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1-01-05 浏览次数:27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人口大幅增加,并逐渐融入华夏族,如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A . 汉民族实际已形成 B .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C . 族群矛盾基本解决 D . 亲疏贵贱等级减弱
  • 2. 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其内容与《魏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相同,证明该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据此可知 (    )
    A .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靠 B . 官方史书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C . 文物和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D . 历史研究依赖考古得以推进
  • 3. 《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据如图《名例一》“……天以二气、五行化生万物……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等可知,唐朝法律 (    )

    A . 渗透了儒道等思想观念 B . 确立了礼义的主要标准 C . 继承了汉魏的法制传统 D . 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
  • 4. 明初朝廷招诱流亡农民垦荒屯田,由官家发给耕牛、种子,并允许将所开垦荒地作为自己的产业;迁徙长江下游苏州等地无业农民到淮河流域开垦;组织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做法 (    )
    A . 实现了社会稳定 B . 推动了农业恢复 C . 扩大了统治范围 D . 解决了土地兼并
  • 5. 据统计,到1860年止,外国在华设立的船舶、印刷、食品、制药等企业共有30余家,主要设在上海、香港、广州厦门、澳门等地。此外,外商还投资于航运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等。这些企业客观上 (    )
    A .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 . 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 . 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 催生了中国的近代企业
  • 6. 在讨论对欧陆诸国的战和问题上,郭嵩焘认为:“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气习。……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无能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据此判断,郭嵩焘 (    )
    A . 用开放的视野分析战前形势 B . 反对求和力主出战 C . 认识到中体西用观念的不足 D . 对战争结果较乐观
  • 7. 全面抗战初期,日军“嗤中国海军以鼻”,而在国民政府海军实施游击战以后,日军长江水道交通随即遭到了极大破坏(见如表),乃“不能不感中国海军之俨然存在”。据此可知 (    )

    1940年中国海军在长江流域击沉日本敌舰统计

    项目

    中型运输舰

    中型军舰

    商船

    汽艇

    铁壳驳船

    小火轮

    舰船损失总吨数

    数量

    19艘

    9艘

    2艘

    43艘

    6艘

    1艘

    约88800吨

    A . 海战胜利扭转抗战被动局面 B . 海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 日本海军的实力落后于中国 D . 国民政府高度重视海军的建设
  • 8. 1948年9月,全国范围的大决战已经开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多年局部执政的经验,第一次比较清晰地阐述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号,明确了新中国的制度选择和发展方向。据此可知
    A .   解放战争由此进入反攻阶段 B . 中共提前酝酿建国事宜 C . 毛泽东思想正开始走向成熟 D . 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 9. 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前夕,赫鲁晓夫决定在141项援华工程的基础上再增加15项,并提升技术含量。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这些援华工程 (    )
    A . 根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B . 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 . 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促进了中苏之间长期的友好合作
  • 1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几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法典的起草逐渐加快,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据此判断,统一民法典的最终形成主要得益于国内 (    )
    A . 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D .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
  • 11. 有研究发现,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地的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大幅增长。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事务。据此推知 (    )
    A . 希腊各城邦以农业为主 B . 冶铁业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地区 C . 古希腊农产品种类丰富 D . 农业推动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
  • 12. 公元前3世纪左右,富有平民和贵族逐渐融合为新贵,共同把持政权,使罗马从氏族贵族专权的国家变成新的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以后的平民主要指城乡居民中的下层群众。材料主要说明古罗马 (    )
    A . 平民阶层已上升为统治阶级 B . 帝国统治基础扩大 C . 形势发展推动平民内涵变化 D . 工商经济发展繁荣
  • 13. 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
    A .   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 B . 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 . 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D . 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 14. 在19世纪的美国人看来,向西扩张既是美国的命运,也是上帝赋予美国人的责任。当时的哈德逊画派将美国西部描绘成杳无人烟的荒野,荒野之上的森林、草原、河流和山脉是上帝留给美国人的无主之地。由此可见,该画派 (    )
    A . 适应了美国开发西部的国家战略 B . 美化了美国对外殖民扩张的行径 C . 弱化了美国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 D . 体现了现实主义流派的艺术特征
  • 15. 科技革命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流动机会,造成了新的社会流动内容。根据如表可以推知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1960年和1981年劳动者数量统计

    分类

    雇佣劳动者

    非雇佣劳动者

    组成

    工人、职员、学者、经理、政府官员等

    资本家、手工业者、商人、农民、独立的医生和律师等

    1960年

    人数

    2030万

    600万

    占就业人口比例

    77.2%

    22.8%

    1981年

    人数

    2230万

    340万

    占就业人口比例

    86.5%

    13.5%

    A . 社会结构已发生根本改变 B . 农业和手工业地位不断下降 C . 阶层流动的变化趋势加剧 D . 政府官员成为新雇佣劳动者
  • 16. 当前的全球化让一些新兴经济体抓住机会,迅速发展起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重新找回自信,而且发现现代文明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用古代文明去思考,反而可以被解决,于是很多国家就开始重新发掘自身的文明。材料主要表明 (    )
    A . 传统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明多样化发展 C . 现代文明发展已经陷入困境 D . 新兴经济体改变了文明发展路径
二、材料分析题
  • 17.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均选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和图3的信息(每图至少提取两则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8世纪以后,商业化运作下的著述出版业为市民提供了共同关心的话题,共通的书面语随之形成、普及。自1872年起,福泽谕吉著书立说对国民进行启蒙教育,竭力倡导文明开化,推动和促进了新政府的改革。在国际关系上,他由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推导出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点,主张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在确立民族国家的总体目标上,福泽谕吉强调“爱国”、“报国”等近代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摘编自陈秀武《论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初,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梁启超认为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民族危亡”,为此他竖起“满汉一家”、“合族救国”的大旗,提出了合族民族主义思想,试图通过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合来实现一致对抗外族入侵的目的。他曾在著作中提到“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中说:“吾国之生产力,其涨进实可惊,吾辈不可不尽全力以求新市场,此实今日最紧要之问题也”。

    ——摘编自郭秀云《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认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者福泽谕吉思想产生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族主义的内涵。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和梁启超两人思想的共同作用。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李鼎铭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精兵简政的提案。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指示,成立精简整编委员会,制订整编方案。军委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抽调干部入校受训,实行干部轮训制度。”同时,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规定“主力军应采取适当的精兵主义。”在某些最困难的区域,“应当打消主力军和地方军的区别,全部武装地方化。”1943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工作职责做出规定:中央政治局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各根据地经过精简后,党政军脱产人员一般仅占全区人数的百分之三以下,军政开支大为减少,人民负担随之减轻,并且部队、机关人员积极参加生产,改善了生活。

    ——摘编自吴志葵《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精兵简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9年和1907年的《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海牙第一公约)第一次对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的所谓“绝对权利”施加了一些限制,要求各国对国际争端应尽量用和平方法解决。1919年6月订立的《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928年8月订立的巴黎非战公约,禁用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然而,三年后“九一八事变”,日本挑起了侵华战争;七年后,法西斯意大利发动了侵阿(比西尼亚)战争;十一年后,纳粹德国又发动了欧洲战争,三个法西斯国家的行为既直接违背了巴黎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盟约》,也是对国际社会早已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公然敌视和挑战。

    ——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法对“战争权”规定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提出建议。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年,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清华教授吴有训的讲座,激发了钱三强学习物理学的兴趣。1936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担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的助理,从事分子光谱研究。在严济慈推荐下,钱三强得到去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学习的机会。作为弗雷德里克·约里奥的助手,他改进观测原子核粒子径迹的云雾实验室,把灵敏时间由原来的0.1-0.2秒,提高到0.3-0.5秒。接着,钱三强又创造性地制作出与云雾实验室相匹配使用的自动照相系统。1947年,继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后,钱三强又被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提升为“研究导师”。

    1948年,钱三强应邀回到母校,讲授原子核物理学,并积极筹建原子学研究所。在周恩来的关怀下,钱三强收到5万美元专款,用于购置核研究用的仪器设备。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中国核力量,钱三强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9年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后,钱三强担任总设计师,用4年时间成功研制原子弹,2年后氢弹又试爆成功。

    ——摘编自李崇寒《“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的传奇人生》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三强所作的重要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三强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因。
三、论述题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有信史以来,环境可说未曾大变。北方的游牧民族,凭恃武力,侵入我国的疆域内是有的,但因其文化较落后,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它还不得不弃其生活方式而从我,所以经过若干年之后,即为我们所同化。当其未被同化之时,因其人数甚少,其暴横和掠夺,也是有一个限度的,而且为时不能甚久。所以我们未曾认为是极大的问题,而根本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应之。至于外国的文明,输入中国的,亦非无有。其中最亲切的,自然是印度的宗教。……但宗教究竟是上层建筑,生活的基础不变,说一种宗教,对于全社会真会有什么大影响,是不确的。所以佛教输入中国之后,并未能使中国人的生活印度化,反而佛教的本身,倒起了变化,以适应我们的生活了。……至近代欧西的文明,乃能改变生活的基础,而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彻底起一个变化,我们应对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提炼材料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对此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