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2-06-28 浏览次数:30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成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他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象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谈到学习时说: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合称“学问思辨”,“笃行之”叫做“身体力行”,加到一起,就是学以致用,就是博学笃志,志笃力行。对于“博学而笃志”,程子分析说:“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学问不通达、见识不广博,就缺乏明确志向的树立;志向不确立、价值观不明朗,就缺乏真正有力度的实行。

    有时候人们在价值冲击中会东倒西歪人云亦云、在社会染缸中会左摇右晃随波逐流,就是因为所学不真、所问不清、所思不深、所辩不明,所以才所行不笃、所为不定,一受波动就迷乱、一受蛊惑就昏聩。而“学问思辨”透彻明晰的人,“身体力行”才会笃定有力,才会坚定成熟,才会持之以恒。

    “学问思辨”,是长期的功夫。纵使是古代的帝王,坐拥四海、号令天下,也深知学海无涯,因而十分看重经筵日讲制度,也就是请学士为皇帝讲学授课,或研读经史,或论辩政事。在明代,“日讲”是每日一小讲,“经筵”每旬(十天)一大讲。而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帝纵在征讨三番、战事不断的忧患期间,依然坚持着每日进讲的课程学习。正如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好学才能明智。

    “身体力行”,这就是孔子接下来又说的“力行近乎仁”,能把正确的理论、智慧的学问切实落到实处、用于实践,并且无论社会洪流如何起伏、人心思变如何动荡,都坚定不移地把正道去推行、去践行、去受惠于人,这才是有仁有义的做法,这才是博学笃行的完整。有些人只顾闭门读书或者学而不通,只把学问用在了第一个阶段而没能躬行实践、没能笃定坚守、没能行之以忠,那么就是“纸上谈兵终觉浅”了。而“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笃行之”的意义。

    摘自《光明网》

    材料三:

    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我国开展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的教育实践——全线•全员•居家在线学习。这一实践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它的三个特点每个都蕴含着巨大挑战。“全线”指所有的教学流程、管理流程、教研体系都在线上完成,涉及这些关键管理要素重构;“全员”指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要以在线方式开展教与学,涉及网络带宽、长期使用电脑或电子产品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居家”指学生在各自家中完成学业,对于一直通过他律开展学习的孩子而言,涉及自主与自律能力的挑战。

    居家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在线教学实践,通过使用前沿技术带来了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打破了诸多思维定式,孕育了未来教育的诸多创新可能。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不受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 B . 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 C . 人和时间的接触是很复杂的,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D . 人靠“记忆”留住过去,打破时间阻隔;而其他动物因为不存在时间阻隔问题,所以只存在简单记忆。
    2.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身体力行”范畴的一项是(    )
      A .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B . 精勤求学,果毅力行 C . 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D .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3. (3) 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概括,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阐述了学习的原理和本质。作者认为学习的原理是模仿和训练,而依靠一系列概念打破时间阻隔才是学习的本质。 B . 材料二阐述了学习的步骤。作者认为学习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过程,即博学、笃志、力行。 C . 材料三阐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作者重点阐述了“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全线·全员·居家在线学习的伟大教育实践。 D . 三则材料有密切联系,第一则分析运行机制,第二则重在阐述方法,第三则着眼发展趋势,对重新认识学习有重要意义,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5) 现代社会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什么?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谈谈。
  • 2. 现代文阅读Ⅱ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我深深向他们和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掉,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我气愤地睡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为“我”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B . 学校领导和村民都不希望我离开,但又诚心为我送行,说明他们思想境界高,为我的前程着想。 C . 小娜父母不想让她继续上学,是因为山区供孩子上学不容易,也因为担心“我”离开后,没有老师。 D . “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待一年,展示了“我”精神蜕变、人格升华的复杂过程。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标题是行文的线索。孩子们获得奖状的兴奋,“我”得到奖状的愧疚和忘发奖状的自责被有机串联,中心突出。 B . 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多样。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在西部支教的年轻大学生形象。 C . 小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我”先前因不满山区条件艰苦恶劣而急于回城,但最终改变主意决定再待一年。 D .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一直想回城最后却主动留下,情节起了波折,更能打动读者,升华主题。
    3. (3)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分析。
    4. (4) 有人认为“我”将来还会一年又一年地在这里待下去。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 .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攉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 .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 .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 .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 .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 . “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悬壶、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 .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 . 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熊概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押送至京城。 D .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②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5. (5) 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具体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 4. 古代诗歌阅读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这首词约作于1066年春,东坡迎春景而思念妻子,遂作此词。②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 (1) 下列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写薄云在和风下贴着水迅疾飞动;天气初晴,新燕争相衔泥筑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B . 第三句将自己比作多病的沈约,情感从明快转为阴郁;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之美。 C . 尾句运用移情手法。作者将一腔深情移植到落花上,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情意的知己。 D . 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风格不相同,它运用多个意象和手法,委婉地表达思念之情。
    2. (2) 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赤壁赋》中,“”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觉察地缓缓移动的状态。
    2. (2) 杜甫的《登高》中,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 (3)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月光侧面烘托琵琶声美妙的句子是“”,苏轼《赤壁赋》中借助人的反应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完成各题。

    辛弃疾,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    ),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他是像贾谊、范仲淹一类的时刻(    )的政治家。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________。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    )时,他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因此,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________。我们今天读他的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    )的形象。

    1. (1) 依次填入文段中括号里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浅尝辄止         忧心如焚          无用武之地        望眼欲穿 B . 半途而废         忧心忡忡           怀才不遇         望眼欲穿 C . 半途而废         忧心如焚           无用武之地       无能为力 D . 浅尝辄止         忧心忡忡           怀才不遇         无能为力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我们今天读他的词,会清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的哭诉和表白。”语意基本相同,但原句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原文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7.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科幻如此火爆,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关键。②科幻不仅是空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想象。③近年来我国在科学前沿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科幻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④科幻“点燃”的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更是想象力和好奇心。⑤让科幻“点燃”未来,目前当务之急是厚植科幻创作的土壤,培育鼓励科幻创作、科幻产业发展的环境。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⑦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

  • 8. 阅读材料,针对材料中的现象,你对有关部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100字左右的建议书(正文)。

    盲目地大拆大建,严重破坏了千百年来人类活动打造出来的城市风貌、田园图景及社会生态。在城市,老城迅速被荡平,新城迅速崛起;在农村,原生态的老村不断消失。一旦毁弃,再难觅回:祖屋没有了,故乡消失了,城市越来越陌生……拆走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城乡的记忆、文化。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3月10日,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68岁的德国人托马斯·巴赫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会上,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增加“更团结”一词。7月20日,这一提议经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通过。7月23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东京夏季奥运会正式全面启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