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对外发布,在刚刚结束的我国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学考察中,由该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以下简称“海斗一号”)取得世界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其成功应用,表明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正式跨入万米科考应用的新阶段,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的空白。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李硕研究员介绍,“海斗一号”作为一款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具有独特的“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作业模式,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本领,既能大范围自主巡航探测,又能实现实时定点精细观测,还能够通过所携带的机械手采集样品。

    在无缆自主(AUV)模式下,潜水器可以在海底自由穿梭,实现大范围自主巡航观测;在遥控(ROV)模式下,潜水器通过光纤微缆与母船连接,可在指定海底区域进行定点精细观测和机械手作业,可通过光纤微缆实现回传海底高清影像;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潜水器通过光纤与母船连接,既可以大范围自主巡航观测,又可以进行定点精细观测、采样作业和实时影像回传,观测与作业模式可以像“汽车换挡”一样灵活切换,更好地满足科学家们对于深渊科考的需求。

    在无缆自主(AUV)模式下,“海斗一号”打破了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包括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10908米,海底连续作业时间超过8小时,近海底航行距离超过了14公里,填补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无缆潜水器AUV技术与装备空白。在国际上首次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了大范围的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并首次实现了无缆无人潜水器AUV万米坐底并连续拍摄高清视频影像。

    在自主遥控混合(ARV)模式下,“海斗一号”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潜水器万米海底最长工作时间的纪录,并实现了万米海底定点实时高清精细观测。

    材料二

    “海斗一号”现场负责人唐元贵研究员表示,“海斗一号”在本次应用中,在马里亚纳海沟10800米以下的深渊海区成功实现多次万米下潜及科考应用,再次刷新了我国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取得了全海深无人潜水器连续、稳定、可靠科考应用的重大突破。

    航次专家组认为,“海斗一号”在目标物探寻、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实时影像直播和目标物在线识别等应用领域体现出明显优势和价值,为万米深渊科考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支撑。

    “海斗一号”获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立项支持,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牵头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共同攻关,旨在研制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设计和自主遥控多操控模式相结合的万米深潜装备,为我国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一种先进的全新高技术手段。

    自2016年7月立项以来,“海斗一号”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并开展了系列测试验证。“海斗一号”于2019年8月完成了南海4500米阶段性海试,于2020年5月实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首次万米成功下潜,入选了2020年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研究员表示,“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应用的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了全海深探测与作业应用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正在迈向国际领先水平,正在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科技日报》)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海斗一号”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斗一号”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所有凹陷区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 B . “海斗一号”表明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已经跨入万米科考应用新阶段。 C . “海斗一号”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 空白。 D . “海斗一号”具有“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万米海底灵活探测作业模式。
    2.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遥控模式下潜水器可以通过光纤微缆能够把海底影像清晰回传。 B . 在自主遥控混合模式下潜水器可以灵活切换多种观测与作业模式。 C . “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打破了最大下潜深度等多项世界纪录。 D . “海斗一号”在无缆自主模式下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超过了10小时。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斗一号”在10800米以下的深渊海区成功实现多次万米下潜。 B . “海斗一号”在目标物探寻等应用领域都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和价值。 C . “海斗一号”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研制出了一款半自主万米深潜装备。 D . “海斗一号”2020年5月实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多次万米成功下潜。
    4.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斗一号”这一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本领。 B . 在无缆自主模式(AUV)下“海斗一号”近海底航行距离超过了14公里。 C . 2019年8月至今,“海斗一号”成功下潜的深度范围是4500—10908米。 D . “海斗一号”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 (5)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海斗一号”的优势是什么,简述“海斗一号”取得的“世界性成果”有哪些。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29分。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古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用。

    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其义则不足以死,赏罚则不足以去就,若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无有。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戎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 , 赏罚易而民安乐。氏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

    (选自《吕氏春秋》之《义赏》《用民》有删改)

    1.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虏也,不忧其累   系:捆绑 B . 且成而民           贼:危害 C . 焚薮而 , 岂不获得   田:种田 D . 身在忧之中         约:困窘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赏罚柄/民安之若性 B . 赏罚而教成/郢人之两版垣也 C . 赏罚易民安乐/忧其死不焚也 D . 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民移之则成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之谓教成

      这就叫做教化成功。 B . 吴起变之而见恶

      吴起改变这种方法用四版筑墙便成为恶人。 C . 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返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 D . 吾是以先之

      我因此先赏赐他。

    4.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赏罚是统治者役使臣民的唯一手段。 B . 赏罚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 C . 赏罚可鼓励人民去接近“义”之道。 D . 本文强调了赏罚的必要性及其做法。
    5. (5)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6. (6) “义赏”就是君王对臣民的赏赐要符合道义,请概括本文关于“义赏”的认识,并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论语•子张》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 (1) 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不可以不毅  弘:弘大 B . 死而后  已:停止 C . 恶衣恶食者  耻:耻辱 D . 士而怀居  怀:留恋
    2. (2) 上述材料中,孔子对“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
    3. (3) 上述材料中,孔子认为士要“志于道”“见危致命”,即积极出仕。但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请结合《论语》谈谈你的认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

    注释: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 (1) 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中 “蚕丛”与《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意义相同。 B . 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 C . 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 . 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2. (2) 诗歌的尾联运用了典故,含蓄蕴藉。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
      A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B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C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D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3. (3) 《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是写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古诗文中,作者常借花草树木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离骚》中, 屈原以佩带香花香草来象征要修养美德:;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菊花表达自己的愁绪:“,如今有谁堪摘。”《项脊轩志》中,归有光用“,亦遂增胜”来体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2. (2)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都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瓦片之上

    简福海

    ①乡下的老宅,屋顶上铺着的是瓦片,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宛如一顶黑呢子大帽,扣在一位惊风怕雨的高个子头上,帽檐压得低低的。

    ②素朴的泥瓦,罩得住土墙,也配得上高远的天空。刚出窑的瓦片,晴空一般的蓝,一片挨一片,一桁接一桁,密密麻麻地铺在新盖的屋顶上,与千古一碧的天空遥相呼应。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天蓝的瓦片,单纯而宁静;瓦蓝的天空,干净而澄澈;天蓝,瓦蓝,心也透明地蓝了。最喜悦的当数房主,头顶上终于有“几片瓦”了,冬暖夏凉,风雨不侵,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托全在此了。这时的瓦片,分明是家的代名词。

    ③人一旦入住,瓦房便开始弥漫浓厚的生活气息,就连小小的瓦檐,都氤氲成一个丰富幽深的世界。瓦檐上,总有月光铺洒下来;瓦檐下,总有温暖的灯光透出来。瓦檐内,总有远行的叮咛;瓦檐外,总有回归的脚步。而晨光夕阳里,瓦檐下出入往来的,总是乡亲们勤俭的身影。椽柱上垂着几捆山上采来的草药,头疼脑热方便管用;生了锈的铁钩上挂着几个留种的老瓜和几条诱人的腊肉;屋顶上放着簸箕,摊晒着新腌的菜干;倚着檐下的土墙,叔婆伯婶们端着碗边吃边聊,几只狗晃来晃去盼着骨头;还有一些沾了泥巴的锄头倦倦地立在墙根;向阳的檐角,有燕子在忙着衔泥筑巢。偶尔,暴雨突降,毫无防备没伞缺笠的路人缩在瓦檐下躲雨。瓦檐下,遂成乡亲们的舞台之一,虽土气狭小,却也温暖可亲,方言版的生活剧,就这样昼夜上演,精彩鲜活。

    ④时光的手,悄然抚过瓦房。瓦房里的小孩长成青年,母亲变成祖母,瓦片也同岁月一起成长老去。瓦的蓝色,慢慢转成黛色,进而墨黑;瓦阵松了,瓦片破了,瓦缝参差了,积了落叶,漏了月光,渗了雨水,终于到需要翻修的时候了。翻修,在乡下有更通俗亲切的叫法——捡瓦。

    ⑤曾经简单地以为,瓦只不过是晴天遮阳、雨天淌水罢了。直到一个月色薄凉的夜晚,有风呼呼地吹,我敏感而安静的心,听见了瓦片在我无眠的头顶纵情歌唱。自此,处处留心,且听瓦吟。冬日煦暖的阳光敲打在瓦片上,如小提琴缓缓推拉,若有若无,旋律平和;秋天飒飒的风在瓦面跑过,时缓时疾,声如短笛,悠扬跳跃;春夜的细雨,潇潇洒落,二胡般如泣如诉,惹人轻愁;夏季的暴雨,疏狂不羁,自是钟鼓铙钹急管繁弦的交响乐,即便停了,余音不散。这不,瓦沟上的雨滴如断线的珠子,一颗一颗,从黑夜滴到天明,那是繁华散尽后落寞的红颜无休无止的叹息。

    ⑥小小的瓦,还有另一种风情可读可赏。偶尔碰到一两个“瓦片头”的小男孩,倍觉温顺伶俐。有时,也会遇着一块瓦片似的厚重刘海的妙龄少女,民国女子的遗韵,让人无端猜度她小时候是否把玩过瓦片。尽管明白,古人生女虽称“弄瓦”,这里的“瓦”绝不是泥瓦,而是纺锤。但我想,倘若尘土有幸被制瓦匠巧手抟制成别致的瓦,又经如花女子的纤手细细把玩,那窸窸窣窣摩挲出的也是玲珑妙曲,一如粲然的心事和等待的青春。

    ⑦也一直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震撼感动,那里有爱情的坚贞,有气节的凛然,有灵魂的不屈,有正义的呐喊。小时候曾听过一则与瓦片有关的故事:说是几十年前,村里某户人家有个媳妇忤逆不孝,婆婆受尽虐待,不得不暗使一招,夜夜在楼上摩刮“金子”。楼下的媳妇听后,觊觎这份遗产,顿时奇孝无比。婆婆死后,方知摩刮的不过是两片破瓦而已。

    ⑧不曾想,我们的祖先让沉实的泥土变成轻盈的瓦片,以飞翔的姿态高悬人类头顶上空,竟也凝成了我们心中漂流的梦。小时候,我们站在河边,和小伙伴们比赛掷瓦片打水漂,看谁打得最远、水漂数量最多。挑拣、握紧、半蹲、扭身、抛掷、注目、聆听,瓦片在水面不停地飞掠弹跳,激起高高低低的声响和起起伏伏的涟漪,顿时,平静的河面有了鲜花绽放般的喧闹。我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瓦片的去向,尽管它最终要沉到水底,但它“嗖嗖”飞奔而去的身影,就是水上行舟的意象,摆渡着我们的快乐和梦想。现在想来,当时,瓦片用最轻的身体承载了最大的重量——童年远航的梦想。

    ⑨踮足仰望屋顶的瓦片,曾是我年少的闲情。方正的瓦片,一如书页,一页压着一页,倾吐着浓浓淡淡的文化气息。可不是,这瓦片一路从西周走来,从祖先的双手上走来,从泥土中走来,从火窑里走来,已然穿梭了数千年,遮蔽了无数的风霜雪雨。这时,总想起母亲的形象。松软的土坯变成坚硬的瓦片,再变成家园的守望,其间历经了多少苦难、敲击、揉搓、踩踏、烧铸、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承载了多少,获取又几何?原来,时光背后,瓦片一直在苦难和奉献的路上默默行进,它的价值,只有“母亲”这个词堪以度量。

    ⑩然而,现代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推土机“轰隆隆”推倒了老房子,墙倒了、塌了,瓦坠了、碎了,簌簌有声那是生命的绝唱,不尽的悲凉。钢筋水泥的华屋大厦也在明目张胆地排斥纯朴的瓦片,让它没有新的肩膀可靠。就这样,瓦片——具有硬度和温度的瓦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瓦片,具有母性色彩的瓦片,立足之地越来越少,渐被逼得淡出人们的视线。

    故乡的瓦房仍安静地立在田畴之上,但也苍老了。漂泊在外的我,想在瓦房里坐一会,住一宿,闻闻那久违的气息,摸摸它岁月的刻痕,也不太容易了。况且,总有一天,它也会像时光一样,流逝不返。可江南的雨终究要来的,没有瓦片的遮蔽,何处去躲开那一身的潮湿?那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摘自《福建乡土》)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扣在一位惊风怕雨的高个子头上  惊风怕雨:经历风雨。 B . 氤氲成一个丰富幽深的世界  氤氲:烟云弥漫。 C . 瓦片破了,瓦缝参差了  参差:差不多。 D . 楼下的媳妇听后,觊觎这份遗产  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老宅”饱经沧桑、低调平凡 B . 第③段从多个角度写出了瓦房中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C . 第⑤段运用排比、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瓦片四季的叹息。 D . 本文以瓦片的变迁为线,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 (3) 文中的“瓦片”有着怎样的命运?其背后分别有何深义?
    4. (4) 作者在结尾感叹“那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为什么“乡愁”浓得化不开,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 7. 语言基础运用。

    ①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②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尽管冬衣单薄、粮弹匮乏,志愿军将士依然敢打必胜,牺牲时依然保持冲锋队形,冻僵后化作冰雕也矗立在战壕之中;在狂轰滥炸的上甘岭,尽管敌人的炮火把山头炸低了两米多,也无法撼动志愿军坚守的阵地,无法迫使志愿军后退一步。③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志愿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愈战愈勇,越打越强,打出了惊天地、泣鬼神。④这群“最可爱的人”用血与火、生与死的钢铁意志,诠释了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民族智慧、舍生忘死、向死而生、民族血性、守正创新、奋勇向前)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加点的两个四字成语使用得当。 B . 加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C . 第③④两句的位置不能够互换。 D . 加横线的句子也没有语病。
    2. (2) 不改变原意,仿照第④句的前两个句子,将第④句括号内的六个四字短语组合为两个句子。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8.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已经发布。请任选一个吉祥物,根据下面的图片,写一段描述性文字。要求:描述清晰,寓意明确。150字左右。

    冰墩墩         雪容融

    ②最近《2035去台湾》网上热播,“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2035年……”这首歌响彻海峡两岸,唱出了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统一”的共同心声,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阐释合理。150字左右。

    ③四季之景,各有其美:春之绚烂,夏之繁盛,秋之斑斓,冬之纯净。请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150字左右。

  • 9.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英雄是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也指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还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贡献而令人敬佩的人……对待英雄,有人崇尚、礼敬,有人淡漠、无视,有人鄙视、诋毁……

    请以“尊崇英雄,担当使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②“破防”是“破除防御”的缩写,多用于军事领域、体育比赛等。而今官方释义是: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产生不可抑制的震动。2021年,感动、振奋、震撼、怀念等难忘的故事记录了这一年的温暖与感动,其中一定有让你“破防”的难忘故事。

    请你以“破防”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