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2-05-16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乳源月考) 托起下列哪个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N(   )
    A . 一袋方便面 B . 一把学生用的椅子 C . 一枚大头针 D . 一只普通铅笔
  • 2. 奶奶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 . 把鸡蛋向碗边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因为鸡蛋对碗的力小于碗对鸡蛋的力 C . 饺子上捏出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D .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3. 下列措施中,用来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 . 为了防止传送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一些 B . 在汽车轮胎上装防滑链 C . 擦黑板时用力按黑板擦 D . 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 4. 下列实验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的是(   )
    A . 液体从侧壁喷出 B . 连通器 C . 覆杯实验 D .  蚊子尖嘴插入皮肤
  • 5. (2020八上·涡阳期末) 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瓶底和瓶盖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 ,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 , 则(  )

    A . pA>pB , FA>FB B . pA<pB , FA=FB C . pA<pB , FA>FB D . pA=pB , FA<FB
  • 6. 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则小球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F B . F=F>F C . F>F=F D . F<F<F
  • 7. (2014·来宾) 澳大利亚用“蓝鳍金枪鱼”水下航行器下海搜索失联的“马航”客机,航行器在水下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B . 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C . 压强不变,浮力变大 D . 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 8. 如图所示,先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然后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锁摆回后能碰到鼻子 B . 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 . 铁锁的机械能始终不变 D . 铁锁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 9.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B . 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 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 .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 10. 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4m,用大小为5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做功10J B . 有用功2J C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二、填空题
  • 11. 排球比赛中,某同学用双手扣回远处飞来的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手感到疼,说明
  • 12. 建筑工人使用铅垂线很快能检测出墙壁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的道理;利用水平仪可以检测窗台是否水平,如图,判断窗台(选填“左”或“右”)端高。

  • 13. 如图所示,用20N的力握住装10N水的轻质瓶子悬空静止不动,此时手给瓶子的摩擦力N;若将手的握力增加到30N,则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力是N。

  • 14. (2021八下·歙县期中) 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 15. 小萌同学的体重是450N,当小萌正常走路时它对地面的压力是N;,与她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相比,她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六楼,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柱逐渐(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生活中使用高压锅是为了增大锅内的气体压强,从而提高液体的

  • 17. 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ρ和ρ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ρ , 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重力分别为G和G , 则GG(此题两空均选填“<”“>”或“=”)。

  • 18. 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潜水艇上浮时,在浮出水面之后继续向上直至静止的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9. (2020·滨海模拟) 物体在大小为5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米,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瓦;若物体重20牛,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焦。
  • 20. 如图所示滑轮组,工人师傅用125N的拉力把重为200N的箱子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笤帚是(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三、计算题
  • 21. 玻璃杯中装有重3N的水,杯子的底面积为20cm2 , 杯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000Pa,若玻璃杯受到的重力是2N(取g=10N/kg;ρ=1×103kg/m3)。求:
    1. (1) 杯内水的深度;
    2. (2)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
  • 22. 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站在漂浮于水面的木筏上,木筏的体积为0.4m3 , 木筏的密度为0.6×103kg/m3。(g=10N/kg;ρ=1×103kg/m3)求:
    1. (1) 木筏的重力;
    2. (2) 木伐排开水的体积。
四、简答题
  • 23. 小明和小亮参加班级大扫除,打扫完后,两人发现衣服上粘有一些灰尘,两人相互用手拍打衣服,衣服上的灰尘就掉落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灰尘掉落的原因。
  • 24. (2020·营口) 在沙滩上游玩时,亮亮看见沙滩车在松软的沙滩上自由飞驰,他发现沙滩车的轮胎做得比普通车的轮胎宽很多,而且轮胎上有许多又深又粗的花纹,请你解释这两种现象。

  • 25. 小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观察到,当马路中间有汽车驶过,道路两侧的落叶会向马路中间运动,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帮他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作图题
  • 26.             
    1. (1) 如图,物体A随板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2. (2) 如图所示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示位置,请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3. (3) 如图,站在地面上的小华,借助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六、实验题
  • 27.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 (1) 甲、乙、丙三次实验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运动;
    2. (2) 图甲中根据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3. (3) 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4. (4) 北方城市常常在大雪后将煤渣撒在结冰的路面上来增大摩擦,这是应用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 28. 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雨猜想:

    ⑴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⑵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速度有关。

    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雨用同一个斜面,同一个长木板和同一个纸盒,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测出每次实验中纸盒移动的距离,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上述实验中:

    1. (1) 小雨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 (2)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通过上述办法来判断动能大小。
    3. (3) 对比乙、丙实验,能否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理由是
    4. (4) 对比甲、丙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 29.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问题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 (1) 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2. (2) 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3. (3)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圆柱体的体积是m3 . (g取10N/kg)
    4. (4) 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kg/m3
  • 30.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 (1) 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螺母向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在杠杆的A点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在杠杆的B点处应挂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平衡,如果改为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然处于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