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2-01-31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广东) 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 . 杨振宁 B . 屠呦呦 C . 侯德榜 D . 张青莲
  • 2. (2018九上·大埔期末) 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的运动是(    )
    A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 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3. (2021·成都) 嫦娥五号执行的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漫步月面 B . 采集月壤 C . 展示国旗 D . 点火返航
  • 4. (2021·北京)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2 B . CaO C . H2SO4 D . KMnO4
  • 5. (2021·安徽) 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符号为N B . 属于金属元素 C .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 .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 6. 有一种人造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H2分子。一个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 . 原子 B . 质子 C . 中子 D . 电子
  • 7. (2021·长沙)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难溶于水 B . 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 C . 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 .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8. 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 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锅中倒入青菜覆盖 D .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 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变化与守恒:酒精灯火焰上罩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可推测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B . 模型与推理: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 C . 宏观与微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D . 探究与创新: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氧化铜,发现产生气泡速率变快,说明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氢元素的符号
    2. (2) 氮气的化学式
    3. (3) 标出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12. 化学与生活:
    1. (1) 钻石是打磨过的金刚石。构成金刚石的微粒名称是
    2. (2) 首钸上镶嵌的蓝宝石主要成分是Al2O3 , 因为含有钛、铁显蓝色,这里的钛、铁指的是(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3. (3) 箐火晚会结束后,用沙土将残余火焰熄灭的灭火原理是
  • 13. 化学与微粒:

    根据上图信息回答:

    1. (1) 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填“分子”或“原子”)
    2. (2) 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个数比是
    3. (3) 此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分子质量比是
    4. (4)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 14. 如图为某“84消毒液”瓶体上的部分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主要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两种液体混用会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

      ①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填字母序号)

      ②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是

    2. (2) 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相似,可采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其依据的现象是金属表面是否;也可用AgNO3溶液来鉴别,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将其应用在化学学习中,如图,请回答《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相关问题:

    1. (1) 请将上图中“分类”部分补充完整
    2. (2) 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3. (3) 请列举出一种除氢能以外的常见的新能源
    4. (4)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
三、综合题
  • 17.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进行验满操作,此时导气管在瓶(填“内”或“外”)。
  • 18. 学校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展开了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

    1. (1) (学习交流)

      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色。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 (2) (探索发现)

      小明同学将Al丝浸入硫酸铜(CuSO4)溶液中没有发现任何现象。纠其原因是没有对铝丝进行打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表面形成的氧化膜

    3. (3) 小航同学选用的是氯化铜(CuCl2)溶液,在做实验时也没有打磨铝丝,却发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经过反复对比实验后猜测,是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进一步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取两支试管并分別加入等量相同的CuSO4 , 溶液,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对比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分析

      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 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得出结论)

      前述猜测正确

      (总结反思)

      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
  • 19. (2019·海口模拟) 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2. (2) 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