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3-24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八上·浦东期中) 课桌的高度最接近(   )
    A . 0.2米 B . 1 米 C . 2 米 D . 3 米
  • 2. 下表列出了一些音阶的频率,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个音阶(   )

    音阶

    音名

    do 

    Re 

    mi 

    fa 

    so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 . 音色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调不同 D . 声速不同
  • 3. 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B . 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C .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 . 有力作用在杠杆上,但此力的力臂可能为零
  • 4. 在以下四个实验中,与“探究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运用相同科学方法的是(   )
    A . 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概念 B . 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引入“合力”概念 C .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时,保持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D . 研究音叉的微小振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
  • 5.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会比实际高度要高,图中符合该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6. (2016·上海)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 . 3厘米 B . 13厘米 C . 23厘米 D . 33厘米
  • 7. (2021·虹口模拟) 分别用力F1、F2拉同一物体,使物体先后沿竖直方向向上、向下运动,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b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F1可能大于F2 , 二力方向一定相同 B . F1可能大于F2 , 二力方向可能相同 C . F1一定等于F2 , 二力方向一定相同 D . F1一定等于F2 , 二力方向可能相同
  • 8. (2021·徐汇模拟) 把一个苹果竖直向上抛出,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若苹果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分别为F1、F2 , 则(  )
    A . F1>F2 , 它们方向相反 B . F1>F2 , 它们方向相同 C . F1<F2 , 它们方向相反 D . F1<F2 , 它们方向相同
  • 9. (2020·嘉定模拟) 甲、乙两个重力相等的物体在绳子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像如图(a)、(b)所示,则(   )

    A .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 . 通过4.8米甲、乙所用的时间相等 C . 甲、乙受到绳子的拉力相等 D . 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
二、多选题
  • 10. (2021八下·黑山期中) 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 . 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 . 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 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填空题
  • 11. 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0千克。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 12.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岸上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传声。响度由振动的振幅决定,并且还受的影响。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属于声波(选填:“超”或“次”);医生运用超声波可以击碎肾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 13. 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太阳光是光。光的色散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光的三原色是红,蓝和
  • 14. 杂技表演《手技》情景中,演员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在力的作用下,小球最终会落向地面,以小球为参照物,地面是的。
  • 15. 太阳下池塘边有一棵6米高的大树,树顶上停着一只小鸟,地上留下了树的影子,池塘里有树和鸟的倒影,池塘水深2米,鸟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米。当小鸟飞向水面的时候,小鸟的像离水面的距离将,像的大小将(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地上树的影子是光的现象。
  • 16. 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可知:是法线,是入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选填“左”“右”“上”“下”)。

  • 17. 质量为20千克的箱子在大小为10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以2米/ 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路面的支持力为牛,箱子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牛;若突然发现前面有障碍物,改用60牛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在这木箱停止运动之前,木块受到的合力是牛,滑动摩擦力(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若在箱子上再加5千克重物,要使箱子以1米/秒的速度在同样的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拉力应该。(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18. (2017八下·岳池期末) 空中下落的小雨滴,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将(选填“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加速运动”);达娃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如果汽车突然刹车,他将向(选填“前倾”或“后倒”).
  • 19. 甲、乙两车质量相同,分别从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出发,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若两车则甲车的惯性乙车的惯性(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经过6秒,甲、乙相距9米,则甲车6秒内行驶的距离为米,M、N两点间的距离可能为米。

  • 20. 如图(a)、(b)所示为某同学在“空中课堂”学习课间锻炼的场景。该同学所受重力的方向是;该同学用小球撞瓶子,小球离开手以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球具有,该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在滚动的过程中该球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四、实验题
  • 21. 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A、砝码B、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然后通过木块A 上增加砝码B 以改变A 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A 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1=v3>v2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a)和(b)两图可知:

    ②比较(a)和(c)两图可知:

  • 22. 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验中,小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⒈观察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分度值是

    ⒉完成弹簧测力计的

    ⒊在弹簧测力计的钩码上悬挂一个合适的钩码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牛。

       .......

  • 23. 如图(a)所示,小王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与水平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过程中同学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测力计示数记录在图(b)草稿纸上,请你帮助他将剩余数据正确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体M运动状态

    静止

    越来越快

    匀速运动

    越来越慢

    测力计示数(牛)

    2.1

    4.9

  • 24. 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红选用了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A点拉伸到O点的目的是,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选填序号①等效替代②控制变量③理想模型)。

  • 25. 如图是探究实验装置。 在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A、B拉一个轻质木板C,这是为了探究当物体(选填“A”、“B”或“C”)只受两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的关系(选填“作用点”或“作用线”)。

  • 26. 小杨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选用焦距为15厘米,10厘米的两个透镜,高度H为3.00厘米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焦距15厘米,物高H=3.00厘米)

    表二(焦距10厘米,物高H=3.00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h(厘米)

    像与物体的距离(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h(厘米)

    像与物体的距离(厘米)

    1

    20.0

    60.0

    9.00

    80.0

    6

    ____

    60.0

    15.00

    ____

    2

    22.5

    45.0

    6.00

    67.5

    7

    14.0

    35.0

    7.50

    49.0

    3

    30.0

    30.0

    3.00

    60.0

    8

    18.0

    22.5

    ____

    40.5

    4

    40.0

    24.0

    1.80

    64.0

    9

    35.0

    14.0

    1.20

    49.0

    5

    45.0

    22.5

    1.50

    67.5

    10

    60.0

    12.0

    0.60

    72.0

    1. (1) 根据实验序号1、2、3、4、5或7、9、10数据中物距u、像距v、像高h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2. (2) 根据实验序号2与5或7与9的数据,发现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像与物体的距离相同。
    3. (3) 进一步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推断实验序号6中的物距u为厘米,像与物体的距离为厘米。
    4. (4) 进一步分析表格中的像距v、物距u、像高h、物高H的关系,可推断实验序号8中的像高为厘米。
五、作图题
六、计算题
  • 31.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所示a、b两条图线。求:

    ①甲的速度v

    ②运动8秒甲、乙间的距离s。

  • 32. 长为200米的列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从一座长为3800米的铁路桥上驶过,则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多少秒?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
  • 33. 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骑着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电动车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求:此人骑着电动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电动车受到向前的动力是多少?电动车受到的合力是多少?

    电动车净重

    50kg

    行驶中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0.01m2

    车轮直径

    0.42m

    轮胎承受最大气压

    3×105Pa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阻力

    总重力的0.02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