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三单元 /7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7.1《...

更新时间:2022-05-19 浏览次数:1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疟疾,不少人        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之外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

    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        是错的。40多年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团队还发现,(     )。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慧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        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

    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        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 B . 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 C . 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 D . 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B . 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效果独特 C . 双氢青蒿素具有独特的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的效果 D . 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有独特的效果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2.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一封贺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准确或不妥当,请指出并做修改。

    尊敬的屠呦呦女士:

    惊闻您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谨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您和您的团队,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成功提取和发现了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素,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为全球疟疾防控作出了一定贡献。您作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医学科学家,我很敬爱您。您的获奖将激励我们莘莘学子们更加刻苦地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李华

    2015年12月12日

  •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疾病大都是细菌造成的,但如何认识其面目,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①,而且无色透明,即使在显微镜下也是模糊一片。科学家想出了②,细菌不仅在显微镜下展现了它纤细而清晰的身体,③。这样就可依据不同染料所产生的永不褪去的颜色识别细菌类别了。

  • 4. 下面图片是屠呦呦赴瑞典参加诺奖颁奖,发表主题演讲时的情景。请为图片拟一个标题,并陈述理由。(理由至少写出两点)

    标题:

    理由:

二、阅读鉴赏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 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不仅植物药如此,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否意味着中药这个宝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走上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从中药中寻找“下一个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续。据悉,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此前就与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令板蓝根这种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的抗病毒中药,成为首个进入外国实验室接受药效研究的中草药。业内人士表示,中医正越来越为国际所承认,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近年来,中药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重视。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建立的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多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本。

    不过,中医药走向国际仍有不少障碍,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一大问题。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物植物5 000多种,但做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超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而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4年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中,中药有11个,占比只有7.38%。

    而即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原创新药青蒿素,由于缺乏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我国反而沦为世界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地。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痛心不已:“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中国)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

    据报道,由于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的GMP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不过,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通过WHO-PQ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摘编自严慧芳《中药现代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筛选抗疟药物过程中,科研人员查阅了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方向和灵感。 B . 提取青蒿素要防止温度过高,以免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以保存其抗疟性。 C . 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芍药苷等都属于从植物药材中提取的化学物质。 D . 多项证据表明,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和相关活血药物已经得到临床疗效验证。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屠呦呦研究团队具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也熟悉我国的中草药和中医药典籍,最终成功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B . 中药挖掘出更多的类似于青蒿素的药物,将有助于中药现代化,而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会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C . 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影响了中药的使用效果,减小了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D . 只有具备国际视野,采用先进技术,积极通过WHO的GMP认证,我国研制的原创新药才有可能占领国际市场,获得较高利润。
    3.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连花清瘟是一款基于古方研制的创新中药,经现代生物学技术检验,专家发现其有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 B . 北大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筛选到中和抗体,制成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 C . 广州医科大学通过研究,获得了蒲公英若干有效成分或组分,证明了蒲公英多靶点、多通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D .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桑枝生物碱以桑树枝条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此药可用于Ⅱ型糖尿病治疗。
    4.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面对历史悠久的中药宝库,我们应该如何研发?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