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2-01-25 浏览次数: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914年,德军利用无线电技术获取情报,重创俄军;1916年,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但却未迎来期盼中的“短暂的胜利”。这表明( )
    A . 德国的军事技术领先英国 B . 厌战情绪影响战争进程 C . 技术进步加剧战争残酷性 D . 科技成果改变战争方式
  • 2. 列宁说:“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这表明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  )
    A . 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B .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苏维埃政权 C .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生产积极性 D . 集中人力物力加速建设工业化
  • 3. 1921年,甘地在《少年印度》中提出制定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旗帜的建议。他写道:“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一种理想。”同年,一面有甘地印记的三色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
    A . 将消除种姓制度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 B . 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积极抵抗” C . 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经济 D . 通过民众团结和经济自主以争取独立
  • 4. 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3位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决定返航。苏联随即表示,愿意提供“一切可能的手段”,帮助“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同时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这最能体现(  )
    A . 科学无国界之分 B . 美苏两国关系全面缓和 C . 美国国际地位高 D . 人类可以携手面对危机
  • 5. (2019高二下·舒城月考) 下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表明美苏(    )

    A . 根本利益基本趋向一致 B . 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C . 敌对意识逐渐走向淡化 D . 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
  • 6. 1945年,工党竞选人艾德礼积极回应人民“新英国”期待,承诺建立“福利国家”和国有化,与保守党冷漠形成了对照。工党执政后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把社保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由国家承担责任。材料表明(  )
    A . 英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B . 工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 C . 政党政治推动福利共识形成 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 7. 1962年,苏联教授叶·利别尔曼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中提出:“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这一主张(  )
    A . 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精神 B . 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 C . 冲击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D . 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 8. 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一吨茶叶可以换回17吨化肥,到80年代只能换回8吨;以前一吨香蕉可换回一吨钢,到1979年则需两吨香蕉换回一吨钢。这些现象表明,这些发展中国家(  )
    A . 需努力吸引外国资本 B . 理应加强区域合作 C . 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D . 应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 9. 21世纪初,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聘用1.2万名官员,以保护和发扬法国文化;加拿大补贴本国电影的发行,并规定电台要播放一定比重的本国音乐;西班牙、韩国、巴西的电影院上映影片都有“当地含量”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
    A . 全球化冲击文化多样性 B . 法国等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C . “逆全球化”潮流盛行 D . 全球化不利于世界文化交流
  • 10.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实施“全球收缩,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对内通过减税和加息等政策措施来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外通过处罚性关税和设置技术壁垒保护本国产业。这主要反映出(  )
    A .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B .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挫折 C . 美国开启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D . 美国政策单边主义的特征
  • 11. 秦朝时,奏事有面奏和书奏两种形式,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或请示皇命,书奏是具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 B .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力度 C . 对地方形成有效的管理 D . 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
  • 12. 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座席。有时雅典公民还能看到在舞台中央展示的同盟各邦上缴的贡赋。这些做法旨在(  )
    A . 增强城邦内部凝聚力 B . 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C . 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 . 保障各个阶层的权利
  • 13. 安妮女王当政后,曾将否决权作为手中的法宝来对抗议会。但自1707年否决苏格兰议会通过的民兵法案后,她再也没有行使过这一权力。安妮女王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行使否决权的君主。这表明英国(  )
    A . 国王已失去行政大权 B . 议会主权原则开始确立 C . 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D . 议会的立法权得到加强
  • 1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除有缔结条约权外,还可与外国政府签订行政协议。因缔结条约需经参议院的批准,杜鲁门以签署行政协议的形式来避开国会的干预与控制。在其任内,他签署的条约不过132个,而签署的行政协议却高达1324个。杜鲁门这一做法(  )
    A . 体现了专制独裁的倾向性 B . 确立了总统权力中心地位 C . 违背了分权制衡的合理性 D . 改变了三权分立基本构架
  • 15. 《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提出:“保障人民有检举与高发任何工作人员的罪行之自由”,其后《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规定,人民“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持续扩大自身的阶级基础 B . 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C . 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6. (2021·河北模拟) 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
    A . 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 B . 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 C . 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 D . 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
  • 17.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  )
    A . 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 B . 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C . 近代中国国民权利意识尚未觉醒 D . 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 18. 在西方,高级文官在执行公务时,掌握了大量的政治信息,这些信息促使参加竞选的官员或决策的官员对高级文官产生了依赖,他们需要文官在幕后策划和辅助。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 . 坚持了“职务常任”原则 B . 难以实现真正的“政治中立” C . 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D .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 19. 图所示文字出自孙宝瑄(1874-1924)的《忘山庐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以用于说明(  )

    A . 戊戌变法期间社会思想状况 B . 民国初年思想界的活跃状况 C . 社会对政府革新的反映 D .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想的迅速传播
  • 20. 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 )
    A . 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B . 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 C . 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 D . 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 21. 南朝刘宋时期,医者唐赐因饮酒得病吐虫而死。其妻张氏遵其遗嘱剖腹检查,郡县法官认为张氏剖腹残忍,属伤夫罪,而唐赐之子不禁止母亲剖父尸,属不孝。结果,判唐赐之子弃市,张氏五年刑。该案的判决表明( )
    A . 当时司法量刑不避亲疏 B . 地方官员随意解释法律 C . 纲常观念影响法律判决 D . 深受理学道德教化影响
  • 22. (2021·赣州模拟) 古罗马的市政官下令: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由此可知,罗马法(   )
    A . 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B . 重视法律程序运用 C . 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D .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 23.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关于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 . 资产阶级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B .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和原则 C . 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 D . 资产阶级提出自己的法律原则
  • 24. (2020高三上·顺德月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几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法典的起草逐渐加快,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据此判断,统一民法典的最终形成主要得益于国内 (    )
    A . 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D .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 25. (2021·福建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被纳入美国阵营,与美国联系日益紧密,其技术人才迁移美国的趋势也迅速加快。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等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相应的,亚洲流向美国的技术人才也与日俱增。1949~1979年间,中国向美技术移民现象并不常见,但自1980之后迅速增多。到2000年,中国、印度和菲律宾成为向美国输送科技人才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

    ——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1990年代开始,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教育部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

    ——摘编自吴瑞君、陈程《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趋势及引才政策创新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亚洲向美国技术移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代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但这些制度或流于形式,或沦为官员们的争权手段。张居正看到官场中的丑剧和制度变质,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推行“考成法”。即所谓“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薄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进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由六部、都察院和六科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最后由内阁进行查实。从而形成以内阁统领监察机构,再以监察机构监督中央六部,并以六部统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的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考成法有效实现考评与纠偏相结合,从“考成法”推行后的成效来看,考被结果的运用是从严治吏“最后一公里”,把考核结果真正继用到实处,实现优胜劣次,从严治吏才能落到实处。

    ——摘编自朱东润《张居正大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考成法”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为中国古代制度(部分)简图

    试从图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