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西汉初年黄老学说盛行,至汉武帝时期却大兴儒学。治国方针和学术思想出现如此“大换位”,原因何在?儒学的上升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汉初以来经济社会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一是儒学主张的德政、仁爱、忠孝、君臣等级制度等,本来就是古代农业宗法社会适宜的治国指导思想。汉初以来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正是从儒家思想出发,对施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成效人所共见。二是西汉初年社会残破、经济凋敝,亟须休养生息,恢复民力,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大受尊崇,经过七八十年的努力,到武帝初年,汉朝已经具备强盛的国力,粮食、财物储备充实。“家给人足”,鼓吹“无为而治”已不合时宜,主张以经议政、积极作为的春秋公羊学说恰恰适应这种需要。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经》的三传之一,专讲“微言大义”,被认为是“为汉制法”。它倡导“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国家统一;主张历史演进的“三世变异说”,要求“改制”,革除旧法、创立新法。董仲舒因推阐《春秋》之义,成为群儒之首;公孙弘因为发挥《春秋》学说,策论经武帝亲自阅卷,拔为第一,后平步青云,当了丞相。董仲舒依据《春秋》经义提出的多项施政建议,都得到武帝采纳。

    武帝以后盛行的《舂秋》学,实已兼有最高理论权威和法律标准的双重地位。首先,是拿来作为决定皇位继承难题的依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幼小的昭帝继承武帝皇位未久,发生了有人假冒为卫太子出现于长安未央宫门事件。京兆尹隽不疑引用《春秋经·哀公三年》中卫国太子蒯聩违背父命出奔,此后被拒于国门之外的史实,平定了一番纷争,冒充太子者当即被逮入狱。昭帝对隽不疑大加称赞,要求大臣们都以他为榜样,“用经术明于大谊”。昭帝卒,因无子嗣,立昌邑王刘贺继位,结果二十七天便被大将军霍光等联名上奏皇太后将其废掉,其根据就是《公羊传》所言“王者无外”,因而迎立汉宣帝刘询。

    其次,当时也常常用《春秋》决狱。武帝时,张汤为廷尉,即奏请征用博士弟子通《春秋》者补为廷尉史,因为熟习《春秋》即能判案治狱。当时用《春秋》断狱形成风气,董仲舒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元朔六年,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胶东王、江阴王阴谋策应,因计划败露伏诛。汉武帝令董仲舒弟子吕步舒,“持斧钺治淮南狱,以《春秋》谊专断于外,不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当时的大臣奏议也往往引《春秋》作立论之根据。宣帝即位后,博士谏大夫王吉上书,引《春秋》之义,要求选择良史,以正风俗。丞相魏相、山阳太守张敞先后上书,据《春秋》讥世卿,要求削除霍氏权力,提高皇帝威权。

    西汉时期把《春秋经》作为治国施政的依据和学术思想的权威。其中有两点尤其有启示意义。其一,一个时代盛行什么学说,其深层原因应从社会状况及其变迁去找。其二,一种学说若想做到“与时俱进”,应当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否则其优势可能转变为劣势。董仲舒的学说是儒学与阴阳五行说的结合,他大讲阴阳灾异,助长了西汉后期鬼神迷信的严重泛滥,直至王莽利用图谶之说取代了刘姓政权。至西汉末年,出现了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论争,以讲《左传》为中坚,重史实、重训话的古文学派,压倒了以讲《公羊传》为中坚,重解释引申义理的今文学派,中国学术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摘编自陈其泰《西汉人心目中的〈春秋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取代黄老学说大行其道,这是适应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也蕴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B . 《春秋》体现的儒家思想与德政、仁爱、忠孝、君臣等级制度等-脉相承,与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的施政建议一致。 C . “公羊学”专讲“微言大义",倡导“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国家统一,主张“三世变异说”,也鼓吹“无为而治”。 D . 主张以经议政、积极作为的“公羊学”在武帝时盛行与当时汉朝强盛的国力,粮食、财物储备充实等社会状况密不可分。
    2. (2) 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春秋》学在武帝以后盛行,兼有最高理论权威与法律标准的双重地位,表现为董仲舒依据〈春秋》经义提出的多项施政建议,都被武帝采纳。 B . 汉昭帝无子嗣而去世后,在昌邑王刘贺继位的问题上,大将军霍光等依据了《公羊传》中的“王者无外”的原则,奏请皇太后废掉刘贺而迎立刘询。 C . 《春秋经》在汉代已成为决定皇位继承难题的唯一依据, 昭帝时,京兆尹隽不疑就曾引用《春秋经·哀公三年》的史实,平息了假冒卫太子事件。 D . 《春秋经》是汉代决狱的重要依据,汉武帝时期的张汤为廷尉时,奏请熟习《春秋》者为廷尉史,童仲舒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来总结断狱经验。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对“公羊学”在汉代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 公羊学”兴起是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扶植、董仲舒等人弘扬合力而成的。 B . 第四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春秋经》在治国理政以及学术理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无可置疑的地位。 C . 作者认为,一种学说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功能,董仲舒学说沦为王莽篡权的依据,就从反面佐证了此点结论。 D . 西汉末年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论争,奠定了重史实、重训诂、以讲《左传》为中坚的古文学派的地位,结束了《公羊传》的统治地位。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1985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二年中华书局的中译本将“involution”翻译为“内卷”“内卷化”。自此,“内卷化”进入汉语学术界。研究者以此来概括中国农业生产、国有企业生产、政治制度,以及学术研究出现的“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

    目前为人熟知的是“内卷”被作为一个网络高频词,形容工作或考试的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只要是没有产生发展或创造等质变,却在形式上疯狂扩张的、人员投入上越来越紧密的,似乎都可以纳入到内卷的范畴之中。

    在今天的网络上,人人都是在吐槽、批判或反思的情况下“内卷化”的,描述者是他们,被描述者往往也是他们。换句话说,他们要描述的是自己或同类人的处境,表达诉求,渴望改变。强烈的判断是需要的。黄宗智界定后的“内卷化”反而与此契合。如果一个人感受到人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坠,最终陷入不知何时休的重复人生,拼命竞争,就可能说他“内卷化”了。而原来的involution并不必然意味着停滞、下坠,也不必然意味着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甚至还可能意味着“知足”, 或至少并未认为那是问题。

    (摘编自罗东《现在流行的“内卷”,从34年前就开始被误读》,有删改)

    材料二:

    大学生对“内卷”不适应,既正常又不正常。说正常是因为,在成长中,这种焦虑是迈向成熟的必然阶段,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说不正常是因为,以往不少高校学业环境相对宽松,大学生稍一努力就能实现较大突破,让成功变得容易。不少大学生陷入“内卷”,感到焦虑,与缺乏科学规划也有很大关系。大学生需要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从盲目的同质化和一体化竞争中走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走差异化、个性化的路子,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一样的我”。

    (摘编自堂吉伟德《如何看待“内卷”不该是一道人生难题》,有删改)

    材料三:

    澎湃新闻:“内卷”这个词现在很火,我想确定一下你的意思,我们当下在谈“内卷”的时候,其实是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的?

    项飙:从职场这个角度,可以说“内卷”是对现在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用资本主义这个词不太精确。因为资本主义最早起源的地方,比方英国,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最好的,可能是德国,在这些国家并没有出现这种“内卷”现象,所以它是有一点中国特色的。

    “内卷”背后,可能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和生活和资源分配方式。

    首先是市场竞争。但是很多竞争其实不是市场性的,比方说教育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市场性的,但是它会模拟市场竞争,让大家来参与。

    然后是“高度一体化”。今天讲的“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不分化,大家认准一个目标,为同一个唯一的目标活着。在中国,大家面临的压力不仅是说你要往上走,而且不允许你往下走。全国人民朝着一个目标去,要多赚钱,要买一百多平的房子,要买车,一定要成家等。大家高度一体化,都要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争夺一样东西。

    澎湃新闻:我想接着退出竞争聊一聊,你观察到中国社会的竞争几乎不允许退出?

    项飙:现在“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没有退出的机制,不允许你退出。你要往下走,要退出竞争,过自己的生活,你面对的道德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整个社会的稳定,整个社会的所谓发达都是靠这种白热化的竞争维系起来的。退出机制很重要。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机制,孩子上学不好,让他有别的好的出路。

    (摘编自《澎湃新闻专访: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中“内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有产生质变而在形式上疯狂扩张、人员投入愈发紧密,当前都必须纳入“内卷”范畴。 B . 材料一中,黄宗智等研究者用“内卷”来概括中国农业生产等领域出现的“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 C . 材料三中,项飙认为从职场角度看,“内卷”是对现在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有一点中国特色。 D . “内卷”可能使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即使不少竞争并不是市场性的。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网络上“内卷化”的含义和黄宗智的界定相契合,但和原来的involution含义不同。 B . 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走差异化、个性化的路子,可以从盲目的一体化竞争中走出来。 C . 大家在吐槽、批判或者反思的情况下使用“内卷化”来表达诉求、渴望改变的做法很正常。 D . 现在社会没有竞争退出机制,比如高中生成绩不好想退出竞争,常会面临道德压力。
    3. (3) 当今社会,怎样才能使大学生走出“内卷"带来的焦虑?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猴变

    陈博文

    栋悟一家人忽然变成猴子的怪事,已经传遍这一带的山村了。

    不少好奇者跑到村里来看看究竟是谣传还是事实。然而,大家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们既见不到栋悟,也见不到猴子,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

    那是一间栉叶盖顶的小木屋,两扇木板门已斑驳破旧,外边还加上一把锁头,从门缝、墙壁的缝隙里可以窥见屋里边一片凌乱,显然是很多天没有人来过。

    邻居老阿婶对围观的人群说:“栋悟一家人变成猴子了,要找他们可到后山上去,不过你们要高呼他的名字,他就会从树上跳下来,带些食品去给他们吧!很可怜的!”

    “这样说,栋悟真的变成猴子了?”

    “那还会有假,全家人都不见了,岂能说着玩的?!"

    栋悟住在这村子已很久了。他家种了一小片玉米园,家里还有三把猎枪,是他和两个儿子阿保、阿护的谋生工具。他向来就靠捕猎山区里的动物和种点粮过活。不过,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生活是十分困苦的。

    自从这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地带,被宣布即将变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后,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保委会宣传队到村里做宣传,他们说到山区各种禽兽,被人们死捕活捉已濒临绝种,如不设法制止滥捕滥杀,将来我们的子孙就见不到各种动物了。他们要求当地居民,尤其是以狩猎为生者与政府合作,不要再屠杀山区动物,让它们繁殖滋生,让这片辽阔山区再现蓬勃生机。

    当这批演说家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之际,栋悟一肚子怨气爆炸了。他一跃而起,大吼一声说:“你们这批城市来的家伙,知道山里人的困苦吗?禁止捕猎,我们只有喝西北风了。滚!滚回去,不要干涉我们,不听话送你们几声鸟枪……”围观的村民,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劝他们不要闹事。经此一闹,宣传队在嘈嘈杂杂的人群中悄然收兵,围观的众多村民也一哄而散。

    此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

    过去,他捕猎的只是野兔、黄羌、獐之类的,现在却是见什么杀什么,简直是有些疯狂了。

    有一次,他竟一口气射杀了三只猴子。向来,很少有人捕杀猴子的,因为经济价值不高,也没有人爱吃猴肉。所以,猎人对猴子可算是仁慈的。然而栋悟却故意杀猴子,为的是向保护环境的人员示威。

    今天,他很幸运猎获一只黄羌。傍晚,父子三人兴高采烈扛着黄羌回家。很久了,没有油腻过口,今晚可要来一味炒黄羌肉,再加一锅酸辣羌肉汤,明天把剩下的卖给芭货佬,最少还有数百泰铢可以赚。他想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就在离家不远处,忽见他老婆伸头缩脑闪在大树后,一见他父子,即迅速迎上来,慌张地说:“不得了,屋子被一群猢狲占了,不是我走得快逃出来,说不定巳被它们咬死。”

    “有这样的怪事,我们快回去看看。”栋悟话还未完,从他屋子里一下子跑出很多猴子来。数百只猴子灰溜溜地朝他们摸来。

    他被吓呆了,正想扣动扳机,忽从树上跳下数只大马猴,迅速将他父子手中的猎枪都抢了去。人猴形势递转,栋悟大惊失色,急忙拉着妻子掉头就跑,可后面大批猢狲随着追来。他跌趺撞撞,忽然觉得老妻的身躯在迅速缩小;两个儿子也一样在萎缩,而且脸上长出浓毛,屁股上也长出尾巴。他下意识摸自己的脸,哇!自己也是满脸茸毛。他失声惊叫,吱吱几声,原来他们已变成猴,身形也矫健轻盈了。他紧拄着妻子,迅速攀上茂出的大树。他俯视追来的猴群,咦!哪里是猢狲,都是彪形大汉呀!他低着头想不出原因。

    栋悟一家人变猴的怪事终于传开了,不久,各个山村发现很多保护野生动物委员会的标语:

    杀猴子,变猴子!

    杀山猪,变山猪!

    动物保护,人人有责!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一件离奇怪事,这样处理不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 B . 小说中人物名字具有特色,“栋悟”“阿保”“阿护”寓意着“动物保护”,与小说结尾保委会的宣传口号遥相呼应,凸显出小说的主题。 C . 小说将保委会宣传队说成是“演说家”,并形容他们“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说明栋悟对保委会宣传队的言行根本不认同。 D . 栋悟亲眼看到自己与家人的猴变过程,但又说看到的猴子其实是彪形大汉,“猴变”真假难辨,作者这样处理意在引发读者的深思。
    2. (2)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
    3. (3) 小说安排“猴变”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4. 文言文阅读

    舞阳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 , 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

    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县陛下病甚太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县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 .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樊哙被赐封舞阳侯。 B . 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 C . 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文中意思是,樊哙担任刘邦的警卫。 D . 列传,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司马迁曰:“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史记》中有多人的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单人的独传,如《樊郦滕灌列传》。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人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 课文《鸿门宴》中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人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却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 .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人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 5. 古代诗歌阅读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 , 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 , 耕种满田畴。

    [注]①蜀锦;四川传统技艺,成都标志性技艺,织造工艺细腻严谨,配色典雅富丽,皆有寓意。②春鸠:春天的鹅鸟。我国有鳟鸠、果鸠、火斑鸠、皇鸠、金鸠、鹃鸠和斑鸠等,其中有15种鸠是中国特有物种。③矩:规则,法则。④生事:指生计;境遇。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初”字,意味着孟春初来早,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 . 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 . 颔联实写“桃花"“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突显春意的浓烈。 D . 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
    2. (2) 诗的颈联使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蕴含着什么哲理?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 (2)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3. (3) 《鸿门宴》中,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

    屏幕中的剧情( ),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 ),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评论内容( ),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跌宕起伏  络绎不绝  五花八门  耳目一新 B . 荡气回肠  纷至沓来  五花八门  焕然一新 C . 跌宕起伏  纷至沓来  斑驳陆离  耳目一新 D . 荡气回肠  络绎不绝  斑驳陆离  焕然一新
    2. (2)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黑茌苍的脸上不知是密匝匝的络腮胡子,还是一丛被踩过的乱糟糟的茅草。 B . 暮色灰黄而凉炎,本来就宁静的黄昏,静止了一般。 C .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D . 这块地好似巴掌大点,怎能建房子?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弹幕”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江面上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B . 这只名叫“轰炸机"的秃鹰,当时正准备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 叫做“发扬国光"。 D . 我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讲得确实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 8. 语言文字运用
    1.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为什么在寒冬时节,人容易抑郁呢?心理学研究发现,①,因为光照直接影响了人体内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分泌,而这两种物质又直接影响了人的情绪状态,一方面,人体分泌的血清素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可以让人的情绪更平和。冬天日照不足,②,导致情绪状态不佳:另一方面,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可促进睡眠。褪黑素白天分泌少,夜晚分泌多。冬季昼短夜长,褪黑素分泌增多,容易让人昏昏欲睡。专家提醒,每天在阳光下坚持至少15分钟的散步,有助于血清素的分泌,让人心情愉悦,同时。③,不易产生困倦感。

    2.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其中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签:“丑”“胖”“矮”……有些标签,是别人给我们的;而有些,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陷在这些标签里,我们不仅会产生焦虑、痛苦的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因为短视,我们会忽略自己其他的优势,无限放大自己的痛苦。

      这就是容貌焦虑。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脸和身体。很多时候,周围环境的影响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自我评价,会带来抑郁、焦虑、自卑和不同程度的社交退缩。“等我怎么怎么样,就都好了”,这是个很耳熟的句式。如果这么想问题,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变好。因为那个“怎么怎么样”会无限添加,我们永远都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长相只是一个方面,这个世界上不只是存在长相这一种评价标准。如果你试着接纳自我,用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不用等到“怎么怎么样”,你就可以变好。人生最重要的是,别被理想自我困住,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实现自我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四、写作(60 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千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