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21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0 浏览次数:113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b >语文积累(15分)</b>
  • 1.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小学生活(①)难忘,(①)同学和老师bǐ cǐ间冲满了浓浓的情谊。(②)让我们打个比方的话,它(②)像我们人生lǚ tú中最美的一段航程吧!我们一路chéng fēng pò làng,(③)见正浪花的欢笑,(③)承受风雨的qīn xí。(④)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艰难与挫折,(④)我们不忘zé rèn,不会kǒng jù。什么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相信,路在脚下!

    1.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bǐ  cǐ

      lǚ  tú

      chéng  fēng  pò  làng

      qīn  xí

      zé   rèn

      kǒng jù

    2. (2) 给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关联词。

      A.既……也……

      B.如果……就……

      C.之所以……是因为……

      D.尽管……但是……

    3. (3) 语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错字:改正为 ②错字:改正为

    4. (4) 毕业联欢会需要主题标语,下面最合适的一条是      
      A . 迎接团徽的召唤 B . 师恩难忘,友情长久 C .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D . 花香伴书香,名家进心灵
二、<b >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填涂正确的选项。(12分)</b>
  •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fù)/乐场(yú)/有趣味(rǎo) B . 除(tī)/赤裸裸(luǒ)/翻箱柜(dǎo) C . 弱(cuì)/时针(nì)/奄奄待(bì) D . ( huáng)/望远(jìng)/见天日(chóng)
  • 3. 下面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见微知著/鸿篇巨 B . 司空见/娇生 C . 然置之/不关心 D . 挑拨离/红白相
  • 4. 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排序是(   )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____;拥有充实,就舍弃了____;拥有踏实,就舍弃了_____,不论是有意丢弃,还是意外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____吗?

    ①虚伪

    ②无聊

    ③浮躁

    ④境界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①②④
  • 5. 与“傲慢、习气、习惯、老当益壮”的感情色彩排列顺序相同的组是(   )
    A . 骄横/蛮横/佩服/老气横秋 B . 狡猾/固执/精神/宝刀不老 C . 犹豫/恶劣/惯性/老谋深算 D . 舒适/善待/恩赐/流连忘返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B .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C . 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D . 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老班长表情和语言能感受到老班长对同志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B . 《鲁滨逊飘流记》主要讲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时,前往非洲途中流落荒岛,独自一人在荒岛,历经艰险,凭借智慧和勇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 C .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王维对好友元二深深的惜别之情。 D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宋代词人王观,他在这首词中主要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b >解答题(13分)</b>
  • 8. 请以“细雨”为内容,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拟人句:

  • 9. 课文积累。
    1. (1)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在,八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我的日子,没有音,也没有影子。
    2. (2) 《学弈》中,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所持的观点分别是。(用原文回答)
    3. (3) 古诗中有不少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如让我们联想到七夕节的“盈盈一水间,”,如描写中秋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同时也有不少跟季节相关的诗:听到春雨,杜甫写下“”;看到红杏,叶绍翁写下“”。
    4. (4) 妈妈常常用古语教育我“”,不要乱花钱,过富有的日子时要想到以后还可能过贫穷的日子。还叮嘱我“”要多听别人的劝告。
    5. (5) 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作的著名演讲,就是《》,其中引用司马迁的一句话是“人固有一死,”。
四、<b >部分阅读(30分)</b>
  •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 ______,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里,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本篇选自《笑林》。作者邯郸淳,三国时期人。②俄:一会儿。③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④圣人:才智超常的人。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无所出

      ②遂依而

    2. (2) 联系上文,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可入 B . 可入也 C . 截而入
    3. (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B .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C .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初竖执之”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及也 B . C . 遂依而截
    5. (5) 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觉得以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遇到事情要学会变通,多角度思考,不要片面与固执。 B . 要虚心求教,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C .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型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 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 (1) 判断正误。

      ①无线定位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②“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这一段使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③选文第⑥﹣⑧段介绍了计算时间差定位、根据信号场强定位和测量入射角度定位三种手机定位技术。

      ④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确定其大致位置是很困难的。

    2. (2) 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手机的位置,之所以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是因为
    3. (3) 选文第⑧段中划线句中,加点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
  • 12. 阅读下面选文。

    土地

        ①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②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③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 , 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电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上垂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④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⑤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⑥“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吃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

        ⑦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⑧那才是人类culture 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选自韩少功的《土地》,有改动)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历历在目:

      ②若无其事:

    2. (2) 读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作者运用 ,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3. (3) 请结合第⑥自然段,题目“土地”的两个深层含义分别是。(此为双选题)

      A.生命的根基

      B.远古的秘密

      C.伟大的苏醒

      D.文化的源泉

    4. (4) 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B . “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了解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C . 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作者主要是担心西方文化对我们的不良影响。 D . 作者从自己种菜的小题人手,引发对“土地”“文化”“生命”等大主题的思考。
    5. (5)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读了这篇散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什么新的感受?
五、<b >习作(30分)从下面两道题中选择一题,写一篇习作。</b>
  • 13. 写作要求: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②书写规范、整洁;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劳动的滋味

    提示:包馄饨、烧菜、挖荠菜、整理书房、制作手工……请选择你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分享其中的感受。

  • 14. 写作要求: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②书写规范、整洁;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难忘那次选择

    提示: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选择,比如选择诚信、选择谦……请以“难忘那次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选择的过程写具体,把难忘的原因写清楚。

六、<b >附加题(24分)</b>
  • 15. 根据提示,写出带有“海”字的成语。
    1. (1) 泛指全国各地:
    2. (2) 比喻危险之地:
    3. (3) 形容东西难找:
    4. (4) 比喻没有消息:
  • 16. 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 . 《封神演义》 B . 《水浒传》 C . 《说岳全传》 D . 《三国演义》
  • 17. 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   )
    A . 赤壁之战 B . 草船借箭 C . 三顾茅庐 D . 毛遂自荐
  • 18. 被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的是(    )
    A . 李白 B . 王维 C . 杜牧 D . 白居易
  • 19. 下列说法与《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 B . 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贝琪•撒切尔,她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 C . “不一是二号一 在十字架下面。”这里的“二号”指的是某个旅馆的房间号码。 D . 《挽救穆夫•波特》这段章节写到法庭上审问坟地里发生的那起谋杀案,汤姆到法庭上去做证人,说出了这件事的真相。
  • 20. 下面不是鲁迅先生写的作品是(    )
    A . 《沉沦》 B . 《呐喊》 C . 《朝花夕拾》 D . 《野草》
  • 21. 拟题。毕业前,老师要求每人出一期以“时光”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根据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再设计一个栏目标题。

    栏目一:点击时光的成语

    栏目二:吟诵时光的诗作

    栏目三:

  • 22. 将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说:“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                       

    ①如今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

    ②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

    ③所以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找回到书本

    ④曾经易如反掌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②④③①
  • 23. 根据句子意思,在横线上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 , 艳丽的桃花,热情的杜鹃花,美丽的海棠,到处花香醉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