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盘锦市重点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5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72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shǔ)草稿    惨(dá)    帝(kù)    (mǐ)不毕见 B . (pǔ)其糟      蝉(tuì) 滋(ɡòu) (zhuó)秽 C . (chuò)其醨   (jiào)然   既(chù)   温(hù) D . (pī)发           (qiáo)悴   濯(nào)   (lí)难
  •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B .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C . 而景从                      赢:担负 D .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絜:衡量
  •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平草稿未定(属:撰写)           其文约,其辞(微:微妙) B . 争宠而心其能(害:害怕)           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 . 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每一令出,平其功(伐:自夸,炫耀) D . 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     中述汤、武,以世事(刺:讥刺)
  •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者必弹冠        沐:洗头 B . 是以见                     放:流放 C . 新浴者必衣                 振:振奋 D . 何不其流而扬其波       随:顺应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 至尊而制六合 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 B . 焚百家之 , 以愚黔首  言:语言 C . 收天下之 , 聚之咸阳       兵:兵器 D .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       池:护城河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B . 收天下兵                                 以致天下 C . 南取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民 D . 蒙故业,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 7. 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 B . 顷襄王怒而之             迁:迁怒 C . 上官大夫与之同           列:班列 D . 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
  • 8.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 .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B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 .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 .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9. 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赢粮而景从 B . 锄櫌棘矜 C . 蹑足行伍之间 D . 非及乡时之士也
  • 10.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 屈平属草稿未定 B .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C . 蝉蜕于浊秽 D . 会盟而谋弱秦
  • 11. 下列句子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 《国风》好色而不淫 B . 以为关中之固 C . 形容枯槁 D . 山东豪俊遂并起
  •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B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 . 然秦以区区之地 D .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13.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 14. 下列对《锦瑟》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已年过半百,回忆逝去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 . 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 C . 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 .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前两个字,它是一首咏物诗。
  • 1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就有的,用来“别婚姻”。 B .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他们的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 . 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 . “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 16.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最初一级的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 . 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C .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 17. 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此情此景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去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已是怅然若失。 B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翻译:雪夜里乘着楼船战舰在瓜州渡痛击宋兵,秋风中跨战马驰骋,收复了大散关。 C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周王出兵打仗,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共同对付敌人! D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 18. 下列各句中,引号表达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 .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默写题(10分)
  • 19. 默写
    1. (1)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 (2)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3. (3) 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4. (4) 《书愤》中,“”两句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5. (5) 《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
三、写作题(18分)
  • 20. 写作

    苏武不仅是汉朝有爱国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我们华夏民族不朽的丰碑。他的节操,他的不屈,他的忠贞,影响和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我们的民族涌现出许多苏武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共同构筑了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我们民族的一片蓝天:为自己的祖国奋斗。

    请同学们自选一位“苏武”式的英雄,写一段简洁的人物评论。字数不少于1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