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更新时间:2022-02-07 浏览次数:9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综合题
  • 12. (2021九上·南开期末)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 (1) 下列用途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铁锅 B . 铜导线 C . 水龙头
    2. (2) 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金属,下列记载均与金属有关,请按要求填空。

      ①“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②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百炼钢”指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反复锤炼成为钢)。

      ③东晋《抱朴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 , 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④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首饰”、“印”指金制品)。

      ①~④划线部分,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说明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3. (3) 金属锂和钛均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某小组想通过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比较锂、铝的活动性,进行实验时应控制的变量除温度、金属颗粒形状大小外,还有。钛的活动性位于铜、铝之间,预测钛能与(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等物质反应。
    4. (4) 化学小组对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废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

      滤液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滤液质量原混合溶液(填“>”、“<”或“=”)。

    5. (5) 现有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取2.4g该混合物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若混合物为Mg、Al,a可能是0.2g B . 若混合物为Mg、Fe,a不可能是0.2g C . 若混合物为Mg、Zn,a可能是0.1g,则该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为50% D . 若混合物为Mg、Al,则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9.8%
  • 13. (2021九上·河东期末) 某实验室的废水中含有大量AgNO3、Zn(NO3)2和Fe(NO3)2 , 课外小组同学欲从该废液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方案如下:

    1. (1) A的化学式,溶液乙的化学式为
    2. (2) 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 14. (2021九上·香洲期末) 某钣金厂废料中含有Cu、Fe、Au(金)等金属单质,欲回收Cu、Au并制取铁红(Fe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气体A,固体B
    2. (2) 反应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反应前需将废料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3. (3) 在加热的条件下,向固体A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4. (4) 操作Ⅰ 的名称是,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5. (5)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基本类型是
  • 15. (2021九上·越秀期末) 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 钢铁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钢的含碳量。
    2. (2) 2021年初,我国成功研制出首台3.35米直径的铝锂合金运载火箭大型贮箱工程样机,有望显著提升火箭运力。铝锂合金的密度比钢铁要,硬度比纯铝要
    3. (3) 为回收含Fe(NO3)2、Cu(NO3)2、AgNO3的废液中的Ag,制定实验流程如下。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除水、AgNO3外,滤液C中还有。(填化学式)

      ③若经过步骤Ⅳ后得到了43.2g的Ag,则a=

      ④如果将步骤I中的Cu原子换成同样个数的Fe原子,则最后得到的Ag的质量(填“会”或“不会”)改变,因为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1九上·邓州期末) 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

    1. (1)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为了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实验④中X为,Y为溶液。
  • 17. (2021九上·肃州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得知: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RSO4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1. (1) 作出猜想:他们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猜想三:R>Al>Cu。

    2. (2)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

      (“成立”或“不成立”)

      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把铝丝插入RSO4溶液中

       

      猜想三成立

    3. (3) 交流反思: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主要目的是,再将其插入到R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由变为;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写出Al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2020九上·包河期末) 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的AgNO3 , 某兴趣小组从该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I、Ⅱ中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 (2) 操作I中试剂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用(填“锌”,“铜”或“都可以”)。理由是。写出操作I反应方程式
    3. (3)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想利用下列五组实验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原理上分析,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Cu、ZnSO4溶液、Ag

      ②Zn、Cu、Ag、稀硫酸

      ③Ag、Zn、CuSO4溶液

      ④稀硫酸、Zn、Cu、AgNO3溶液

      ⑤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 19. (2021九上·前郭期末) 学校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展开了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

    1. (1) (学习交流)

      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色。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 (2) (探索发现)

      小明同学将Al丝浸入硫酸铜(CuSO4)溶液中没有发现任何现象。纠其原因是没有对铝丝进行打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表面形成的氧化膜

    3. (3) 小航同学选用的是氯化铜(CuCl2)溶液,在做实验时也没有打磨铝丝,却发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经过反复对比实验后猜测,是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进一步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取两支试管并分別加入等量相同的CuSO4 , 溶液,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对比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分析

      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 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得出结论)

      前述猜测正确

      (总结反思)

      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
  • 20. (2021九上·盐湖期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是我国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利用此原理,向160kg含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得到金属铜6.4kg。请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