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质量...

更新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37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 1. 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 . 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 .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 2. (2018九下·鄞州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盖上盖玻片 C . 测溶液pH D . 使用测电笔
  • 3. 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今年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   )

    A . 恒星 B . 行星 C . 卫星 D . 彗星
  • 4. 小科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B . 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 . 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D . 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 5. (2019·浙江模拟) 网球落到水平地面后又会跳起来。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记录一只网球落地后运动过程的照片,  照片中位置1和位置2高度相等,位置3高于位置1和2。则(    )

    A . 该网球在位置1、2和3的机械能相等 B . 该网球在位置1、2和3,位置3的动能最小 C . 该网球在位置1、2和3,位置3的重力势能最小 D . 该网球在位置1、2的机械能相等,在位置3的机械能最大
  • 6. (2020·温州模拟) 下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A . 甲;丙 B . 甲;丁 C . 乙;丙 D . 乙;丁
  • 7. 如果试剂只有水,常温下,不能将各种物质分别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 . BaCO3、Zn(OH)2、Ca(NO32 B . Na、Hg、Ag C . Mg(OH)2、CuSO4、KNO3 D . NaOH、NaCl、NH4NO3
  • 8.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时,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装置,已知R1 >R2 ,则能研究热量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关系的装置是( )
    A . B . C . D .
  • 9. (2018·金华) 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 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 .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 .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10. 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 . 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B . 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 C .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D . 用2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10欧姆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
  • 11. 对下面的图片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 . 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 . 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 . 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 12. 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N B . 在2~6s内拉力F等于7N C . 在0~6s内拉力F等于5N D . 在0~2s内拉力F等于7N
  • 13. (2020九下·杭州月考) 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 . ①﹣Mg B . ②﹣Mg(NO3)2 C . ③﹣H2SO4 D . ④﹣Mg(OH)2
  • 14. (2020九下·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

    ①闭合S1 , 灯L1亮;②断开S1 , 闭合S2 , 灯L2不亮;③再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A . c、d两点间断路 B . 灯 L2所在支路断路 C . 灯 L2 短路 D . c点左侧的零线断路
  • 15. (2018九下·鄞州月考) 如图所示电路,设电源电压不变,灯丝电阻不变。闭合开关,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最小示数是0.2A,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4V,灯L的最大电功率与最小电功率之比为9:4。则 ( )

    A . 电源电压是6V B . 灯的电阻值是20欧 C . 电源电压是4V D .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3.6W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小毛同学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作出如图所示的总结:

    1. (1) 图中①为,和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 
    2. (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l370536875人(包括港澳台地区)。所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填“种群”或“群落”);
    3.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17. 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指纹这种性状特征是由控制的。指纹位于人体的皮肤上,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从免疫角度上看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 18.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观察到棉花着火了,同时活塞向上弹起。

    1. (1) 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因为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选填“增加”或“减少”)造成的;
    2. (2) 以下属于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____
      A . 放在室内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B . 热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塞顶起 C . 冬天,用“哈气”的办法取暖 D . “流星”进入大气层时燃烧发光
  • 19. 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李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 (1) 如图A所示,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实验中发现两边的钩码质量不相等时, 小卡片运动;质量相等时, 小卡片静止,说明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力的
    2. (2) 将图A中的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如图B所示,松开手后小卡片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3. (3) 小郑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发现当两边所挂钩码不相等时,木块也能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20. 如图装置,在两相同烧瓶内装满等量煤油,瓶塞上各插入一根粗细相同的玻璃管,瓶内装入长度、材料相同的电阻丝R和R , R横截面积大于R , 闭合开关,经过t时间后,甲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h(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h。断开开关,当两根玻璃管液面回到原来高度后,向右移动滑片,再闭合开关,仍旧经过t时间后,发现两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都比第一次实验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1. 如图用压强计来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

    1. (1)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 (2) 比较②③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如果想要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和方向的关系,则需比较 三次实验。
  • 22.             
    1. (1) 请选择甲图中的A、B、C、D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示意图,乙图为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

      乙实验证明了甲图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又证明了甲图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

    2. (2) 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
      A . 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B .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梅洋 C . 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 23.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3月9日报道,五角大楼已签署3份合同,开始进行移动式小型核反应堆的设计工作。移动式小型核反应堆也可以用于发电,核能发电利用了原理(请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发电机是利用原理工作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 24. (2019·金华模拟)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的结果。

    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甲图 A 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甲图 B 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⑴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⑵实验步骤: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 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只在胚芽鞘的 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丁组不做处理。

    ③四组都置于不透光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乙图所示。

    ⑶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丙组直立生长,乙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填“尖端”、“尖端下一段”)。

    ②若,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向下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下的一段。

  • 25. (2019九上·柯桥月考) 小李同学为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步骤2:将等质量,质量分数都为10%的稀盐酸倒入烧杯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

    步骤3: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左,右烧杯内,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步骤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1. (1) 根据实验,我们会观察到,天平开始会向倾斜。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 (2) 利用天平,我们还可以计算出,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从而建立相应的坐标关系。如图是小李做出的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坐标图,请帮他补充完整。

  • 26. (2019·金华模拟) 科学小组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 (1) 小红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错误是
    2. (2) 小明同学在测量 A处的电流时, 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 原因是
    3. (3) 同学们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处,闭合开关,测出了电流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并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请你指出他们实验中的不足是,改进方法是

      A 点电流 IA/A

      B 点电流 IB/A

      C 点电流 IC/A

      0.16

      0.24

      0.40

  • 27. (2019·金华模拟) 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如图 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图 2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 f与对应压力 F 压关系的图象。


    1. (1) 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 (2)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3. (3) 增大拉力F拉动平板小车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8. (2019·金华模拟) 小明设计了右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右图 2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 a、b为活塞)。请回答:


    1. (1) 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的纯度,再对图1装置进行加热,加热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2. (2) 为分离得到CO和CO2 , 应该对图2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
    3. (3) 对于 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

      ②Cu2O 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 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 Cu 外还可能含有 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四、简答题(本题有5个小题,共44分)
  • 29. 把一个塑料瓶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对应的小孔,将两根橡皮筋的一端分别穿入瓶底的两个小孔,另一端再穿过瓶盖的两个孔,并使橡皮筋在瓶内成交叉状 再系紧瓶盖外的橡皮筋的两端。用一段细金属丝的一端紧紧系住一个质量约为 50克 U 型的小铁。金属丝的另一端将小铁块系紧在橡皮筋的中间交叉处,扣上瓶盖,拉直橡皮筋,使小铁块位于瓶子的中部,如图所示。

    将制成的塑料瓶从较为平缓的斜面滚下,可观察到瓶子从高处滚下时,先由慢到快再变慢,最后塑料瓶子又会从斜面底部自动往上滚,如此往复多次。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塑料瓶如此运动的科学原理。

  • 30. 如图所示,小科的质量为60kg,再将木棒支在O点,物体挂在A点,OB=100cm,OA=20cm。让该同学站在体重秤上用手将木棒抬到图示位置,此时体重秤的读数为76.2kg。试求:

    1. (1) 试求物体的质量?    
    2. (2) 若此时小科用双手竖直向上缓慢抬起木棒,体重秤的读数将 。(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 31. (2020九上·黄岩期末) 如图,小黄用300N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重5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竖直上升了2m。求:

    1. (1)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
    2. (2) 拉力的功率。
  • 32. 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2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 (1) 7.2克固体混合物中含有CuO克;
    2. (2) 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出化学式);
    3. (3) 计算a的值;
  • 33. 如图所示是一种适合北方冬季使用的电热加湿器,其工作原理:加湿器水箱中部分水通过进水阀门进入电热槽中受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扩散装置喷入空气中从而提高空气湿度。下表是小明从产品铭牌上摘录的电热加湿器部分参数,其发热电路如右图所示,R1、R2为阻值相同的发热电阻,1、2、3、4为触点,S为旋转型开关,通过旋转可以实现档位的转换。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最大发热功率

    400W

    水箱容积

    4L

    适用面积

    40~60m2

    1. (1) 小明在开始加热前测得水温为20℃,电热槽内气压为标准大气压,若从加热到沸腾最短时间为3分钟,则该电热槽中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不计热损失,c=4.2×103J/(kg℃),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 (2) R1的阻值为多少?
    3. (3) 该加湿器在低档时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