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1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5点)
  • 1. 正确、美观地竖向抄写古诗,注意上下、左右要对齐,不勾抹。

     

  • 2. 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máng lù

    zhuī zhú

    fán suǒ

    dīng zhǔ

  • 3. 选出正确读音或生字。

    (jiào xiào)母     脊 (jī jǐ)背    悄(qiāo qiǎo)然而至

    (廷  延)     (防  妨)碍     (决  绝)口不提

  • 4. 下列对画线部分的词语替换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今天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 把这件事说清楚。(直言不讳) B . 小伟一个小时只写三行字,妈妈鼻子都气歪了 , 大嚷大叫起来。(气急败坏) C .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 就是告诉大家要学会感恩。(忘恩负义) D . 像你这样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 终究是做不成大事的。(畏首畏尾)
  • 5. 句子闯关。
    1.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学期,某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的活动。 B .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作者是曹雪芹。 C . 张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她的身上。 D .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情不自禁地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2. (2) 读句子回答问题,再照样子把画面写得生动形象。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冬天的早晨真冷啊。

      添加了(A .静态描写B .动态描写),再加入恰当的修饰和补充,会把画面写得更生动具体。

    3. (3) 请你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①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②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③松鼠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④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 6. 课内回顾
    1. (1) 古诗连连看

      《乞巧》            龚自珍        天光云影共徘徊

      《己亥杂诗》        张志和        穿尽红丝几万条

      《渔歌子》          朱熹          万马齐喑究可哀

      《观书有感》        林杰          斜风细雨不须归

    2. (2) 陆游爱国情深,“死去元知万事空,。”写出他毕生的遗憾和悲愤:“,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林升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3. (3) “一粥一饭,;半丝半缕,。“是著名的治家格言,提醒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二、口语交际(5分)
  • 7. 同学们,欢迎参加五年二班的读书分享会

    主持人:古人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化成了一个个人物生动、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就这样口耳相传,至今仍旧吸引着我们,你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哪个故事,请说说喜欢的理由。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是《    .    》,我喜欢它的理由是:       .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讲故事环节,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你有什么好方法? (写出两点)

三、阅读感悟(35分)
  • 8. 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1. (1) 读句子,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或解释。

      ①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 (A.随意B. 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②余尝 (A说B.所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 (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B .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C .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 (3) 选文中,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最重要,因为(用原文回答)。
  • 9.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舂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 , 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 , 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 (1) 阅读上面的选文,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画“      ”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 . 总领全文 B . 点明中心 C . 承上启下
    3. (3) 文中①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达了作者自豪、赞叹之情。朗读时,可以( )
      A . 语速稍慢,声调低沉 B . 语速宜缓,声调提高 C . 语速稍快,声调低沉
    4. (4)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目的是( )
      A . 让大家了解当年的圆明园,从而喜欢祖国的名胜古迹。 B . 再现圆明园当年的美景,激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 C . 说明圆明园当年损失多么惨重,希望侵略者给予赔偿。 D . 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是一个悲剧,更能令读者痛心,从而唤起国人的自强。
    5. (5) 雨果曾经在书信中写下:“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它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下面哪份资料印证了这一事实?写下你的感受

      资料一: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马首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色彩深沉厚重,神态棚棚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2007年9月,何鸿燊先生以高度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慨然出资6910万购得并捐献给国家文物局,结束了马首铜像160 余年的离散漂泊。

      我认为资料()印证了这一事实,感受是:

      资料二:枫丹白露宫,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修建原因竟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走进馆内仿佛进入了一个藏宝洞,上至天花板、吊灯,下至桌椅柜都是从圆明园所抢之物。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属精品中的精品。据说这里存放着中国历代名画、瓷器、玉雕、香炉、宝石和金银器等有3万余件。

  • 10. 课外阅读

    高贵的捐赠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爸爸刚买的。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小女孩噘着嘴说:“别的我还没玩够呢,这个我不想要了。”“把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捐给别人,这样好吗?”

    ④“非得最好的吗?”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要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 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玩具熊,捐你最宝贵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贵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女孩低了头。

    ⑥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崭新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苍白,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⑦我终于明白了……

    ⑧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⑨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⑩我的眼睛也已经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 (1) 文中⑥-⑩段中多处写到了“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翔子的哭是因为

      小女孩的哭是因为;作者“我”又是因为而眼睛湿润了。

    2. (2) 简要梳理情节,体会小女孩的心理变化。

      我没玩够→ →手足无措→低下了头→→转身跑开→

      A.还想亲你

      B.下定决心

      C.局促不安

    3. (3) ⑥自然段中画线部分主要描写了小女孩的            , 从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把妈妈捐给翔子的时候,内心是( )
      A . 郁闷和生气 B . 高兴和欣慰 C . 不舍和矛盾 D . 烦躁和绝望
    4. (4) 作者“我”捐赠的是“一点点钱”,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采用对比的写法,起到的作用是( )
      A . 表现出“我”还不够有爱心,捐赠得太少。 B . 用“我”微薄的关爱和母女俩捐出最好的东西形成对比,突出了母女俩无私的爱心是最可贵的。 C . 让“我”为自己只是捐赠“一点点钱”感到羞愧。 D . 让读者看出小女孩的母亲很会引导孩子,改变了她捐赠玩具熊的决定。
    5. (5) 文中的母亲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就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谈谈你的想法。
四、习作表达(25分)
  • 11. 习作表达

    ⑴著名作家汪曾祺有一本书叫《生活,是很好玩的》,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好玩的事物,也许是一件特别的文具,也许是家中一件新买的智能小家电,也许是一件带给你健康的体育器材……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把它的样子和主要特点介绍给大家。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写清事物的样子和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③不少于400字。

    ⑵从小到大,哪位同学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是机灵精怪的“智多星”,还是幽默风趣的“开心果”?是才华横溢的“特长生”,还是聪明严谨的“小学霸”?先想想这位令你印象深刻的同学有什么特点,再选择一两个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