际生产,使用国产设备完成一些芯片订单。不过中芯国际在工艺制程上与台积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从美国此次的出口管制新规来看,这个第三方购买芯片的方式能否可行,也是未知数。

    (摘编自《华为再遇生死时刻:芯片供应被掐断能否安全渡劫?》)

    材料三 

    中国的强项在于芯片的 IC 设计,但制造方面则远远落后。中国之所以在芯片切割制造方面落后,主要是因为工艺难度太大,再加上建设集成电路厂的投资弥巨,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这种投资只会不断加大。再加上很多切割设备需要全产业链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造,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储备不足,甚至还有技术断层。美、日、欧洲又不肯出售相关设备,导致我国在芯片生产领域始终无法快速进步,必须长期依赖台湾地区的代工厂。即便如此,其实台湾代工厂的很多加工设备也是购买自美国、日本,或者由其提供相应的驱动软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市场问题。芯片制造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其纯利高达 90,而毛利则超过 200。芯片厂商每年必须投入巨资迭代产品,然后通过庞大的市场测试产品的可靠性,获得数据以后改进下一代产品。但中国的芯片业起步太晚,市场早已被美国把控,想要后来者居上,难度极大。

    (摘编自《触目惊心!人所不知的中美芯片产业差距》

    材料四

    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 72 万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 40 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 32 万人。芯片人才的培养,从教育层面来看无非两个认识:一是数量上的重视。比如日本之所以牢牢扼守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上游的地位,恰在于强大的教育作支撑。二是结构上的优化。不能只重技术应用层面而忽略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要从资源配置和就业导向上纠正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学习系统结构,而对计算机应用更上心的怪象。

    芯片人才要在企业站上“C 位”。对于企业来说,要在产教融合中唱大戏,要朝着百年基业去拼积累。一方面与高校等机构合作培养“订单式芯片人才”,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生产布局上“等得及”芯片人才的杠杆效用。储备并善待芯片人才、用好并管好芯片人才,这是相关企业从“挣快钱”中走出来的关键。 

    (摘编自《一颗“中国芯”,牵动亿人心》)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七年以来集成电路都是我国进口大宗商品,贸易逆差巨大,2018 年逆差已超过 2000 亿美元。 B . 4-2019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整体呈起伏式上升趋势,2020 年进口额可能出现下跌。 C . 2014-2019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均价都高于出口,反映出我国集成电路产品竞争力还不强。 D . 2019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回落,说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减少,国产芯片产量有所提升。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 2018 和 2019 两年我国芯片出口额大幅增大,但芯片进口金额居高不下,可见我国芯片仍然相当依赖进口。 B . 2019 年华为依靠多重“备胎”一定程度上顶住了封杀压力,今年美国商务部再出新规,华为突围之路不明。 C . 中国的强项在于芯片的 IC 设计,如果解决了芯片制造的设备问题,就能消除中美两国芯片产业的差距。 D . 我国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不愿意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而热衷于计算机应用,这需引起高度重视。
    3. (3) 芯片供应被掐断,自主造“芯”是必由之路,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实现自主造“芯”。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石河子秋色梁衡

        ①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虽近晚秋,太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人皆以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二十三摄氏度。街上菊花开得正盛,全色与红色居多。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绕着楼,沿着路,静静地闪耀着她们的光彩。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才开的。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簇拥着,仰起小脸笑着。蜜蜂和蝴蝶便专去吻她们的脸。

        ②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一来新疆,我就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 同样一个品种,到这里就长得特别的大。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 足有二尺长。她不是纤纤女子,该是属于丰满型的美人。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花斛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而衬着那花的宽厚的绿叶,使人想起小伙子结实的胸膛。这美人蕉,美得多情,美得健壮。这时,她们挺立在节日的街心,拉着手,比着肩,像是要歌,要说,要掏出心中的喜悦。有一首歌里唱道:“娘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这正是她们的意境。

        ③石河子,是一块铺在黄沙上的绿绸。仅城东西两侧的护城林带就各有一百五十米宽, 而城区又用树行画成极工整的棋盘格。格间有工厂、商店、楼房、剧院。在这些建筑间又都填满了绿色——那是成片的树林。红楼幢幢,青枝摇曳;明窗闪闪,绿叶婆娑。人们已分不清,这城到底是在树林中辟地盖的房,修的路,还是在房与路间又见缝插针栽的树。全城从市心推开去,东西南北各纵横着十多条大路,路旁全有白杨与白蜡树遮护。杨树都是新疆毛白杨,树干粗而壮,树皮白而光,树冠紧束,枝向上,叶黑亮。一株一株,高高地挤成一堵接天的绿墙,一直远远地伸开去,令人想起绵延的长城,有那气势与魄力。而在这堵岸立的绿墙下又是白蜡。这是一种较矮的树,它耐旱耐寒,个子不高,还不及白杨的一半,树冠也不那样紧束,圆散着,披拂着。最妙的是它的树叶,在秋日中泛着金黄,而又黄得深浅不同, 微风一来就金光闪烁,炫人眼目。这样,白杨树与白蜡树便给这城中的每条路都镶上了双色的边,而且还分出高低两个层次。这个大棋盘上竞有这样精致的格子线。而那格子线的交叉处又都有一个挤满美人蕉与金菊的大花盘,算是一个棋子。

        ④我在石河子的街上走着,以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它,打量着这个棋盘式的花园城。这时夕阳斜照着街旁的小树林,林中有三五只羊在捡食着落叶,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绕树嬉戏。落日铺金,一片恬静。这里有城市的气质,又有田园的姿色,美得完善。她完全是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的一幅彩画。我想这彩画的第一笔,应是 1950 年 7 月 28 日。这天,刚进军新疆不久的王震将军带着部队策马来到这里。举目四野,荆棘丛生,芦苇茫茫,一条遍布卵石的河滩,穿过沙窝,在脚下蜿蜒而去。将军马鞭一指:“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城现在已出落得这般秀气。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勤劳的祖先不知为后世留下了多少祖业。他们在万里丛山间垒砖为城,在千里平原上挖土成河。现在我们这一代,继往开来,又用绿树与鲜花在皑皑雪山下于千里戈壁滩上打扮出了一座城,要将她传给子孙。他们将在这里享用这无数个金色的秋季。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饱览石河子秋景,生动描写了菊花、美人蕉、树木等自然景观,也对石河子的城市生活进行了描写。 B . 第①段说石河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苦寒之地,点明了作者对石河子秋日的整体感受——赛过春日。 C . 第②段,作者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美人蕉红艳、肥美、高大的形态, 惹人喜爱。 D . 文章结尾处饱含深情,既有对石河子早期勤劳的建设者们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肯定。
    2. (2) 请简要概括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3. (3) 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秋天”,其秋意和感情各有异同。请加以评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5 分) 
  • 4. 课内文言文翻译。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③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县人。父棱,两浙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副使。徽少强勇,不与诸弟类。尝于山庄构小茅斋,辄私署军州押衙,纪于栋。乡里见焉惊,因闻于棱。棱亦加责, 徽对曰:“大丈夫何止一军事押衙耶?”始从军,无事人之志。及棱归武肃王 , 乃从父命而尽心于吴越。开平中,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徐绾之叛,徽驰自新登,时贼将聚木焚北门,徽使持火钩取其木,先焚之,遂不得聚,贼计遂罢。时有劝王东保会稽,徽按剑曰:“不济,当同死于此。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武肃王纳之。睦州陈询之贰吴越也,王以徽为询姻.娅.,颇疑之,乃使马绰伺其意。徽曰:“陈氏负恩背义,自贻覆族之祸,徽既姻娅 , 义当见疑。然累书以谕之,皇天后土,苟或鉴照,则拔城获书,方明徽心耳。”俄有睦州厅吏来降,持徽所遗书至。武肃王嘉叹久之,赐徽钱一百万。武肃王每会王人,必指之曰:“此杜丞相,今日尘忝多其力也。”忠献王时,其孙昭达为内衙都监使,盛治第宅,强徽观之,曰:“乳臭儿 不谙事乃尔。”后昭达果以罪诛。及春秋高,尚能骑射。尝击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初,棱将亡,散家财与诸子,惟徽但授一。棱曰:“此吾历任所秉者,唯汝能传之。”徽历官自武安都将、国子祭酒 , 至泾源、昭化等军节度使,累官吴越国丞相兼中书令,封郧国公,皆自国初至忠献王以来奏授也。凡子弟孙侄,多连姻公室,朱紫车马充溢门庭,有国以来莫比其盛。卒年八十八,谥曰威烈。

    (选自《吴越备史》)

    【注】①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②尘忝:谦词,意为自身才能不足, 有辱于所任职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

      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B . 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

      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C . 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

      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D . 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

      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姻娅,指亲家和连襟,我国古代六亲之一。后泛指姻亲,即有婚姻关系的亲属。 B .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所拿手板,用于记录君命,亦可记所要陈奏内容以防遗忘。 C . 国子祭酒,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国子监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也是教育管理机构。 D . 朱紫,指红色和紫色的官服,古代常用服色来区别官位,朱紫是低阶官员的服色。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建徽特立独行,胸怀大志。他年少时就表现出秉性卓异的一面,不甘于屈身下位,志向非同凡俗。 B . 杜建徽尽心国事,平叛有方。徐绾发动叛乱,他迅速前往应敌,指挥手下巧妙破坏了叛贼的焚门之计。 C . 杜建徽察微知著,富有远见。孙子昭达大肆兴建住宅,他预言昭达将招致杀身之祸,后来果然应验。 D . 杜建徽深受重用,名位尊隆。从武肃王到忠献王,对他都屡加封赏,他家族兴盛,自身也位尊寿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

      ②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别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典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成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 .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2. (2)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 7. 默写
    1. (1) 《赤壁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曹操赤壁大战前豪迈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2. (2) 《离骚》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

    3. (3) 《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____    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各级政府对“新基建”布局已久,高度重视。2020 年,____ 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新基建”的对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____ 。在抗疫期间,“新基建”正当其时助力抗疫情稳增长。在后疫情时代,( )。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在内的智慧城市将会全面数据化,人们生活将会更加便捷。二是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人机助于需求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 货机器人正重构物流生态,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____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波及 倍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B . 波及   备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C . 涉及   倍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D . 涉及 备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 B . 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 C . “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 . 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入等,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 B . 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还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C . 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而且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D .   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
四、作文(60 分) 
  • 9.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百年党史著风云,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 就必然要践行党史学习教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道阻且长,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作为拥有“红色基因”的中国青年更要在党史学习中积极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使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然而调查统计, 当代许多青年对中国百年党史认识不清,知之甚少。党史学习热情不高,感觉枯燥无味。

        作为革命后继者的青年人,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请你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当代青年“学习百年党史,践行党的先进文化”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必须使用所学论证手法,引用习近平经典句子;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