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个重要论断,既具有深邃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思。 

     从起源上看,人民才是文艺的真正创造者。文字是文学的载体,而文字正是劳动者的发明。造字的方法最初就是象形、会意。史官出于记事的需要,将民间的文字采集起来,以代替之前的“结绳而治”,文字开始被专门化。至于文学家用文字来写“佳句”,完全是坐享其成。 

     当然,也存在不依赖文字的文学和不识字的作家。鲁迅说过:“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诗经》里的很多诗作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采录和润色后,留传下来的。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对文艺创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人民是文艺的创造者,不仅是指人民是狭义的作家、画家、表演艺术家,更是指人民及其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中外文艺创作实践表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来自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可能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产物。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非其作为作家的“创作”成果,而是其深入农村的“副产品”。抗战胜利后,丁玲主动请缨,先后赴河北怀来、涿鹿农村深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望,领略了农民的淳朴、热情,积累了大量生动的素材,并产生了写作一部小说的冲动。当丁玲从涿鹿县离开时,一幅当时中国农村的壮丽图景在她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丁玲又数次参加深入农村的活动,以检验自己的构思是否妥当,判断是否准确,人物刻画是否真实。 

     古今中外,有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表面上看,充当“审判员”的往往是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历史证明,只有经得起人民评判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成为经典作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杜甫42岁时,殷璠编纂的《河岳英灵集》出版,共收录24位唐代诗人的234首诗,没有杜甫的一首诗。杜甫去世九年以后,高仲武编纂的《中兴间气集》,依然没有收录杜甫的任何一首诗歌。直到中唐时,杜甫才引起诗坛有限的注意。毫无疑问,是贯穿于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诗史”之作中的人民性思想,最终为杜甫赢得“诗圣”的地位。 

     人民文艺观既是一种崭新的文学实践,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和政治实践。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需要虚心拜人民为师,沉潜到生活深处,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与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摘编自李茂增《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字是人民创造出的,作家用文字进行创作,是无视人民创造成果的表现。 B . 《诗经》中有很多无名氏的创作,可见,中国古代较早时期还没有文人创作。 C . 作家深入农村生活,与农民交朋友,积累大量的素材,就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D . 那些经得起时间以及历史的考验经得起人民评判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人民性的科学论断置于首段,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 . 文章主体部分从文艺创造者、创作源泉、评判者的角度论述文艺的人民性。 C . 文章以鲁迅、丁玲和杜甫的创作实践为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 . 文章末段阐明了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要担当起深入人民、表现人民等责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创作是缺乏人民性的,而文艺创作一旦脱离了人民,其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B . 人民及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只有秉承这种理念,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C . 杜甫之所以没有被历史埋没反而赢得“诗圣”的地位,是因为他在作品中贯穿着人民性思想,这是关键之所在。 D . 人民的口碑代表作品的质量,因此,那些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也就失去了权威性。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从2021年春季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四点半”问题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实施意见》明确,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公益普惠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但不得进行集体教学和统一补课,不得给学生增加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纳入政府专项经费保障,学校以及购买服务的校外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还提出,学校应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兴趣特长的社团活动、体育和艺术活动;可以开展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统筹安排教师照看;也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就近到少年宫、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学习。是否参加、参与哪种项目将由学生和家长自主决定、自愿报名。 

     (摘编自《深圳正式推出中小学免费课后延时服务》,人民网2021年02月23日) 

     材料二: 

     家长关注的“谁来教”的问题,是课后服务平稳运行的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已经开设课后服务的学校中,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老师、购买服务和社会机构等渠道。 

     “学不到东西,还不如送到校外培训机构。”3月5日,在填写学校的托管需求调查表时,许女士有点犹豫,“孩子在校托管只能写家庭作业,不讲课,没有其他活动,也不能出教室”。目前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提供了体育、舞蹈、美术等特色课程,有些学校则受限于师资、资金等只提供基本的看管服务。 

     “有服务就有支出,邀请专业更强、水平更高的师资,让学生们受到更好的指导是需要成本的”,江苏、四川、辽宁等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财政投入为主提供课后服务;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政府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学校课后服务属于教育服务,但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要强调其公益性和公共性,但也要让老师的额外付出得到回报。 

     (摘编自《课后服务为何呼声高、落地难》,《新京报》2021年3月9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教育部门一方很难做好。我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将课后服务的任务全部落在学校老师身上,侵犯了老师的休息权。各地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部门还可以在充分吸取家长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资质完善、专业性强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提供。 

     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所谓“课后服务”,一定要突出“服务”二字。服务的对象是明确的,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家长。谁来提供服务,怎么提供服务,怎么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主导、学校和家庭共同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课后托管教什么?我觉得要和学校的总体工作、家长的需求相结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来设计。在收费方面,我建议还是应该适当进行收费,一方面可以给教师一些报酬和补偿,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教育的理解都有好处。如果是全免费,家长和学生可能会对政策有过分的依赖。 

     (摘编自《代表委员热议“课后三点半”服务难题》,《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04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深圳市从2021年春季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体现了政府对基础教育问题的重视,也说明特区政府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B . 教育中“四点半”问题是指学校放学早、家长没下班,孩子谁来接、接回后谁来看护等问题,这关系到普通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 C . 课后延时服务既包括基本的看管服务,也包括学科课程教学和特色课程学习,还包含自愿参加的社团活动,体艺活动,校外参观学习。 D . 课后服务虽超出老师正常工作时间,但仍是教育服务,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特点,不能将这种工作完全市场化,同时要考虑劳有所得。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课后延时服务只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小学学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可以直接为家长减负,但课后延时服务也要避免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 B . 课后服务内容的安排上,主管部门的初衷与家长的现实需求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区、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与当地财政状况和学校资源配置有关。 C . 材料二主要围绕课后服务落实中的两大困难展开论述,即“谁来提供服务”所涉及的师资力量问题,以及“教什么”所涉及的课程设置问题。 D .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资金问题上,深圳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免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有一致性,认为可以适当向家长收费。
    3. (3) 课后服务如何实现多方共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天还很暗,鸟儿没醒,鸡儿没叫。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晨雾在散,在飘,最后留下一条丝带,一帕纱巾、一缕轻烟。这时分,山的模样,屋,田畴、梯田的模样才有眉有眼——天亮了。近处有啁啾的小鸟,远处和山垅里回荡着雄鸡悦耳的高唱。 

     父亲发现,平川里来的年轻人满脸喜色,眼睛朝田野里乱转。是啊,对于他,山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父亲想告诉儿子,要留神脚下,但没说,让他饱览一番吧。让他爱上山,才能与山过一辈子。 

     他告诉儿子,这趟邮路有两百多里,中途要歇两个晚上,来去要三天。第一天要走八十里山路,翻过天车岭,便是望风坑;走过九斗垅,紧爬寒婆坳;下了猫公嘴,中午饭在薄荷冲;再过摇掌山,夜宿葛藤坪。这天最累人,最辛苦。早起走得紧,才不至于摸黑投宿。 

     狗在前面慢慢走,走的是老人曾经走的速度。它跟随老人九年,以前老人总和它喃喃地“聊”着。今天呢,没有!是因为那年轻人吗?狗恶意地看了新来的汉子一眼。 

     儿子嫌狗走得慢,狗却不理睬年轻人的焦虑,老人从狗的步子里,知道速度一如往常。但是,他发觉双腿已经不能适应了,倘若今天还是自己挑担送邮,倘若支局长不催促自己退休,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思想上放落一身枷,人就变娇了呢? 

    “汪、汪、汪。”狗站在山顶的岩石上高声叫着。想不到,这沉默的、温驯的狗,嗓门竟有这么响亮;昂首翘尾,竟有这么威武神气。父亲说:它在“告诉”山那边,将有外边的消息和信件带给他们。

     父亲指着远处,告诉儿子这叫什么地方,有多少村子,有哪些要发放的报纸书刊......这笔细细的流水账,好像刻在他那花白头发保护的大脑里。 

     儿子很像父亲。笑时的模样语气,利索干净的手势,有条有理的工作,都像。父亲高兴,乡亲们更高兴。邮包掏空一些,但很快又塞满了。有要寄包裹的,要发信的,要汇款的……邮递员也是邮收员呢。八十多斤的邮包,挑回去,只怕是有增无减。 

    父亲哼一段打口腔给儿子听:“过了曲江是禾江,禾江下去是浊江,浊江南江连丽江,背江横江矮子江,末末了是婆婆江。”山里没大河,“江”是对溪流的称呼。严寒也罢,急流也罢,对于乡邮员来说,都必须脱袜卷裤通过,老人的关节炎就是这样长年累月积下的。支局长体谅他,考虑给他换换地段,让年轻人来。他不。他担心人家来不熟悉哪儿水大,哪儿水浅。

     儿子有一双粗实的有茧的脚,有着庄稼人稳重的步伐,他从容地涉过小溪,把担子放在溪那面干净的草地上。 

     狗看着陌生汉子又涉水过来。粗壮但冻得通红的双脚,稳稳地踩在岸边浅水里,略曲着背,把双手朝后抄过来…… 

     就这样,父亲弯着腿,双手搂着儿子的颈根,前胸、腹部紧贴着儿子温热厚实的背。他有一瞬间的眩晕。他怀疑这不是现实……在遥远的记忆里,他也背过儿子一次。 

     那一次,支局长命令他回家过三天。他和儿子痛病快快地玩三天哩。儿子出生时他不在家,老婆反而寄来红蛋,把丈夫当外客了。那次回家,他买了鞭炮,买了灯笼。他让儿子骑在他背上玩了一整天,儿子想下来也不让。他是背过儿子一次的——作为父子情谊,能记起的,仅止于此啊。 

     篝火已燃起,狗温存地用舌头舔着年轻汉子的手背——他不陌生了,它感激他。 

     …… 

     又一个清晨。父亲下完门坎的石级,踉跄了一下,赶忙撑住儿子的肩膀。 

     在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如果父亲不转回山那面的绿门绿墙的营业所,他决计就这样站下去。 

     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他决计不再送了。 

     “你……小心,走吧。” 

     儿子默默地点点头。鼻子里酸酸的,但,他仍没开步。 

     于是,父亲转过身去。 

    狗呢?站在桥中“嗷嗷”急叫着。父亲返回去,蹲下身抱着狗的颈根,对它说:“你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你去吧,他需要你,要你做伴,要你做帮手。听清了?”

     老人猛地扭转头,径直走了。狗略一踌躇,也跟了去,在老人身边“嗷嗷”叫着。 

     老人突然捡起根竹棍,朝狗屁股上抽去。狗负着痛,朝桥那边跑去。 

     老人把竹棍丢进溪水里,喉咙猛地堵上一块东西。好一阵,他觉得一股热气直扑膝盖。睁开眼一看,是狗!狗在吻他的膝盖骨。 

    他又俯下身,用手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说:“去吧。”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了山区秀美的景色,营造出清晨静的氛围,写出了山区邮递员早起奔波的生活背后诗意的一面。 B . 小说的语言清新隽永。两处画线的句子,或排比,或顶真,语势贯通,暗示老人对儿子说起邮路的漫长、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 C . 小说插入的支局长劝老人退休、打算给他换地段、命令他回家三天等情节,反映了支局长对下属的体贴,更衬托出老人的精神品格。 D . “山”还是那山,“狗”还是那狗,“人”却由老人变成儿子。父子两代人先后献身于山区邮递事业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 (2) 儿子背父亲与父亲背儿子两个情景,蕴含了怎样的深意?  
    3. (3) 小说把狗当作一个重要角色来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4. 文言文阅读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 , 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 , 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 , 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 ,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 , 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 .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 .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 .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左右,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B .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C . 鼎,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D . 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供人睡卧的用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元胄英俊勇武。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得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 . 元胄警惕性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事多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 . 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与其一起逃出。 D . 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的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 

       ②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歌子 

     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既写了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又写了作者归来后疲惫而又自在的状态。 B . 本词化用庄周梦蝶及许汜贪恋置产的典故,既增添了思想容量,又使其显得典雅含蓄。 C . “笑豪英”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只知置办产业,谋求私利,无远大志向。 D . 本词具体写了词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梦,再到湖边漫步的过程,因事抒情。
    2. (2)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氓》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2. (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美满婚姻的象征。《氓》中表现女子对与男子偕老心怀怨愤的句子是:“” 
    3. (3) 屈原的《离骚》中写方圆不能相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   ),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柳条吐芽,点点鹅黄;海棠浴露,颗颗红玉;桃花满树,朵朵云霞。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了画卷 B . 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 C . 我行走的轻盈和目光的流盼徐徐展开了画卷 D . 画卷随着我目光的流盼和行走的轻盈徐徐展开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B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C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 .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海菜花是中国特有的水生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海菜花整个植株都沉在水面之下,茎短缩,海带般的叶子于基部长出,叶柄的长短  ①                , 浅水中叶柄长不到20厘米,而深水湖中则可达300厘米。花期是5至10月,温暖地区全年有花。海菜花名字里有一个“海”字, ②              , 而是生长在温暖、阳光充足、水深不超过4米的淡水中。 ③                  , 使其成为了重要的环境指示植物,堪称水质“监测员”。如波叶海菜花仅出现在I类水质的泸沽湖境内,稍有污染都会影响它的生长甚至存活。环保部门往往把生长海菜花作为决定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严重污染时,湖泊中各种沉水高等植物全部消亡,中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敏感植物如海菜花等消失,轻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逐渐消失,没有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则一派繁茂。海菜花用于环境监测,也由此获得了“环保菜”的称号。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环保部门往往把是否生长海菜花作为决定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 B . ​ 环保部门往往把是否生长海菜花作为判别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 C . ​ 环保部门往往把是否生长海菜花作为判别淡水湖泊水质受到污染的标志。 D . ​ 环保部门往往把生长海菜花作为判别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③《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标注,更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