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中学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一轮复习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6 浏览次数:66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书写的主要功能是记事、指意、表达意义。但是,发展到后来却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书法也被称为“心画”,画的不是客观对象,而是画心灵所感受到的东西。核心是独特的原创性:写自己的心情,创立自己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在很多方面都和现代艺术的追求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却比西方现代艺术早了一千年。文人对书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后来便发展到将书法的笔墨引入绘画,那么绘画也不再是画自然客体,而是画主观体验。文人画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形成了。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无论是简约古朴的甲骨文,还是气势雄浑的金文,对美的追求都是一以贯之的。但书法成为艺术表现的语言,形成在王羲之时期。他的《丧乱帖》的书写形式经典地表达了他的心境和情感。

    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件作品的内容: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

    大致意思是,时局动乱不堪,祖墓惨遭破坏,实在令人追思难抑,哀嚎不止,痛彻心肝。即使祖墓很快修复了,我也没有机会赶回去凭吊,悲哀之情愈来愈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面对着纸,我泣不成声。

    他的那种悲怆、无奈之情,在文字中表露无遗。古代强调厚葬,给去世的家人准备一个好地方安葬,使他们在那儿能够安享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另外古代还有“祖荫”的概念,祖先的安葬和陪葬的方式,对后代有直接影响。如果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不能在合适的地方安葬祖先,宁可暂时不安葬,也不能随意乱葬。祖坟被破坏当然是很严重的事件,所以才会给王羲之带来这么大的打击。这件作品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古人的生死观,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之间的纽带,永远不会断裂。

    王羲之不仅用文字描述了这种丧乱之际“痛贯心肝”的感受,还用书法的形式把它呈现了出来。这件作品,字体都不平正,轻重缓急变化很大,起始比较沉郁,越写越感到愤慨悲伤,笔走龙蛇,感情随着笔尖恣肆宣泄而出。在绘画中,色彩和笔触能够直接表达情绪。用墨写在宣纸上的中国书法,笔力和笔痕同样能直接表达情绪。王羲之这件书法,开启了以文字的线条形态和结构表达感情的先河。即便你不能完全辨认出王羲之的每个字,也一样能从书法线条的轻重缓急、间架结构里,感觉到书写者速度、力度乃至激动情绪逐步的变化。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说:“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

    从功能性的记事、表意,转变为抒发性的、表现性的创作,这是从古代艺术向现代艺术一个巨大的飞跃。中国不是唯一一个重视书法的国家,欧洲很早也发展出了哥特式的书法,此外阿拉伯书法也非常有名,还有很多种字体。但这些书法的根本目的依然是表述所书写的内容,是用特定的书写规则表达某种意思和装饰性的美感。这一点是很多美术史家从来没有谈过的,我们需要用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古代艺术,才能理解这些变化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曹星原《<丧乱帖>:书法如何成了艺术》)

    材料二:

    对中国人来说,美,是对生活、生命的升华,但它们从来不曾脱离生活,而是与日常生活相连、与内心情感相连。我们看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在上面书写的人,许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时光掩去了他们的脸,他们的毛笔在暗中舞动,在两千年之后,成为被我们伫望的经典。

     

    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王羲之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文字开始时还是明媚的,是被阳光和山风洗灌后的通透,是呼朋唤友、无事一身轻的轻松,但写着写着,调子却陡然一变,文字变得沉痛起来,真是一个醉酒忘情之人,笑着笑着,就失声痛哭起来。那是因为对生命的追问到了深处,便是悲观。这种悲观,不再是对社稷江山的忧患,而是一种与生俱来又无法摆脱的孤独。《兰亭序》寥寥324字,却把一个东晋文人的复杂心境一层一层地剥给我们看。于是,乐成了悲,美丽成了凄凉。实际上,庄严繁华的背后,是永远的凄凉。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这份凄凉。

    (摘编自祝勇《汉字书写之美》)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追求相似度很高,却早其千余年,可将中国书法看成后者的先声。 B .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说明绘画与书法二者密不可分,材料一的相关分析支持了这一说法。 C . 其他国家也有书法,但相比中国书法其实用功能和装饰意味更明显,表现功能要差一些。 D . 从《兰亭集序》的内容和王羲之的书写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他思考生死问题时的内心感受。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的《丧乱帖》开启了以文字的线条形态和结构表达感情的先河,成为书法艺术的起源。 B . 《丧乱帖》中的“丧乱”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丧乱”,意思是死丧祸乱,都是指战乱。 C . 王羲之的《丧乱帖》和《兰亭集序》都涉及了死亡话题,二者表达了中国古人相同的生死观。 D . 中国古人借助汉字书写来呈现心情,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所写内容才能理解作者情绪的变化。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行笔真如野鹤闻鸣,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B . 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明,形质当于目而有据。 C . 汉字是由“象形”发展而来的,书法就是汉字造型艺术。 D . 如果脱离了汉字的实用属性,书法艺术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4. (4) 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5. (5) 请比较《丧乱帖》和《兰亭集序》两幅书法作品在布局和书写上的不同,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空了的村子里,才两个月,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逃走一人,“皇军”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了。娘儿们无意中一下子就学了“摩登”,把头发都剪短了。部分女子恨起了以前不曾放脚。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这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老婆。她的红裤子是村里最新的,虽然也曾经在山沟里蘸过黄土,但仍不失其鲜明。愿不愿意换,已经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问题是拿什么来换。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她把一包衣服给弄丢了。如今把红裤子换下,她得穿什么呢?

    下午关小双回来了,竟然一下子把问题解决了。关小双在村公所和村长拌了几句嘴,心里老大不高兴,回来看见老婆还穿着红裤子,只呆了一下,就把自己的黑裤子脱下,向她一扔,说:“你换上!”

    老婆看看他。他向老婆看了看,加重声气说:“你换上!”老婆不敢出声,只有服从他这个荒唐的命令。

    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换了,黑绿两色,对比鲜明。年轻的老婆满肚子惊疑,可是不敢作一声,眼泪汪汪地看着丈夫走出门。

    第二天早上太阳才升到树梢头,“皇军”就到安居村来“宣抚”了。他们一共来了11个,可只有十匹马,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马骑。

    “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来就得了。”

    “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抚’的时候,找一担白菜。”

    “行。”

    “找一担萝卜。”

    “行。”

    “再找一百个鸡蛋。”

    村长皱了皱眉头,还是说:“行。”

    十匹马在村公所前吃黄豆,七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鬼子头儿向汉奸说了几句话,汉奸马上转头来说:“要‘宣抚’了,召集全村人到前面场子来听话。”

    全村八十户只到了八十人,不多不少。其中一半是孩子,被村长拉来凑数。一担白菜,一担萝卜,一担鸡蛋,都摆到了村公所门口。

    鬼子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汉奸翻译。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保护中国人民的,八路军是野蛮的“土匪”,大家要向“皇军”报告“土匪”的消息。然后开始问话:“皇军杀人放火吗?”

    “不。”

    “你们怕皇军吗?”

    “不怕。”

    “那为什么‘土匪’来了不走,我们来了就跑呢?”全场沉默。

    蔬菜到齐了,鸡蛋也到齐了,就是自己人还没有到齐。汉奸问老百姓:“皇军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村长打发几个老百姓去找。

    村长自己也去找。他推开关小双的屋门,看见关小双战战兢兢地缩在炕角落里。他觉得又气又好笑:“哈,你关小双今天怎么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说完了才认出面前的竟是关小双老婆。他气得无从笑起,又挨户搜寻去了。半天一无所获。这时雷霆已经在他头顶上响了。糊涂中他却发现自己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

    全村人都慌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说:“他知道,他知道。”“你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见回来。”

    汉奸把话译给胖头儿听,胖头儿向汉奸头顶上爆出去一个霹雳,从汉奸嘴里传出来就变了:“给我把红裤子找来!”

    可是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一转动,数十个一齐向南边转动了,像一阵轻风吹过的麦穗。大家看见一条红裤子大步跑来,全然不是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群兵,穿灰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

    “红裤子来了!红裤子来了!”

    七个鬼子一齐跳上了马,往村北就跑,撇下萝卜、鸡蛋、三支三八式步枪和三匹马。汉奸想骑马,可试了两下,没有骑得上,也放步向北就溜。驼背汉奸没能逃脱,被穿红裤子的关小双抓住了。“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被游击队救下的村长感激得直流泪。“可鬼子马上就回来,”关小双抢上来说了,“我们还想在这里住下去?”

    那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就这么办!这时候在场的已经是五百人。一道长流缓缓地淌向山里去,杂在人流里的还有牲口,驮着女人和小孩。女人和小孩抱着包裹,抱着鸡。

    当夜在游击队司令部,司令听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一个汉奸,夺获了三支步枪、三匹马,都算得关小双的功劳,要好好犒赏他一番。关小双就提出了“只要一套军服”。司令笑了,因为到这时候他才看见关小双还是穿的红裤子呢。一套灰色军衣找来了,关小双立即换上了。然后他把那一套绿袄红裤子弹去了一些尘土,折叠在一起。

    关小双挟了那一叠衣服,走到住那些预备第二天到缝纫厂去的妇女的院子里,找到了自己老婆,把那一叠衣服轻轻地向她膝头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含笑说:“等将来太平了再穿。”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说妇女“学了摩登”,并特意将“摩登”加上引号,是为了讽刺民众不敢反抗。 B . 作者强调汉奸没有马骑,既说明了鬼子瞧不起他,也为下文他被抓住做了铺垫。 C . 五百人的村子,鬼子开会时只有八十人到场,这一细节显示了百姓对鬼子的愤恨。 D . 小说最后关小双向司令提出“只要一套军服”,是因为他才发现自己还穿着红裤子。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家为村庄取名“安居村”有深意,说明这个村庄的村民原本安居乐业,而日军侵略打破了这种宁静的生活,巧妙地暗示了主题。 B . 开篇一句“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先声夺人,一下子营造出一种喜剧氛围,为后面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C . 汉奸和鬼子嘴上说“决不要你们什么”,却搜刮了白菜、萝卜、鸡蛋、黄豆、葱花饼,让读者既感到啼笑皆非又生出无限的鄙夷和痛恨。 D . 作家卞之琳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因此小说中夹杂了一些诗一样的描写语言,比如“数十个一齐向南边转动了,像一阵轻风吹过的麦穗”。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关小双最后那句话的作用。
    4. (4) 请结合关小双和村长两个人物,谈谈你对文本二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梁王武以窦太后少子故,有宠,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地。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延四方豪俊之士,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之属皆与之游。每入朝,上使使持节,以乘與驷马迎梁王于阙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及栗太子之废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 , 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由是怨望。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会田叔等按梁事来,取火悉烧梁之狱辞,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六年冬十月,梁王来朝。上疏欲留,上弗许。王归国。夏四月,王薨。窦太后闻之,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一餐。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四·梁孝王骄纵》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B . 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C . 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D . 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膏腴,这里指肥沃的土地,与贾谊《过秦论》中“东割膏腴之地”的意义一致。 B . 阙下,阙是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阙下即宫阙之下,这里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C . 嗣,嗣字有继承、子孙的含义,文中太后打算让梁王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 D . 伏斧质,质是砧板,斧质即杀人的刑具,也指杀身、杀头,这里是指梁王向皇帝请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深受窦太后宠爱,占据四十多座城市和大量土地,他的珠玉宝器比京城还多,他死后府库中仍然留存巨额财富。 B . 皇帝对梁王也非常宠爱,每次梁王入朝觐见,皇帝都会派使者拿着符节、用四匹马拉的车迎接他,还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辆车,荣宠无比。 C . 栗太子被废掉后,太后想让梁王继承皇位,袁盎等大臣力谏,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此举得罪了梁王,于是他派羊胜、公孙诡亲手刺杀了袁盎。 D . 梁王去世后,太后非常悲痛。皇帝为安慰太后,将梁国一分为五,将梁王的儿子都封为王,女儿也都封有汤沐邑,此举赢得了太后的欢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延四方豪俊之士,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之属皆与之游。

      ②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由是怨望。

    5. (5) 田叔为什么甘冒奇险烧毁“梁之狱辞”?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浑钜中允

    杨巨源

    公子髫年四海闻,城南侍猎雪雾雾。

    马盘旷野弦开月,雁落寒原箭在云。

    曾向天西穿虏阵,惯游花下领儒群。

    一枝琼萼朝光好,彩服飘飘从冠军。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髫”是小孩头发,如《桃花源记》中的“垂髫”,首句写出了浑钜的少年得志。 B . “侍猎”是侍奉皇帝或其他王公出猎,这一句写出了浑钜是皇家近臣,深受器重。 C . “穿虏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浑钜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前线大展神威,为国建功。 D .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风流儒雅的少年俊彦,表达了诗人对浑钜的衷心赞美。
    2. (2) 请具体分析“马盘旷野弦开月,雁落寒原箭在云”一联是如何写出浑钜的武艺精湛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阿房宫在建筑设计上的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杜牧用“”概括了这一特点,并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
    2. (2) 《陈情表》中“”,李密通过计算年龄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暂不应命。
    3. (3) 征引前人诗文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常见的行为,如曹操《短歌行》中“”就直接使用了《诗经》中语句,化用精巧,几无痕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这个电视剧多如春笋的年代,想要找到一部良心好剧________,一部剧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更是难如登天。但《觉醒年代》做到了:它讲述了以《新青年》杂志的创立发展为贯穿,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位位面目各异的_______纷纷登场,演绎着时代的纷繁复杂: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领兵复辟,辜鸿铭在北大讲台上拖着辫子大讲国学……但剧中最具风采与魅力的,依然是那些思想先驱:沉稳厚重、朴实坚毅的李大钊,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陈独秀,目光高远、脚踏实地的青年毛泽东,冷峻孤愤、_____的鲁迅……

    这部剧以厚重的历史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蕴、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具有创新意义的审美表达 , 致敬先驱伟业,颂扬了在那个________的年代里,一批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殊为不易        风流人物      以笔为枪      风雨如晦 B . 难能可贵       风流人物      投笔从戎      风雨如磐 C . 难能可贵       风云人物      投笔从戎      风雨如晦 D . 殊为不易      风云人物      以笔为枪      风雨如晦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它以《新青年》杂志的创立发展为线索,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B . 它以《新青年》杂志的创立发展为贯穿,描绘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C . 它以《新青年》杂志的创立发展为线索,描绘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D . 它讲述了以《新青年》杂志的创立发展为线索,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快速射电暴,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宇宙中的“闪光灯”。它虽然仅持续几毫秒,     ①     , 把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的发电量,以无线电波释放掉。(    )。

    “中国天眼”帮助科学家新发现了许多脉冲星——一种独特的致密星,其中有一类极特殊的磁星,是已知密度仅次于黑洞的特殊天体。     ②     , 能把原子挤成铅笔状,它们在活跃期间会出现剧烈的X射线暴发,很多理论家认为这是快速射电暴产生的源头。

    2020年中国科学家利用“天眼”观测的两个重要成果,刊登在权威科技期刊《自然》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认为,     ③     , 可观测其他射电望远镜无法探测到的微弱信号,是研究快速射电暴的利器。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需要借助“中国天眼”,想看到快速射电暴这种神奇的天文现象 B . 而要“看到”神奇的快速射电暴现象,就需要借助“中国天眼” C . 神奇的快速射电暴现象想要被人们“看到”,就需要借助“中国天眼” D . “中国天眼”可以帮助人们看到快速射电暴这种神奇的天文现象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美育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近代的蔡元培先生更是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但是美育在落地的过程中,却总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某媒体对同学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美育的调查,收集到一些值得深思的声音:

    家长1:美育就是唱歌、跳舞、画画,和考试无关,学点也好,不学没什么关系。

    家长2:学学绘画和音乐挺好,多一门才艺将来升学求职都有用,但是学校不怎么教,想学只能报课外班。

    家长3:我家孩子学习不好,准备让他报考艺术类专业,正在纠结哪个辅导班更好。

    ……

    学生1:我喜欢唱歌,但不喜欢音乐课,老师总讲乐谱,各种符号比数学还难。

    学生2:我们的音乐美术老师总是“被生病”,然后就上数学和英语了。

    学生3:美术课本上那些画,尤其是中国画一点不好看,日韩漫画里的人多漂亮,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着描或者画。

    ……

    你是否听到过类似的声音,是否也有过类似遭遇?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