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达标检测卷

更新时间:2022-03-20 浏览次数:1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班级打算在近期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shú liàn()地bù zhì()教室,班上一片fán máng()的景象,班主任王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形,感到yóu  zhōng()的欣慰。

  •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kān)     污(zhān) B . (qǐng)     性(bǐng) C . 然(àn)     妒忌(jí) D . 目(míng)     裂(bìng)
  •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恍然大悟    良晨美景    若有所思    源远流长 B . 不可胜数    从容镇定    神机妙算    一针见血 C . 风光旖旎    慌郊野外    天造地设    马革裹尸 D . 烟波浩渺    伸头缩颈    肃然起敬    坡负盛名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拱手伏在地上行礼,没有违抗的。) B . 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C .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走来走去的样子。) D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 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我不禁肃然起敬 B . 张红的演讲抑扬顿挫 , 慷慨激昂,很有感染力。 C . 听到熟悉的旋律,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D . 我们的李校长豁然开朗 , 性格谦和,平易近人。
  • 6. 下列哪两句诗是表达爱国之情的?( )
    A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7. 下列歇后语前后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B .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C .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D . 关羽借荆州——有借无还
  • 8. 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转述句,正确的一项是( )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A .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他!” B .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他! C .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D .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 9. 下列哪项不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
    A . 吴用智取生辰纲 B .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C . 林冲雪夜上梁山 D .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 10.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草船借箭》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的特点。 B .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C . 《猴王出世》表现了石猴本领高强、本性顽劣、无法无天的特点。 D .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是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的。
  • 11. [疑难]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B .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 经过普法教育,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D . 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 12. 按要求填空。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积累了不少古诗。宋代诗人范成大为我们描绘了农村夏日孩子们学习劳动的有趣场面:“。”南宋诗人杨万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王昌龄让我们感受到了戍边将士深切的爱国之情:“。”而杜甫则让我们看到了他得知叛乱已平定后的喜极而泣:“。”

二、阅读与欣赏(38分)
  • 13. 阅读回答问题

    身份证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的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的,它们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验码。如果校验码是10,则用X代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证;16~2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10年的居民身份证;26~4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20年的居民身份证;46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材料二:

        ●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

        ●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

    材料三:

        张明的妈妈假期带他外出旅游。出发前,妈妈带他去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一路走下来,张明发现身份证虽小,但作用可大了,生活中不少地方都用得上它。

    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⒈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⒉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⒊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⒋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⒌在邮局邮寄物品

    1. (1) 居民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码是第几位?( )
      A . 第1~6位 B . 第7~14位 C . 第15~17位 D . 第18位
    2. (2) 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 )的居民身份证。
      A . 5年 B . 10年 C . 20年 D . 长效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身份证可以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B . 身份证丢失,不用到公安机关挂失。 C . 爸爸今年45周岁,可以办理长期有效的身份证。 D . 身份证可用于办理住宿、打印火车票、邮寄物品等。
    4. (4) 身份证复印件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5. (5) 你知道身份证还有哪些用途吗?请试着举至少两个例子。
  • 14. 阅读回答问题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望了一夜窗外的月光。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剩一个劳动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

    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用了半个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了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就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张张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听着这歌声,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有人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又亲切啊!文倔强地把头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死掉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你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儿,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累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难道不是吗?

    1. (1)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
      A . B . C . 爷爷 D . 姑父
    2. (2) 是谁让文中的“爹”改变了主意?( )
      A . B . 赵伯 C . 爷爷 D . 姑父
    3. (3) 本文主要采用哪种方法来刻画“爹”这个形象?( )
      A . 动作描写 B . 语言描写 C . 神态描写 D . 心理描写
    4. (4) [疑难]“那晚,文望了一夜窗外的月光。”请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
      A . 窗外月色很美,文欣赏了一夜。 B . 高考落榜,文难过得睡不着觉。 C . 窗外月光皎洁明亮,让文无法入睡。 D . 高考落榜,文既难过又艰难地做了复读的决定。
    5. (5)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侧面衬托出了“文”复读的决心之大 B . 表现出“文”的不懂事,他没有体谅“爹”的难处 C . 引出了下文关于“文”的家庭所处困境的叙述 D . 暗示了“文”要让“爹”改变主意是十分困难的
    6. (6)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 . 点明中心,照应题目 B .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C . 总领全文,照应题目 D . 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7. (7)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从这句话中的“胸脯一起一伏”你体会到了什么?

    8. (8) 文中的“奇迹”指什么?
    9. (9) 有人说文中的“爹”很不近人情,不是一个好父亲,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联系文本说说你的想法。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